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间弥漫着智慧与探索气息的教室内,一位老师正引领着学生们遨游于化工热力学的浩瀚宇宙之中,潘红艳的讲解仿佛是一位巧手的织工,用知识的丝线精心编织出一幅幅复杂而又迷人的科学图景。
化工热力学课程是化学工程领域重要的学科分支,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最重要的核心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将化学热力学和工程热力学原理应用到化学工程领域,用以指导化工过程热力学性质、相平衡、化学反应平衡以及化工过程能量分析的计算,评价化工领域能量的有效利用、物质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以及物质的高效转化等工程实际问题。这样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犹如攀登一座险峻的山峰,需要同学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信心,更需要一位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适应与时代同行的新时代教师。
一门好的课程寄予了学生的期待、家庭的重托、社会的希望;一门好的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维度(高阶思维)、挑战度(赋能)和醇度(有回味)。潘老师说:“一门好课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开设一门好课是教师的本分”。潘老师从爱的融入、课前准备、课堂互动、教学成果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她如何将“含含(焓)糊糊伤(熵)脑筋”的化工热力学这门课赋予生命与活力。
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幸福的人生只有两类: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从事自己所爱的工作。只有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和愉悦的人,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显能和潜能发挥到极致。因此,潘老师一直秉承,“爱是上好一门课的基因;爱教师职业、爱学生、爱自己、爱课堂教学是上好一门课的基本要素”。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她认为,首先,教师本身要“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学生以积极的期望,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尊重、平等与关爱,充分利用好课间和课后时间,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统一。最后,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师爱是有原则的爱,是出于对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不会因为爱而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
阶次化重构教学,让课程不再含含(焓)糊糊伤(熵)脑筋
在授课过程中潘老师将这门晦涩难懂的课程通过阶次化重构教学内容和多维度融合教学资源,实现分层次逐级递进、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们解决痛点难点。
潘老师将教学内容按“原理→模型(理想模型→修正→建立实际体系模型)→应用→评价和创新”的模式进行初阶(理论记忆和理解)、中阶(应用和分析)和高阶(评价和创新)的阶次化重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和理论知识延展创新能力。她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点燃学生们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之火。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律,在她的诠释下都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是一个个等待被解锁的秘密,引领着学生们一步步深入探索的旅程。
“理论”“实践”相融通,强化学生高阶思维
潘老师认为化工热力学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当代化工的工程观念和独立解决化工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教学以讲清概念及理论为主线,强化应用为重点。在课堂上选取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热力学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切实让学生感受到热力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进而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形成工科思维模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潘老师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实例,将抽象的化工热力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在她的课堂上,复杂的热力过程仿佛化作了潺潺流动的溪水,清澈见底,又充满力量,推动着学生们不断向前。
“教”“学”融合,强化学生内驱力
潘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鼓励学生们勇于提问、敢于质疑,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在“教”“学”融合方面,潘老师依据以“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教的自主性学习”替代“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替代课堂“满堂灌” 的基本思想,以“深入探究自我拓展”替代以“课本为中心”,构建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课前布疑-解疑反馈、课中探疑-解疑以及课后留疑-解疑反馈的悬疑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老师布疑,学生解疑及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前序、课后课程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
在讲解疑点、难点和重点内容后,潘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总结本章节内容,通过总结不但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及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为自己后续总结收集、补充、完善资料提供素材,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潘老师也对本节(或本章)内容进行总结,侧重于讲解本节(或本章)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放下了是一堆,提起来是一串”,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深化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潘老师的《化工热力学》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喜爱,除了线下的同学以外,线上的同学也对潘老师教学充满喜爱与称赞。这些同学出于对化工热力学的热爱,也有对潘红艳老师本人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肯定。而潘老师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她在讲台上默默耕耘、无私的奉献。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学生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在她的引领下,化工热力学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而迷人,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学生评价
潘老师的课堂除了生动有趣,还非常注重与我们学生之间的互动。她经常在课堂上提问,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我们在思考中不断成长。即使我的回答有时不尽如人意,她也会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潘老师通过对文章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系统深入,并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立意新颖,能够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
潘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我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我们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板书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点;最重要的是,潘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潘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文/化学与化工学院)
编辑:庞爱忠 何璇
责编:李旭锋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