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思政“云”课堂 辅导员战“疫”说】疫情期间大学生如何化解过度的情绪反应

发布者:saman发布时间:2020-03-16浏览次数:116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辅导员,晏超老师。

看着此刻寂静的校园,一定会让我们止不住怀念起昔日熙熙攘攘的下课时间,怀念在课堂整齐划一沙沙作响的笔记声,怀念在图书馆此起彼伏稀里哗啦的 翻书声,怀念周一早晨阅湖前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场景!老师们念着 每一位,安心宅在家,认真听网课的你们,愿你们平安健康!

今天,很高兴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和分享。我要和大家交流和分享的主题是“疫情期间,我们如何化解过度的情绪反应”。

疫情爆发以来,我和大家一样,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在家里参与疫情防控。这期间,截止到现在,我收到48位同学打来的心理求助电话,心理求助QQ信息24条,心理求助微信信息7条。在疫情中,部分同学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这些反应我们用心理现象学的一种方法给它定名,叫做弥漫性的焦虑与恐慌。这是哲学家海德格先生在他的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所引用的叫怖栗的一种状态,这种怖栗的状态,一般都是用于临终病人,他们在死亡前,通常会感觉恐惧和害怕。在这次疫情中,不少求助者反映出来的恐慌,害怕自己会不会死亡,害怕家人会不会过世,一直处于这种类似死亡的焦虑、恐惧当中。但是大家不敢说、不敢谈这些话题和感受,所以造成心里有各种压抑,压抑受不了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闯入性的思维来干扰自己的生活,没办法工作,也吃不下饭。所以,我们只有在对这种心理现象作深入地分析之后,我们才可以加以应治。

那么,什么叫做弥漫性焦虑和恐慌呢

弥漫性焦虑和恐慌,其实就像一个士兵,他在跟敌人正对的时候,还没有开战之前,他自己枪炮已经准备好,知道有敌人,但是却不知道敌人何时会攻击,也不知道敌人攻击动向在哪里,不知道敌人的兵力如何,火力有多强大。面对这种情形,这个士兵时时精神都是紧绷着的。他不能松懈,敌人可能从前方来、从左边来,从右方来,也可能从上面来,后面来突击他。他对此毫无所知,所以时时都要戒备。就这次疫情来说,人们普遍的心理是,害怕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感染到我的家人,或者感染到我的身上!所以在这样的恐慌里,就充满了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这种到处都是敌人,而且不知道敌人是谁的情况,我们无意当中,就将新型冠状病毒对象化了。人们会在心里想:“我会不会成为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携带者,或者是我的家人会不会成为携带者,或者我去超市买东西,这些人会不会是病毒携带者?”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恐慌,在你旁边的人,甚至自己都有可能变成新型冠状病毒的携带者。所以处处恐慌,处处弥漫着焦虑。

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次疫情里会产生那么大的恐慌?而且恐慌让我们身心不安宁?我们必须进一步来看恐慌造成的主因是什么。

这种恐慌的主因,基本上来讲,就是不确定性。即,在疫情爆发初期,我们不知道病毒如何传,从哪边传过来,还有是怎么感染的。这个病毒是来自果子狸呢?或是来自于蝙蝠呢?或者有人说来自蛇呢?甚至有人说是来自穿山甲。它的中间宿主,这些新型冠状病毒寄生在哪里?哪些东西我可以碰?哪些东西我不可以碰?它到底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现在已经知道是人传人,那到底是怎样的方式来传播?所以人人都处在不确定感中时,我们就会害怕,这种感染几率有多大?它是一传一呢?还是一传六呢?或者是一传五?不知道。或者是说,不小心被感染了,它的致死率有多高啊?另外,当某些被确诊的人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平安地度过了,救起来了,恢复了,但是它还会不会复发啊?不知道。这个病毒到底是怎样扩散的?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抑制?现在用隔离的方式是很好的方法,避免再传染下去,那疫苗呢?什么时候出来?现在在医学方面,已经研发了很多疫苗,但在还没有普及疫苗注射之前,我们怎么来抑制?这也是会造成恐慌的。还有到底什么时候疫情才能够消退?是一个月?两个月?或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在那么多不确定因素之下,造成人心惶惶、不安。所以,这个恐慌之源就是一个不确定性。那这种不确定性会带给我们心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必须对恐慌造成的心理状态加以了解之后,我们才可以应治

