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用来钦佩的——记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蔡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30浏览次数:3053

 

 

贵大新闻网讯经济学院 黄莉 报道蔡云,1973年3月出生,贵州人。教授,贵州省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四川大学金融学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贵州省社科规划办等项目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南方经济》等期刊审稿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专职或兼职研究员,近年来指导的毕业论文累计7人获得贵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其中“特等奖”与“一等奖”各一次,2009、2010、2011、2013年终考核均被评为“优秀”。2013年被研究生评为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6年12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贵阳中医一附院病逝,终年43岁。

治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蔡云老师将其理论深入到金融学和国际贸易领域,同时在货币银行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使其学术思想更加全面、系统和成熟。2008年破格评为副教授,2010年破格评为教授,同年被评为“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2011年被聘为“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2011年起被“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聘为咨询专家,2012年被评为“贵州省第四批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013年度“贵州大学卓越基金(青年教师)”获得者, 2013年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聘请为“研究生毕业论文通讯评议专家”。在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受邀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被《贵州省信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多家政府机构聘为咨询专家,多次为省及部分市县政府举办各类讲座与培训,为政府相关机构的决策做咨询参考。

长期从事金融、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的教学与科研,先后主讲《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商法》 《西方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金融》 《国际经济学》 《世界经济与中国》与《政府投融资》等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指导的毕业论文多次获得贵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特等奖”与“一等奖”,2009、2010、2011、2013年终考核均被评为“优秀”。2013年被研究生评为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近5年来蔡云老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等各类纵向课题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贵州省社科规划办青年课题1项、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厅一般课题2项、贵州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贵州大学统战部课题1项、贵阳市社科规划办课题1项、贵阳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贵州大学校内培育项目1项、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在蔡云老师的学生眼中,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蔡云老师经常这样对他们说:“文字说明不了任何东西,更重要的是数据。”为了使自己的学术更贴近实际,得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蔡云老师在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于2013年担任贵州省“百位专家进企业‘会诊开方’专项活动”的特聘专家,常常到企业去进行实地考察,这使得蔡云老师的理论更加缜密、翔实、富有说服力。

“分秒必争”的人生态度更是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到学校上课的中午,他基本都是在办公室写论文、改论文,路途上也把教学材料论文拷进手机阅读,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家与学校的路途往返上。近5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30余篇,在《现代国际关系》 《金融论坛》 《现代财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会计与经济研究》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学术刊物或网站转载,科研成果分别获贵州大学、贵州省第九次、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3年蔡云老师参与贵州省省管专家选评,他的论文堆起来比别人的高出两三倍。也正是因为蔡云老师优异的学术成果,2010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时年37岁,成为贵州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同年还被评为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蔡云老师的妻子对他这样评价:“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工作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件痛苦的事,但是对他来说就是享受。他可以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就连吃饭都要叫几次。”熬夜对于蔡云老师来说是家常便饭,他觉得安静的夜晚更能让他思路清晰,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蔡云老师的QQ几乎全天在线,一次我凌晨两点给他发了份论文,心想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谁知就上一个厕所的功夫,蔡云老师的邮件就回复过来了。”蔡云老师的一位学生有些心酸地说道,“也许就是蔡云老师太常熬夜了,所以现在他比三年前我最初见到时苍老了许多,旁人根本无法想象他才40出头。”“他吧,在我心目中就是学术达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懂,有的人就是用来钦佩的,大概说的就是蔡云老师这样的人吧。”她补充道。

