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不知处, 却有麦香来——记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任明见

发布者:校办站点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7-04浏览次数:5789

贵大新闻网讯(记者 文洋 田泽宇 报道)绵延起伏的山间错落着一块块金色的麦田,在草木葱郁、绿树成荫的夏天,这片金色格外耀眼。微风吹过,麦浪起伏。当风把金黄色的草帽吹掉,才看见炎炎烈日下弯着腰在麦田地里劳作的一个身影,耐心而专注地观察着每一株小麦的长势。这便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任明见。
这已经是任明见从事小麦研究的第28个年头,这些年为了小麦品种改良研究,他的足迹已遍布了贵州百分之八十的县,他的肤色也被短袖上衣的轮廓整齐地切分成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常年在太阳下暴晒的皮肤黝黑发亮,让这位农学院的教授看起来与寻常农人没有任何区别……


“硬面包” 的启发

1994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不久的任明见与其他人一样,即使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但依旧缺乏对于小麦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数南方人对于粮食作物的第一印象都是南稻北麦,尽管小麦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在南方广泛种植,并且早年在贵州,小麦还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贵州高原山地的复杂地形,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难以形成高产,因此都是粗放型种植,小麦的品质并不高。
当时任明见所在的贵州农学院麦作研究中心培育了一个高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含量的小麦品种—— “贵农13号”用于面条的生产,抱着“只要以小麦作为原料啥都可以做”的心态,大家尝试着用“贵农13号”来做面包,结果却做出了一个“硬到可以打狗”的面包,闹出了笑话。这件事给了任明见很大的启发:贵州既然从规模上无法与北方小麦抗衡,那为什么不打造一个属于本地的精品品种和生态品牌呢?贵州小麦要发展,必须开启品质专业化发展道路。
一旦确定目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扎实干。为了推广应用,任明见自己掏钱在花溪租下40多亩地进行“贵农13号”小麦良种繁殖。从租下这块地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25公里成为了任明见的日常。从早到晚蹲在田间地头做标记,一株一株的看,一株一株的选,就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着小麦。1998年5月2日,正准备离开麦地的任明见,突然在这片高低并不连贯的小麦基地中,发现了那么一株在烈日下略显不同的麦穗微微偏紫的小麦,摘下穗子搓出籽粒一看,是紫色的,如获似宝!这就是后来任明见培训的富含花青素的优质小麦品种“贵紫麦1号”。经过16年的精心杂交选育,“贵紫麦1号”已培育出200多个品系,其中1个品系经过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2015年6月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5003)。
品种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一个小麦品种的培育往往需要8到10年的时间。作为第一育种人,任明见通过长达25年的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现已主持培育并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1个农作物新品种,其中:有9个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通过,同时还主持培育出2个适于酿制贵州酱香型白酒的优质原料专用高粱品种(茅粱1号、2号)。这些品种相继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品种不断升级更换,真正走上了优质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学生眼里的“超人”

任明见在学生眼里是一个超能的人,他们惊叹于他的坚持与强大的精力,除了任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负责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以外,他还具有农学系副主任、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点负责人、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主任、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副主任、贵州省高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常务理事、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首席育种专家的多重身份,主要从事小麦、高粱、藜麦等作物的遗传育种与配套栽培技术、品质分析、抗病性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离学校十多公里的小麦育种基地,痴迷于小麦研究的他即使八点有早课,也会在六点赶过去看看这些小麦,而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后,也会趁着天色未黒赶过去再看一眼。有段时间通往基地的路在整修,没办法抵达,任明见就带着学生每天这样步行往返。
“跟着任老师是最累的。”在学生的记忆里,除了过年与家人吃个团圆饭,任明见从来没有过节假日,也从来没带家人出去旅游过。清明时分正是做小麦杂交的时候,五一期间又是收小麦的农忙期,随后端午节又要种高粱,到了十月份该收获高粱。他总是在忙碌着,他说:“农业科研没有做完的时候,许多工作必须赶在相应的时间内做才有效果,像最近收小麦,过了五月,雨水一下,就保证不了品质了。”
任明见每次出差回来去的第一个地方,不是家,而是基地。他略带自豪地笑着说道:“我们小麦中心育种基地种植的每一株小麦我都熟悉,都了解它的种植位置和长相”。每天两点太阳正毒的时候,任明见都会安排基地的学生休息吃饭,等到下午三点再继续到麦田里去,而他自己穿着短袖、也不带草帽就开着旋耕机先去工作了。他不是不怕热,但反而为了这“热”由衷地高兴,因为天气热的话,小麦的收成就会更好。
任明见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认真坚持的工作热情,为他的学生树立了标杆,丈量了一个平凡人如何成为不凡的可能。他作为主要贡献人,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农业部种子工程项目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建设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重点攻关计划子项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

一粒金种子,一份土地情

为了提升贵州小麦的品质,任明见一直想建一个品质分析室。从2011年7月开始,任明见便开始着手申报农业部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项目,包括实验室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楼房建设、沟渠路道建设、土地平整等建设内容,他都亲力亲为。如今在农业部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小麦专业化品质分析平台已经建成,同时也初步建成分子育种、细胞工程、组织培养、面食加工等功能实验室,大大提升小麦品质检测成效。
如今,源源不断的农户和乡镇企业通过各种办法联系到任明见,购买他培植出的优质小麦种子。根据这些优质小麦的特性制作成的面条,如岩脚面、马场水磨面等可以比普通的小麦的价格高上2到3倍。而紫色小麦,由于产量高、抗病性强、抗逆性强、品质优良,且富含花青素,尤其富含医学上誉为、 “抗癌卫士”的硒元素,发展前景极好,任明见打算将它作为一种保健功能性食品来进行推广,这不仅可以打响贵州小麦品牌,为农民创收,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态食品。只要有农户来买种子,即使只是种植4、5亩的面积,任明见也亲自前往去为他们做技术指导,在每一个山坳里浮动着的阵阵麦香,便是任明见汗水和心血的凝结。因为他认为这就是脱贫的星星之火,精品优质就是可以燎原的希望!
为了服务贵州“三农”,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助推脱贫攻坚,任明见通过开展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举办科技技术培训与指导会60余场次,培训农技人员及农民达5000余人次;并通过高产示范,辐射带动贵农系列小麦、优质专用高粱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面积累计89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达4.18亿元。
对于任明见而言,世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小麦大田丰收的景象。为了大地丰收,任明见二十余载情洒黄土,为老百姓培育优良小麦品种;他的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他的坚守换来金色收成,他的执着谱写丰收之歌!

五月的微风吹过,麦香味儿到处弥漫,深吸一口,满肺腑都是清新麦香……

【责任编辑:龙国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