我们来看一下,出现不确定性时,往往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且这种情绪不是单一的,是多发性的,很多情绪都会随之而来。比如说,我们会因恐而慌。恐,就是害怕,不知道事情会什么时候发生。我们恐的时候就会慌,慌的时候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时候造成我们心里很多的不安、焦躁,焦躁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也没办法做什么,所以就会感到无力、感到无奈,无奈就无助,无助就会说,这到底要干嘛?就会产生很多无意义感。

出现这种一连串的心理状态之后,就会造成惊、慌、张、惶、恐、怖。在惊的时候,突然事情爆发了,突然爆发的时候,我们在这种不确定之下,我们不知道怎么办,会给我们心理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对自己的可控制性,或对病毒的可控制性可掌控性降低,不知道怎么能够控制。在不能掌控之下,就会不知所措,就慌了,慌了之后就不知道做什么,惶惶不可终日,整天就被恐惧、害怕的情绪给包围住了,我不知道怎么办。这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现象:当我们过度焦虑恐慌时,我们被这种情绪给包围了,接着便开始逐渐地丧失我们的主体性,所以我们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我们自主性也就慢慢消退了。比如武汉疫情,随着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或疑似病例的不断增加,我们会不断扩大、扩张自己的焦虑。这样下来会惶惶不安,开始心神不定,每天被这个数字、状态侵入和包围。不想看手机,却又想看。不看呢,不知道发展到什么程度;看呢,心里又更焦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我们心神不定,恐慌让我们没办法控制。没办法控制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大的根源,就是对未来的无知,即我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比如,有一些做生意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业;同学们在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上学;公司经营,不知道怎么办;或是我的身体会不会受感染。很多无知和不确定的信息,就会让我们越来越恐。所以,在恐之下,就会怖,怖畏、怖栗,莫名其妙的怖,心里布满了恐怖和焦虑,所以是弥漫性的。整个人都处于处处危机、处处不安、处处恐慌的状态之下,所以让自己步步惊心。这个就是目前在肺炎疫情之下的心理现象,在给同学们介绍这些心理现象时,有人就要问了,我们看到有惊、慌、张、惶、恐、怖,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这一系列情绪反应都是什么造成的呢?

我们倒推回来,就是不确定性。所以当我们的心不确定,就不能有,在我们中国古书里,说“定、静、安、虑、得”。当我们不能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能的时候就不能,不能正确地考,就变成了焦了。我们掌握了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找到应治的策略。所以你看,其实疫情中出现的恐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确定。我们如何在外在不确定的时候,让我们的内心 可以平安、平定,这是最重要的考虑。所以要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让自己的内心环境没有恐怖,才能避免很多颠倒妄想,避免想象过多,避免活在自己的恐惧、害怕里面。因此,应对策略就是一个字,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所有心理干预的方法,一定要围绕在这个字上。那么,如何让我们自己的内心,能够如如不动?不管外在的疫情等重大事件再怎么样,我们依然可以做好必要的心里防备:我们可以戴口罩,或我们不去接触野生动物,我们不去到处乱走,我们服从国家和学校的倡导和安排,在社区里面,在家里,好好上网课。如果生病了,就听医生的,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医生,相信护理人员,相信专家,相信国家和政府。让自己透过这样的相信,你的安定力量就能越来越丰厚。我们发现,当我们的心理力量起来之后,我们的身体抗力就越来越强,所以当我们身心安定下来的时候,听从中央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全民同心抗疫情,再重大的事件和危机,我们就能无往不胜!

怎么来做呢?有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呢?我们分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叫 正常化

我们面对疫情时,心里会焦虑、恐慌、焦躁、不安、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甚至过往的创伤影像会跑出来,要怎么办呢?一方面,要告诉自己说:“我现在这样的恐慌、害怕是正常的!”就要把它正常化。为什么要正常化?当遇到这种外在压力的时候,人本身就有一种防卫的机制,这种防卫机制就会激发身体分肾上腺素,到我们的大脑皮层、或神经传导系统,来告诉我们说,现在外面是危险的;也可能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更多警觉外在的环境。这些都是一些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一定要接受,我们会有焦虑、恐慌,当我们能够接受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更为焦虑。否则就会老想,“我这是不是有病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从而,让自己越来越焦躁,或是在看到家人或其他人焦躁、焦虑的时候说“你不要焦躁,你不要焦虑!”因为你不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那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就可以正常地对待它,我们就不会把自己当做不正常,一旦我们把自己当做不正常,就会强化我们的焦虑不安。所以第一个,一定要把这个当做是正常的反应