为师:一片丹心育桃李,春雨润物细无声

蔡云老师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他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成为我的学生就不能参加什么社会活动,不要热衷于考各种证,要踏踏实实地在学校把理论基础夯实,我只收能专心学习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在学业上,蔡云老师对每位研究生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在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中,他总是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谬误。他的研究生都知道,蔡老师不仅抓选题、抓关键技术路线、抓创新点,还抓所谓的“细节”,例如格式以及标点符号。每个学生的论文在完稿后起码得改三遍以上才能通过,常常是第一遍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大到篇章结构,小到每一个标点,他都会批注出来。研究生每修改一稿,都要把上次的原稿一起交上,他一一对照确认无误后才能通过。每每与蔡云老师所带的研究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此都感慨颇深,别的同学都是论文交上去就算完事了,可对他们来说,交上论文才刚刚开始。说到这里,蔡云老师的一个研究生就忍不住地说到:“有几次我的一篇课程论文在蔡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了六次之久啊。”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好书的同时,蔡云老师更注重育人。他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却又关爱有加。每届研究生入学后,他都会逐个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有什么活动他都尽可能参加,学生学习、生活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忙解决。“他是贵州人,本就是无辣不欢的,可但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总是说吃不辣的,我知道他是为了照顾我的口味,每次心里都会觉得很温暖。”来自一位河北的同学说道。蔡云老师和他的研究生们一个月会有两到三次的学习生活交流,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建立了他与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他常询问到学生们的感情生活,有时候会不停地催促他们,希望他们在纯真的学生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在蔡云老师的眼里,学生的事情永远排在第一位。一次蔡云老师的一位学生因为参加比赛写了一篇论文,第二天就要将论文交上去,当时已经晚上10点多钟了,他给蔡老师打了个电话,请求蔡老师能够帮忙看看。当时蔡云老师还有事情在外面,但是依然答应回家看后第二天给具体答复。第二天早上6点,尚在睡梦中的他接到蔡云老师电话,蔡云老师说:论文我已经改好发你邮箱了,你去看看,仔细斟酌一下,有需要的话我们再当面谈。”当这位同学看到邮件的发送时间是凌晨三点多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震惊了。“这件事情我现在想起来都还是很感动,也很庆幸自己人生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尽职的好老师。”

“给学生一点点关爱,他们就给老师太多的回报,这让我很感动。去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在外地治疗,怕同事和同学们知道了会给大家添麻烦,就一直瞒着,后来有学生知道了,有的不远千里跑去上海探望,有的要求陪我爱人照顾我,有的则说要帮忙照顾我的孩子,他们给予我太多的关心与帮助,让我非常感动,现在看来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是明智的。”前去上海看望刚进行治疗之后的蔡老师的一位学生回忆道。蔡云老师每每提到学生时,言语里流露出止不住的骄傲,在他看来,学生就是他在为师之路上得到的最大收获。

2014年重病住院治疗,病重忘不的还是学生的论文与学习,勉强能下床就又投入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与学习中去培育学生做好教学与科研是教师的本分,不值一提微薄成绩后面,外人不了解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现在,虽然蔡云老师尚未完全恢复,定期还要前往上海检查病情,但他依旧坚持带病工作,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他曾这样对他的学生说:“我很对不住你们,因为我的病情耽误了你们的学习。”所以只要一能使用电脑、电话,他就会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他会打电话问学生:“唉,你的统计学书看完了吗?”也会不停地向研究生催论文,还给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的本科生指导毕业论文,他的心始终惦记着学生。

处世: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在生活中,蔡云老师的心态很年轻,他和好多年轻人一样,喜欢旅游和摄影。他也说一直希望能去西藏等比较安静的、远离城市的地方待个一年半载,但由于放不下工作,放不下学生,他不得不暂时先把这些爱好抛在脑后。

“如果你和蔡云老师多相处一下你就会被他的生活态度影响,他乐观、积极向上、对人和善,就连对我们发火都很少有。”

“他专心研究学术,对生活也同样一丝不苟,基本上每天都是穿着西服,打着领带,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他幽默风趣,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对于荣誉称号也不看重,也就是淡泊名利吧。”

……

这些都是蔡云老师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他的一些描述。蔡云老师自己则说:“可能因为我是属于比较传统的人吧,不论是对自己对孩子,还是对学生,我都希望他们正直、善良,以及乐观。”所谓的“言传身教”大概也就是这样吧,从细微之处做起,感染身边的学生。

“我就是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在与蔡老师交流过的老师和学生,从来未听到蔡老师提自己的成就,就算现在他的身上有无数的光环,但他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认为自己做了一位老师该做的。对于那些称号,他也是一笑而过。当有人问及获得贵州大学“学生最喜爱导师”称号的感想时,蔡云老师一直强调自己配不上这个称号。对此,蔡老师常常对学生说:“我作为老师,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当然很高兴,但是我的同事们很多比我优秀,也比我懂得关爱学生,因此这个称号让我有些惭愧。”“我还要向同学们学习,也许我的学术暂时做得比学生好,可这不代表我什么都比别人强啊。”在他看来,无论附加在他身上的称号有多少,他本质上还是一名老师。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他始终有一种特有的宁静和淡泊,也正是蔡云老师的淡泊豁达、谦逊不骄的人生态度使他备受学生们的尊敬与欢迎。

春花秋月,雁来雁去,几十个春秋,蔡云老师经历了多少风雨,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难以计算。如今,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甚至让他倒下,但他为师做学的勤奋踏实、刻苦专研,为人立德的淡泊豁达、谦逊不骄将是我们永远值得钦佩的。

【责任编辑:付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