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牛蹄关”生态科普素材,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997

2022623日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贵州大学环境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所杨爱江、顾尚义教授等带队,组织生态、环境专业教师及硕、博士研究生一行32人深入安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一的安顺经开区幺铺镇牛蹄关村进行科普素材基础调研。本次调研旨在2021年九月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牛蹄关村原生生态科普素材,助推牛蹄关村“产业+文化+科普”的乡村旅游模式,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牛蹄关村,一片山,一亩田,一处温暖的房子,都是理想中美丽农村的样子。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业态的不断丰富,这里已成为广大游客拥抱自然的不二选择。过去,牛蹄村四周大山围绕,耕地较少,传统农业发展优势不足,传统村落建筑破败不堪。2021年以来,牛蹄关村结合现有资源优势,整合原“131”厂房,打造了集艺术作品展览区、体验区、制作间的三线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种植的800余亩玫瑰花,形成鲜花饼深加工产业链,仅中秋节鲜花饼销售就达3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寨17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还引进贵州省第一个书局——贵阳文通书局,在牛蹄关村打造起了乡村图书博物馆、咖啡馆,将村民闲置的28栋废弃老旧房打造成精品民宿,吸引游客进村入住。

由原村落废弃小学的残垣断壁改造的山骨博物馆建筑由红色的镂空外墙,不规则的线条设计及内部斑驳粗犷风格的石壁组成,均象征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古朴自然。馆内进一步划分贵州名贤馆、贵州摄影史展馆、《十万个为什么》展示区以及图书数据中心、书画交流区等区域交相呼应,发挥着贵州本土艺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顾尚义教授进一步从地质学专业角度解读山骨奇石的形成过程,从岩石基本特征、产状等方面详细介绍馆内成列的白云岩、变质岩、混合岩等常见岩石。顾教授此外发现山谷博物馆放映室内保留的白云岩溶沟、溶牙、溶槽的地质遗迹作为教材形象的解释裂隙的形成,且对寻找矿产、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有重要意义。

“牛蹄关”在建设文化博物馆的基础上,同时也可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生态博物馆。在与“牛蹄关”抱团发展的十里河廊景区,团队调研观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峰林等地表喀斯特地貌,了解岩溶管道、地下暗河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并徒步“牛蹄关”至青龙山次生林,了解生态分区管控、白云岩喀斯特石生、旱生特征,记录高原湿地苔藓、佛甲草等植物野生生境条件,并了解及其科普和生态修复价值。

喀斯特峰丛洼地

青龙山森林公园的植物生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