第二个是 觉察它

面对我们的焦虑、焦躁,我们一定要学着去觉察它。觉察自己是在焦虑、恐慌,这种觉察是很重要的。一旦我们能够觉察我们的内心是在焦虑、恐慌的,我们才能够进行下面四个步骤:就是我能够去面对它,然后接受它处理它还有最后放下它,那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跟各位说。

觉察它。觉察它的时候,让自己能够跟自己的情绪在一起。比如说,当我们有害怕、恐惧的时候,我们说“嗯,我现在好像有点不安哦,我最近好像都会睡不着!我觉察到了!”当自己觉察到,它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在我们身心系统里,就好像有个东西在干扰着我。如果我们不觉察,觉察不到它,它好像会无形地干扰着我们。我们不去看它,甚至压抑它、忽视它、否认它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无意识会让我们被一种无形的恐惧控制着,很不安、很慌,很不舒服。所以要告诉自己:“我不用压抑,我知道,我现在在害怕,我现在在恐慌!”当我能够看到我的害怕、恐慌的时候,我就会把我的恐慌、害怕对象化,让它能够具体地呈现出来。这种对象化或客体化的观点,在哲学上说,当我能够发觉我恐怖的对象,发觉我害怕的对象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相对有了客体,有客体存在,必然就有个主体。也就是说,当我发现我的世界有客体的时候,反过来就会发现我是主体。然后说:“嗯,我是存在的!”我可以重新发现自己,帮助自己找回自己的主体性、自主性、还有能动性。我看到了这个对象之后呢,我去觉察它,觉察它的时候,我就可以知道,找回我自己:“我现在在害怕,我现在在恐慌”,那个“我”就是自己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所以当我们觉察它的时候,就好像拿个镜子在看:“好吧,我就好好地看你吧!”

好好地看你的时候,我就面对它面对它的时候,没有错!我会恐慌,那我就开始感受它,我去面对它的时候:“嗯,我感到我恐慌、害怕,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感觉它有客体了!”感觉让我害怕,我在害怕这种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接受的感觉。

我知道,我敢面对它的时候,我就能接受它。有时候,我们这种害怕会放大的。但是没有关系,我知道。我知道我现在在害怕,所以我接受我在害怕。很微妙,如果能接受“我在害怕”的时候,“我,我知道我在害怕!”注意哦,我知道“我在害怕”的时候,我便接受了它,会怎样呢?我和这个害怕就能分开,发现有个东西存在,在我的对面,我试着去面对它接受它,我就跟它有距离,我就不会完全被我的恐慌焦虑、复杂不安、或死亡、或恐栗的心绪给虏获了,给绑架了。

当我接受它的时候,我怎么来面对我的恐慌焦虑呢?最后的办法就是来处理它处理它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知道,这个恐惧是我的一部分,但不是我的全部!”这很重要,然后就越来越清楚了,我们人最害怕的,就是那些看不到的东西,或是没有办法觉察到的东西,所以一旦我们找到了我在恐慌、害怕,我就有目标了!我要针对我这个目标,我要怎么来办?我就要处理它处理它,我们就可以应用非常多的心理干预技术来处理,比如用情绪疏导法、影像转化法、动用身体法、认知转移法等等来处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给同学们深入地一一介绍具体的心理干预技术了,同学们可以在你选的心理类课程中学到,或者直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预约专业的咨询老师,向他们请教。

在家里,出现情绪反应过度,大家先用好今天我所介绍的这几个步骤:面对你过度反应的情绪,请你将它正常化,然后去觉察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当我们处理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可以放下它

最后,面对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我要告诉同学们一句话,那就是:“上苍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区辨它们。”

所以,在每一次危机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用平静的心、勇敢的心和智慧的心去衡量,特别用智慧的心去看,哪些事情我已经无法改变,那我就平心静气地去接受它;哪些事情是我现在可以做的,我就立即去做,我就鼓起勇气,好好地去做,去挥洒,去奉献,去做志愿者,去参与,去体验,在利他行动中,让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最后,祝同学们平安健康!感谢遇见你!


文字来源: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辅导员晏超

图片来源:贵州大学易班工作站视觉部

文章审核:于松 王洁 李嫣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