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华:共情才能共言,我们共同进步 - 贵州大学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

贵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如何上好一门课|吴倩华:共情才能共言,我们共同进步

发布时间:2024-10-18      浏览量:10

贵大新闻网讯(文字/学生记者 杨婉蓉 龙艳 封雨洁 摄影/学生记者 罗为友 王鑫颖)“我喜欢老师让我们自己讨论的授课方式,能更好的启发我们的思维,锻炼自己。”

“我十分喜欢探究历史的发展,这门课吸引我的地方是老师授课的方式十分有趣。”

“老师的授课方式新颖有趣,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在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关于世界历史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素养。”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吴倩华老师主讲的校级通识选修课《世界历史探索》,学生总是能够给出很高的评价。在学生眼里,这是一门很有趣、很有吸引力、很精彩的课程。而这些好评,都得益于吴倩老师对如何上好这门课进行的深入思考与实践。

吴倩华说:“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与学生当下的语言习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认知,再去讲解我们的历史。‘共情’是我很注重的一个教学因素,要有与学生共情的理解力,才能与学生产生‘共言’,才能上好这门课。”

吴倩华所说的“共情”,是指与学生有同频共振的一部分,站在学生的视角去了解他们;“共言”是作为老师,采用双方都乐于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过程式学习,循序渐进,慢慢收获。共情才能共言,最终达到开阔学生放眼世界、着眼全球的育人目标。

“每次上课前,我都有个习惯,就是提前来到教室,在过道上走几圈,和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互动,这是我了解学生状态的一种途径。我还会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一个简易座牌,写上自己的专业姓名,方便提问和加深对他们的印象。”吴倩华说,她还会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例如指出他们在上一次作业完成中存在的不足,一一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在授课方式上,吴倩华认为,好的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填充式教学,相反,她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从交流到碰撞再到沟通与总结的过程,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她自己也不再只是一个讲授者,还是课堂的参与者。“我会走下讲台,与每个小组进行交流互动,或为他们提供思考的方向,或询问他们的讨论情况。在没有指定教材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可能性,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带着问题学,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动动脑筋,深入思考,有所学有所获。”

此外,吴倩华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她会在学习通、微信群中分享大量电子书、纪录片以及公开课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深入学习和思考。

“虽然这门课已经在贵州大学开设好多年了,但每次上课,对我而言都是一堂崭新的课,我会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进去,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用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

视频:学生记者 杨富联 张家英

编辑:张蝉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