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四十七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成功开讲

所在栏目:新闻动态作者: 发布者:哲学学院发布时间:2023-06-10浏览次数:118

贵  州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工   作  简   报

2023年第57

哲学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3529

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四十七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

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成功开讲


526日下午,2023年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四十七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在贵州大学人文楼217成功开讲。讲座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本次讲座特邀中山大学陈乔见教授主讲,主题为“孔子的‘义’概念:适宜权变还是道德原则”。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邓国元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学院部分师生现场参与了本次讲座活动。

讲座伊始,陈乔见教授阐述了他关注“义”这一概念的缘由,以及他研究工作的重点问题和研究进路。进而,陈乔见教授从《论语》“义”字的传统训释和现代解释、汉学家对“义”字的英译、“义”之情境适宜性和权变智慧的哲学诠释、“义之与比”是“无可无不可”还是绝对的道德原则、“义”之绝对原则和刚性原则及其公共性意涵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对《论语》中“义”字的训诂与解释,以及分析汉学家对“义”字的英译,陈乔见教授总结到“义”在《论语》中的涵义大致为:合宜、正当、应当、善、正义、道义、合理等,即便是做合宜、合理、应当等解释时,也具有鲜明的道德含义。孔子的“义”是泛指道德应当、道德正当、道德原则,或合乎道德原则。

随后,陈乔见教授以柯雄文、安乐哲、余纪元、刘强几位学者为例,对“义”之情境适宜性和权变智慧的哲学诠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这样的哲学诠释中,“义”是“通权达变的美德”、恰宜感、对应“实践智慧”,或是“义权之道”,是“无可无不可”的智慧。

紧接着,陈乔见教授对“义之与比”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辨析,认为此处之“义”当是绝对的道德原则。又对《微子》中的“无可无不可”和《子罕》中的“权”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把孔子的“义”理解甚至等同于“无适无莫”“无可无不可”的权变智慧是荒谬的,实际上,“义”在孔子那里就是绝对的道德原则或道德理想,所谓“无可无不可”和“无适无莫”仅仅是达致此道德理想或不违背此道德原则的手段。

最后,陈乔见教授讲解了“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所具有的绝对性和刚性特征。陈乔见教授罗列了相关文献资料,证明了“义”相对于其他德目或事物,具有绝对性,并总结道,“义”的意涵与特征是明辨是非善恶、正直公正、不畏强御、果敢决断,表现出一种非常具有刚性特征的道德原则性意味,而这绝非一个“义者宜也”或“权变智慧”可以解释或涵括的。在此基础上,还讲到“义”所具有的公共性、社会性意涵。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围绕讲座的相关内容向陈乔见教授请教陈乔见教授对之进行了详的解答,并向提问同学赠予其学术专著。邓国元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陈乔见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扎实的文献工夫,高远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学术精神,使在场师生深受启发、受益良多。


邹婷婷

唐露露

一审:陈艳波

二审:黄梅

三审:周乐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