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五十二期暨哲学学院 “国慧”哲学之光 系列讲座第三十一讲成功开讲

所在栏目:新闻动态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50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工 作 简 

2023年第 59

哲学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362

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五十二期暨哲学学院 “国慧”哲学之光

系列讲座第三十一讲成功开讲

62日下午,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五十二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三十一讲在贵州大学人文楼217成功开讲。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哲学系曹志平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梅其君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曹志平教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实践、为何要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他认为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是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一个逻辑推论。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对科学实践的重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把“实践观点”作为思维方式去理解科学。曹志平教授认为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几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也是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



曹志平教授认为目前存在两种“对马克思关于实践与科学的关系”解读,即“认识论解读”和“存在论解读”。“认识论解读”即认为马克思对实践与科学关系的理解是认识论的。这种解读将马克思的实践与科学的关系界定为知识论关系,形成认识论上的“实践科学观”。“存在论解读”又可以称为“本体论解读”,其关注到马克思哲学的前提只是对“现实的人”存在事实的确认,认为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就是建立了实践地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这两种解读都包含着“实践”概念,都强调实践对科学的意义,但在哲学解释原则上存在差别。“认识论解读”的哲学原则是“客观物质论”,“存在论解读”则在哲学的逻辑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

曹志平教授讲解了马克思关于实践对科学的存在论关系的思想,并将其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现实的人”的现实存在,这是马克思科学观的本体论;第二,实践对于科学具有“综合”的存在论意义;第三,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是科学的现实基础;第四,资本与科学具有存在论关系和知识论关系;第五,交往在存在论上具有先在于科学的意义;第六,科学的现代境遇,即“使非人化充分发展”。

最后,曹志平教授梳理了目前对实践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所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文本对象问题,即应以什么样的马克思经典文本来建立马克思的科技哲学;第二,实践作为突破口的问题,即“实践”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第三,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如何形成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这三者如何形成理论体系。曹志平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仅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也为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实践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提问环节,老师和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与曹志平教授进行交流,曹志平教授也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解释。曹志平教授在本次讲座中的精彩发言,有助于参会学生了解学术动态,提高学生的个人学术意识,让学生们受益良多。

文:李心

图:田荣林

一审:梅其君

二审:黄梅

三审:周乐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