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29浏览次数:22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董蔚然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探索,独立学院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目前,全国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00万。独立学院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满足了考生、家长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新的办学模式,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提出了问题和挑战,要求独立学院在学生工作理念、机制、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独立学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工作目标。

一、“创新”是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和自觉追求

独立学院从创办之初就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外在压力和内部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独立学院由普通高校举办,但没有国家财政拨款,主要靠合作方和民办机制共同筹措经费。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独立学院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办学特色、办学水平上下功夫。缺少了市场竞争力,学院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其特点表现为:1、综合素质好,但专业学习基础差。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接受过专业特长训练,也参加过许多活动,显现出较强的综合素质。但由于生源为本科第三批的学生,学生入学成绩比第二批次录取的学生低5080分,因而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专业学习较困难。2、参与意识强,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独立学院学生个性鲜明,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少自我约束,在组织纪律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3、兴趣爱好广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意志薄弱、缺乏吃苦精神。缘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兴趣爱好广泛,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因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怕吃苦、怕受累,缺乏吃苦精神。 要把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就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标准,否则学院将缺少发展的动力。

    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不可能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必须走自我创新之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和自觉追求。

二、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内涵

独立学院秉承了母体高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有着较高的办学起点。但是,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独立学院因其学生特点不同,母体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迫切需要独立学院创新工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是自我发展主体的客观存在性,全心全意以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核心内涵和动力源泉。

三、创新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思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原则

独立学院的学生缴纳了高额学费,学生和家长一定程度上是以教育投资者的角色出现,要求高质量的服务作为回报。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全心全意以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改变行政管理作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强制式的方式,将学生工作由“管理型”变“服务型”。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强化大爱意识,关心优秀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的同时,还要关心困难学生、“差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符合独立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评价激励机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知识更新速度快的时代背景下,不能仅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尤其对于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学生个性特征明显、特长突出,独立学院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和潜能,构建多层次评价、激励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科技学院在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籍处理、学生科技创新、优秀学生评选、奖励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制定了符合科技学院学生特点的管理办法,如:学院为英语过级、考研、科技竞赛设置了奖励,为学习进步学生、文体特长学生、社会实践突出学生设置了单项奖学金。学院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严格、细致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建立了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沟通制度、建立了预警机制,适合科技学院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已初步形成。

(三)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生工作范式

独立学院根据学生特点,把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促使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要牢牢把握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因人制宜,着力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

科技学院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学院通过建立新闻中心、实训基地、兴趣小组和社团联合会等校内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平台,显现出明显成效。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获得全省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在学院举办的晚会中能看到同学们拿着自己用LED制作的标牌欢呼加油,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宿舍文化节的DV,已成为学院新生教育展播的内容。用人单位评价科技学院学生适应能力强、上手快。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工作格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办学定位为教学型的独立学院,与其他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相比,其人才培养的任务更加明确、突出、统一。怎样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升华,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在实际工作中,“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学生工作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还不能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很好结合,使学生工作难于产生感染力和吸引力。

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措施,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指导,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科技学院这方面的探索已开始起步。比如:增补专业课教师为团委常委,为学院学生工作出谋划策,聘请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邀请艺术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军训队列操的策划、编排,英语教师轮换指导学生英语角活动等等。

有了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科技学院今年在数学建模比赛、智能汽车大赛、电子设计比赛中获奖,很大程度得益于教师的辛勤指导。

 

(以上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