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第十期国慧“哲学之光”青年学术沙龙

所在栏目:新闻动态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3-07-12浏览次数:328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2023年第 78

哲学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3712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第十期国慧“哲学之光”青年学术沙龙


2023711日下午,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现象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期国慧“哲学之光”青年学术沙龙在人文楼217举行。本次沙龙围绕韦政希副教授的论文《自身激发何以可能?——海德格尔对康德时间理论的解读之辩难》展开,由韦政希老师主讲,于思岩老师主持。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青年教师马涛、牛尧、陈刚、李明阳,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张娅老师,音乐学院钱进老师参加了本次沙龙。

沙龙第一环节由主讲人韦政希老师陈述了论文的核心内容、论证的逻辑进程和关键思路:韦政希老师首先勾勒了海德格尔阐释康德时间理论的基本模式。随后,韦老师展开论述海德格尔是如何基于基本模式将康德的源始时间解读为自身激发,以及海德格尔对超越论演绎问题的解决。最后,他对海德格尔的解读进行反驳指出,海德格尔受限于意向活动的自身激发理论之限度,没能认识到康德感性学中感性论理念对被动的自我的激发才是真正的激发。

沙龙第二环节由参会老师围绕主讲人的论文展开自由讨论。陈刚老师指出这篇论文在篇幅构成上不够均衡,建议适当增加对海德格尔的反驳内容。马涛老师针对论文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论文中阐释了感性直观是派生自本源直观,但为什么一定要谈到自在之物?韦政希老师对此做出回应,他认为,康德在对认识能力进行批判的时候,自在之物是知性和感性都无法认识的,但我们的认识得以可能的先决条件却离不开物自体的先在刺激。钱进老师肯定论文的框架和思路,但一些核心概念需要澄清,以及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某些具体概念的理解应该提供具体的文本内容来支撑。张娅老师从编辑角度提出,一二部分应该合并,再增加一个部分以康德的文本内容来回应海德格尔的解读。于思岩老师从康德的哲学视域指出第一批判与第三批判所处理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因而难以融贯两个批判领域中的理论。陈漠博士指出论文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应该再仔细斟酌。参会的其余老师对论文的写作思路和个别概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此外,参与老师们对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康德的直观与自在之物概念,以及海德格尔的自身激发等概念发表了观点和理解,这些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术沙龙的知识内容。

最后,主持人于思岩老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对韦政希老师的此次报告表示感谢,认为学术沙龙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希望学院可以更多地举办学术沙龙,以此促进大家的学术成长。



一审:于思岩

二审:陈艳波
三审:周乐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