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如何上好一堂课?许为勤:让学生静下心、动起笔、求真理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量:10

周四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许为勤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粉笔轻舞,一笔一划间,不仅勾勒出知识的脉络,更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求知之火。

“阅读,不应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而应深入研读,弄清理路。”她的话语如同磁石,吸引着台下每一位学生的目光。学生们或低头记录,或抬头凝视,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哲学的海洋中。

IMG_20240927_103434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2》作为哲学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精心选读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许老师引导学生穿梭于文字的字里行间,探寻言外之意,搭建起逻辑与智慧的桥梁……从多个维度带领学生深层研读,从而踏上哲学概论、哲学专题、哲学史的探索之旅。

许老师说这门课通过阅读、研究、写作的视角进入文本研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和研究能力:“学生应自觉研究和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有能力带着哲学的基本问题去阅读哲学史,从哲学史中找到营养和资源,从而能深入地进行专题的研究。”

据了解,这堂课在本科生中广受好评,甚至吸引了研究生前来听讲,这堂课如何得以被誉为一门好课,是何魅力吸引了他们?许老师主要通过四个维度的精心构建,成就了这堂好课。

教学储备:厚积薄发,精益求精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一堂好课首先在于教师持续的磨练和深厚的积淀。

在课程准备方面,许老师认真钻研教材,不仅精通教材内容,更在哲学领域持续深耕,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思考视角。她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在讲台上,她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听懂书了,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学得津津有味。”许老师认为教师的讲课和分析能力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精彩的分析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老师的分析确实和自己独自看书时的理解是两回事,当他觉得自己怎么就没洞察到这些层面时,便会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

IMG_20240927_103340

静下心:关注课堂内外,培养宁静品质

一堂好课,不仅限于课堂内的讲授,还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课内外学习的联动效应。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部分学生面临着难以沉下心来专注学习的挑战,但许老师却帮助学生培养宁静的品质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全身心深入阅读哲学原著。

许老师不拘泥传统的教学环境,跳出课堂之中,关注课堂之外的学习与生活,推荐学生通过各类网络课程资源,学习时间管理技巧,保持规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她认为只有当日常作息正常,学生才有更充沛的精神和宁静的心灵去感受课堂。

此外,她还鼓励学生聆听古典音乐,“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专门谈到,音乐可以调和心灵的三个层次,能够通过音乐去感受、去认识美本身。”她认为音乐教育能训练学生宁静的品质,最后让学生的内心进入到哲学,达到一种哲学性的身心状态、心灵状态,甚至是灵魂状态,让哲学真正融入每个人的心中和生命里。

动起笔:笔耕不辍,思想流淌

讲好一堂课,不仅需要教师的带动,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许老师的课堂,是思维与笔记共舞的舞台。她以板书为媒介,边讲边写,引导学生跟随她的思路,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激发了他们探索哲学的兴趣。

她强调笔记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并通过点评笔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笔记记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使笔记成为个人思考与理解的结晶。

此外,对每个单元的研读,许老师都会以课程小论文为目标,组织小组讨论、互讲互评、教师点评,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真正实现了“做中学”“议中学”与“言语活动中学”。

IMG_20240927_103242

求真理:追求真实,以理导行

一堂好课,不仅着眼于学生收获学科知识和技能,更眺望学生的未来发展。许老师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她说:“我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教书是指我们传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哲学家的思想世界;育人则是要把我们自身融入哲学家的世界里,把哲学的基本问题转化为生动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领悟。我觉得不论上什么课,都要琢磨如何教书,最后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标。”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哲学知识,更学会了如何面对真实、如何追求真理。她以期末论文评分为例,鼓励学生用诚实的心去面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进。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优秀的论文应当是学生个人见解的展现,不能简单地、现成地接受某种观念或知识。

许为勤说:“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只有当我们真正追求真理,才能学会用真实去引导我们的生活。”这句话不仅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她对自己教学理念的坚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或许没有绝对的答案。但许老师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持续深耕,用心备教,让学生静下心、动起笔、求真理,在哲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在许老师看来,一节好课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收获与成长,教师应将教学的成功置于更长的时间轴上考量,以教育者的责任感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更多优质课堂。

学生评价:

许为勤老师自带的理智的、知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喜欢许老师,所以也喜欢上了这门课。这门课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形式,主要是讲授方法。这种方法不是我们惯性当中那样被动地、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也不是把答案嚼碎了直接告诉我们,而是通过方法的传授引导我们自发地去思考、发现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我觉得许老师对于我来说不止是一位教授者,她的身上散发着对学生的关爱,就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她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习,还关心我们的生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我们全面的发展。当我们犯错时,她会引导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促使我们发自内心地改正。有一次许老师自然地给我整理头发,这一举动让我既震惊又感动,我觉得这是只有母亲才有的细腻关怀,我感受到了一种如母亲般的关爱,这使我深深地敬重并喜爱这位老师。

——哲学学院 哲学2201温丽华

与哪些以纯讲述输出为风格的课程相比,这门课更有引导性和参与感,为我们提供了质疑和思考的空间。许老师讲课都是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结合实际来安排课程次序的。比如一些基本的概念她会先讲授,延伸的东西她会结合其它的概念一起讲,让我们更好理解。老师平时会向我们推荐时间管理的课程,这些课程让我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哲学学院 哲学2201 杨佳怡

在这门专业必修课程上,许老师展现了极强的专业能力。知识点讲解明晰,课程内容有清楚的逻辑框架,让我们能从多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并有效指导实践。许老师讲课风趣幽默,互动性强,通过分组协作,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许老师不仅仅在课上授课,也会与我们积极进行课下交流,关心我们的生活与健康。同时老师为人谦逊,教学相长,她的课堂是动态性的,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状况调整。

——哲学学院 哲学2201 周煜皓

这学期这门课的主要教材是《尼各马可伦理学》,在学这门课程时,我看到了古希腊时期的伦理观,那时的伦理观相较于现在的一些定义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比如对正义、善等概念的诠释。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更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此外,这门课许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带着我们从头看课本的方式,而是会教我们一些阅读的方法,让我们从问题入手去把这本书读透、读清。

我记得上学期,我在人际关系和感情上遇到了困惑,向老师请教。老师非常温暖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告诉我,一段好的感情应该是对方帮助你成长,而不是内耗你、否定你,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和暖心。

——哲学学院 哲学 2201 姚冰涵

我是通过其他老师的推荐来旁听这门课的学生。在听课中,我深切感受到许老师的关爱与用心,她不仅关注学习成效,还传授高效学习方法,鼓励我们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优化学习路径。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古典哲学对于人的根本性问题的关注,书中强调人如何通过自身活动实现德性的完满——幸福,在听课中特别能够触动我,因为这种对于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同时老师强调“知行合一”,从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共同推进我们的学习,老师关注我们幸福生存的能力,鼓励我们在向往的同时能够落实到每一天、每件事具体的体会与选择中。尽管我是来旁听的,但是在听课中,引发的许多问题的思考对我是长久有益的,有助于自我认识与成长。

——美术学院 国画 2021级 徐欢

督导评价:

许老师理论功底深厚,课程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课程的“三性一度”,上课有激情,课堂上游刃有余。能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主动融入教师所组织的教学环节。

——管理学院  王婷


文字: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 张现敏

摄影: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 欧阳嘉蕾

视频:溪山融媒中心学生记者  舒麟涵  杨艺

编辑:庞爱忠  冯月成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