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1月10日 来源: 贵州日报 作者:杨仁厚
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红色文化的几种视角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看,中国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不同时代对红色文化的态度,基本上构成相应的视角。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视角(1921-1949)。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就开始了。这最主要表现在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讲话、中共六届七中全会的决议等文献中。例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对长征重大作用进行的总结,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这个阶段的总结还不够系统,强调的主要是社会革命最需要的那些品质。
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的视角(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对革命精神、红色文化非常重视。最主要的表现是,中国革命史的教育受到高度的重视。这个时期,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这个时期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在内容方面的最大特色是,侧重社会阶级革命的精神。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视角(1978-2008)。这个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与新中国成立后30年有较大不同。这使得红色文化的弘扬存在一些不足:某些时段力度不够;对某些红色精神态度游移。
2009年以来,从民族复兴视角总结历史经验弘扬红色文化的风气越来越浓。胡锦涛同志国庆60周年讲话标题就是《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推向高潮。这个阶段我国高度重视对革命文化的挖掘,出现了不少质量上乘、影响深远的作品。
从民族复兴视角研究弘扬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民族复兴要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进一步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要求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领域,对国家其他领域的建设发挥着方向引领、价值引导、知识支撑和舆论导向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重要软实力。没有精神文化领域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因此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个人层面,中国红色文化会使人变得高尚,让人迸发出最大活力,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微观精神基础。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无数普通的中国人自我克制、自我完善,为阶级为民族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历史,精神呈现出极其崇高的状态。这种精神状况是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资源。集体层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壮大、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坚持这样的革命经验,民族复兴也有了深厚的精神基础。
需要重视的方面
充分发掘红色文化传统中的民族元素。要重视红色文化中正确处理国内民族问题过程所展示的优秀传统。长征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的切身了解,抗日战争中对回族、蒙古族等的关心,解放战争时期在内蒙古的地方自治实践,都值得高度重视。要重视国家民族元素,也就是中华民族层面的民族主义。其中,关于中华民族的论述,为了民族利益而建立统一战线,打击军阀和地方分裂势力,形成了有助于全国统一的政党、领袖、思想体系,特别值得弘扬。要重视国际民族元素。中国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解放,民族获得独立,得益于国际上有关民族的大力支持。中国在革命过程形成了国际主义,这是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因素。
进一步挖掘传统视角下红色文化传统的优秀品质。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任何不求实的态度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民族复兴过程中仍然需要继续发扬;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就是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政策调整的态度;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主要是团结、奉献、牺牲,它是深厚的理性选择、高深的生存智慧。这种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提倡。
(作者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