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项目回顾
贵州大学主承项目12项,其中主办活动6项,包括2024“中国-东盟溪山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第四届山地农业与绿色植保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第六届中国-东盟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4贵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开幕式、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等。邀请参会嘉宾超1500人。其中,外宾近500人,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西班牙等31个国家;内宾超1000人,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省、广东省等24个省市。
此外,学校今年还牵头组织了“寻美·我眼中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青少年主题活动”,在交流周开幕期期间呈现“主题活动展”;学校参与组织了“教育+绿色农药”服贸展、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路边音乐会等各项活动。
02|访谈速递
在您看来,本届交流周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亮点?
王锦荣:我认为不同之处体现在,本届交流周以“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展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的成效,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内涵和拓展人文项目外延。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模式”,“以学研促产”作为推动手段和路径,全面交流分享双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经验和成果,更好发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服务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深化双方教育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亮点体现在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模式”,深入推动交流周“教育+”项目清单化、实体化,从服务贸易、技术转化、推荐洽谈、成效展示等做好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教育+”项目设计。从丰富“教育+”主题展示成效、拓展“教育+”创新项目实施、提升“教育+”对外传播和影响力三个方面规划做好项目设计,举办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行动计划、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贵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布、贵州大学绿色农业技术(新材料)海外推广、中国(贵州)-老挝农业资源对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足球邀请赛、“青春丝路·贵阳路边音乐会”等12项重点“教育+”创新项目。
在本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中,学校承办了哪些项目?请您为我们介绍。
王锦荣:本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大概有70余项活动,我们贵州大学主办、承办的有12项活动,主办6场,承办6场。主办的这些活动当中,比如说包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还有涉及到中国-东盟留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大赛,这样比赛主要是旨在培养留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涉及到中国-东盟溪山论坛。还有我们的优势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植物保护”,我们也做了很多届的植物保护的论坛。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积极的给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做了很多体育方面的活动,我们选拔了东盟的优秀学生参加足球、板球比赛,还选拔优秀的东盟学生参加路边的音乐会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载体来印证今年的主题:人文交流,共同的推进东盟教育的国际化。
本届东盟周提到并鼓励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和联合科研,学校是否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联合办学?
王锦荣:贵州大学现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合作方涵盖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泰国,现有在校生总人数为1318人。与泰国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系2023年4月获批与泰国皇太后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是贵州省第一个与东盟国家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此外,贵州大学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境外办学项目2个,分别是与泰国皇太后大学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境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斯巴顿大学“1+2+1商务汉语”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
在国际化交流合作方面,是如何开展的?
王锦荣: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聚焦“出国深造率”,构建多元交流平台。学校将本科生出国(境)留学深造率达到2%明确为本年度工作要点和“十大实事”,也在各学院的考核指标中按照毕业生比例核算了相应的人数。为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已经先后推出了近40个出国留学项目,举办专题“国际文化日”活动,尽可能联系友好海外学校,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资源、搭建平台。二是聚焦“留学生培养”,提升国际影响力。留学生规模,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十四五”规划中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也是学校国际化办学、国际影响力及国际氛围营造的重要体现,2024年秋季学期累计招收69国家977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192人。三是聚焦“师生出国交流”,推进学术学科发展。学生在读期间参加线上线下国境外交流学习、参加国际会议,以及教师出国境参加学术活动、访问学习、驻外工作等,也都有详细的指标要求落实在本年度的考核中。
编辑:刘利利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