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为“啶”——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团队专访

发布者:prman发布时间:2022-12-06浏览次数:2086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校长、宋润江教授、黎应飞、张小彬等指导,贵州大学13名同学组建团队完成的项目《一言为“啶”——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创新药的探索与应用》,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攻坚克难,勇夺金奖。该团队研发出的针对水稻害虫稻飞虱的绿色高效新农药——异唑虫嘧啶,拥有全新的结构、全新的作用机制、对蜜蜂等非靶标生物安全,绿色生态。

一言为“啶”团队在大赛现场

科研初心:端好饭碗底气足 

针对我国乃至亚洲水稻生产中稻飞虱防治难、抗性重、缺乏有效防治药剂这一现实问题,2018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贵州大学教授宋润江等专家的指导下,贵州大学精细化研究中心成立团队展开对介离子化合物作为潜在药物的研发。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分析和反复实验验证,团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稻飞虱防治药剂——异唑虫嘧啶。当问及团队开展此项研究的出发点,团队成员马清清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主食以大米为主,稻飞虱对于水稻生产有着极大影响,现有的针对稻飞虱的药都是进口的,我们想要创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填补国内这一领域成果的空白,我们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守护中国人自己的粮食,这是我们做科研的初衷和目的。”

一言为“啶”团队成员

竞赛过程:用热爱克服重重困难  

回忆本次大赛,从今年3月就开始竞赛准备,到一路历经的校赛、省赛以及最终拿到国赛金奖,最令团队成员忘不了的是那些一起通宵达旦打磨作品的夜晚。问及竞赛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团队成员马清清说:“竞赛最大的困难就是要把我们做的科研成果如何完整地展示出来,因为在前期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科研成果,为这次比赛打下扎实基础,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做出来的最终成果在限定的时间之内全方面地展现给参与评审的各位专家。最直观的展示就是参赛的PPT,从初赛一路走来,我们的PPT经历了几十次的打磨修改,从最初按照板块填补式的叠加,到最终呈现在国赛场上的井然有序、逻辑紧密、环环相扣,这背后都是团队成员们的不懈努力,支撑我们一路走下来的是大家对于这项工作的热爱。努力加热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诀窍。”

马清清接受采访

谈到团队时,团队的指导老师宋润江教授说:“每个成员都很优秀,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团队成员里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那几位同学也来到了实验室,对我们的实验进行深入的了解,大家对于防治病虫害、帮助万千农民解决增产增收难题事业都有着一样的热忱。”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校给团队提供了大力帮助,从场地支持、专家指导甚至是路演时的动作和话语等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因为各个环节配合紧密,让一言为“啶”团队在国赛的赛场上大放异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宋润江老师接受采访

研企合作:点燃创新发展原动力 

参赛,不是目的,获奖,不是终点!在比赛之外,一言为“啶”团队还有更宏大的目标要去实现。在2021年,研发团队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1600万元将异唑虫嘧啶专利使用权独家授予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并协助其开展异唑虫嘧啶产品化开发。根据相关协议,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相关产品的产业化登记与推广应用,一言为“啶”团队负责全程协助,开展包括合成工艺、制剂、应用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定期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前往公司生产地进行异唑虫嘧啶的技术指导,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产品的研发进程。

团队成员接受采访中

研发团队指导老师宋润江表示,团队更擅长专业药物的研究分析,对于药物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则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运作,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将我国自主研发的优质药物推广出去。在专利使用权独家授予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后,研发团队以乡村振兴为实施路径,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指标,以农民增收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向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提供全套技术培训,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发多元化产品,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服务。高校、企业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为技术创新发力。在深化产学研合作,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上,一言为“啶”团队走在了前面,把论文写在了田间。

团队成员一起进行相关研究

采访小记者与一言为“啶”团队合影

未来,该团队计划将异唑虫嘧啶产品推广至全国更多的农田。助力国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编辑:李雪非

责编:张亚军

编审:杨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