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夏赛楠 杜玲玲 张涛 报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是一年中秋团圆夜,学子异地求学时。这个中秋,我们一起话团圆。
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秋节
泰国留学生侯馨妍
侯馨妍是来自泰国、就读于贵州大学,学习语言学习与应用语言学研一的学生,由于她外公外婆那一代人是中国人,所以侯馨妍从小就一直喜欢中国的文化。虽然才来贵州大学一周,但侯馨妍却对中国的文化十分了解。在本科期间,她在泰国的孔子学院学习了4年的中文,提到孔子学院,侯馨妍兴奋的对记者说:“在泰国,每位大一的新生都会穿旗袍或者唐装,大家都非常的喜欢中国的文化。” 而学习汉语的她,在孔子学院每年也会参与举办各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国庆节、端午节等。
提到中秋节,侯馨妍谈到,在泰国,中秋节称为“祁月节”,由于泰国是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且泰国华人多为潮汕、客家人的后代,所以,泰国华人过中秋节保留了许多潮汕、客家人的传统。泰国华人素有拜月习俗。每年中秋之夜月亮升起之后,人们拿出月饼、水果、坚果、莲藕等供奉月神。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
在泰国的孔子学院一般都会有学生节目表演、讲诉关于中秋来源的故事,还有美味的月饼。谈到月饼的差异,侯馨妍说,泰国的月饼有土豆、榴莲、红豆等材料的馅儿。在中秋节泰国人必吃的水果是柚子,一来中秋节前后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节,错过可惜;二来柚子又大又圆、象征“团圆”。
越南留学生周丽丽
周丽丽是来自越南的一位留学生,她告诉记者,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韩国留学生安教卜
来自韩国的安教卜是一位在贵州大学学习了一年汉语的留学生,虽然只学习一年,他把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带到了贵州,两个孩子现在在贵阳上学。
谈到中秋节,安教卜告诉记者中秋节对韩国人并不陌生,因为韩国人也过中秋节。中秋节在韩国叫做“秋夕”,秋夕可以说是韩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甚至比春节更隆重。在中秋节那一天,韩国的家人之间会互相赠送礼物,表示对家人、父母、朋友的感谢。在贵大学习的一年,安教卜告诉我们,中秋节那日除了参与学校举行的活动,他还会和家人在家一起聚餐,在异乡也能有团聚的氛围。
墨西哥留学生林豹雨
来自墨西哥的林豹雨,是一位喜欢自然、树木、动物的阳光男孩,正如他的名字一般,有树木、动物。虽然才来贵大一个周,他却对这片土地十分喜爱。林豹雨是来自墨西哥孔子学院的学生,他说他特别崇拜李小龙,也特别的喜欢中国功夫,这一次来贵大留学,是他第一次来中国,虽然在孔子学院学习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文化,但他特别期待这次在中国的学习。提到中秋节,林豹雨说道,在墨西哥经常听到这个节日,在孔子学院时,学校会挂很多的红灯笼,有中国文化的表演,墨西哥的食物,但却没有吃过月饼,因此他十分期待在贵州大学过中秋节。
据贵大国际交流学院的老师了解到,每年中秋节,该学院都会为外国的留学生举办活动,有表演,有赏月,有关于中秋节文化的介绍等,以此让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能感受都此文化的氛围,而今年的中秋节目还在待定中。
从中秋节看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中国与东南亚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中国的汉字、典章制度、文学、工艺、艺术、建筑等向周边国家传播,形成了儒家文明为特征的“东方文化圈”。至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文字里还保留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例如,中国的许多文化都深受泰国人喜欢,谈到影视剧,来自泰国的侯馨妍激动的对记者说;“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公主的电视剧,那位公主眼睛大大的。”原来她说的是琼瑶剧《还珠格格》,侯馨妍还特别的喜欢中国的古汉字,她说,中国的古汉字就像美术一样漂亮。谈起对汉字的痴迷与喜爱,就不得不提来自墨西哥的罗若彤,她之所以来中国就是因为汉字汉语的独特美感,她对于中国的古典诗词十分热爱,希望在贵大留学的一年里能够好好感受中国的文化。
中秋节在东南亚国家的流行和发展,既体现了文化在时空演变和克服差异过程中的强大适应力和生命力,也体现了中秋节文化内涵的普世性。中秋节不仅是赏月与庆丰收的节日,从更深层次而言,它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对于家庭与人际关系的重视。所谓“天上月圆,地上人圆”,人们将家庭团圆与生活圆满的美好希望寄托在了中秋月圆之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亲情、友情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中秋节创造了一个亲人团聚、朋友交往、人际关系互动的机会,虽然各国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同样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少数民族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节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种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感情的含蓄之法,恰切的阐释了这个节日的本质——团圆。围绕着这个核心,这个传统节日开展了许多自己特有的风俗,而其中少数民族的中秋风俗尤显特色。在我国,侗族、苗族、畲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我校民族班的几位少数民族的同学讲述了其民族过中秋的特色风情。
侗族:吴相书
小时候的中秋节记忆最深刻的风俗就是“八月十五乱偷乱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借助中秋明亮的月光,去“偷” 一些别人家的农作物。农作物有的不可以直接吃,然后就乱在山上升火乱煮。除此之外,如果家里有小孩子,家长就会为孩子买些糖吃。到了嫁娶年龄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可以到风雨桥去谈情说爱,寻求美好姻缘。
不同地区的侗族中秋风俗有很大差异,湖南侗乡中秋的风俗则是“偷月”。中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偷偷来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们牵上红线。倘若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将预兆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苗族:文亮淳
贵州苗族的中秋传统风俗是观月,中秋节那天,家家都要做糍粑,杀牛羊以庆贺丰收。晚上,村村寨寨在月光下痛饮。未婚青年互吐衷情,表白自己的心地如明月一般皎洁。青年人腰带为信物,来年春暖花开即可结为夫妇。
彝族:彭林茹
彝族在中秋这天特别重视团圆,全家人一定要聚到一起。摆供桌祭祖先是这天的重头戏,在月光明亮的中秋夜就要烧香祭祖。如果月色阑珊甚至是无月,那么人们就会拿出锅碗瓢盆敲打将月亮喊出来。祭祖仪式完毕后,小孩子可以吃供品。
彝族小孩在中秋这天有很具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白天时,小孩们可以去别家“偷”熟的绿色小南瓜,在这天这样的“偷瓜”行为是完全合理被允许的做法,偷完瓜之后掏空内瓤,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放入蜡烛做成南瓜灯,在晚饭后孩子们就可以提着南瓜灯出去玩了。这点与西方的万圣节的风俗很相似。
回族:虎明月
回族通常只过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回族不过中秋节。但是作为五十六个民族里的其中一朵花,虎明月表示十分希望能够和各个民族一起过中秋节,感受传统节日里传统风俗的独特风韵,体验中秋团圆的内涵。
那些渐行渐远的风俗
杨婉华是我校民族班傣族的学生,但是由于长期居住在城市,汉化程度较高。傣族的许多传统风俗,在她这里已经断层。对此,民族班壮族涂读莎深有感触,“居住在城市,很久不回村寨里,无法感受民族节日特有的传统风俗,久而久之,传统风俗就失去了传承。”因此,她们时常遭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尴尬。和别人聊天,当他人问及其民族特色时,她们也时常语塞。
传统文化的流失不仅仅是风俗的渐行渐远,有学者指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流失速度较快的是语言、服饰、建筑等几个方面。采访中,民族班的许多同学并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对此,很多民族班的同学感到很遗憾也很无力。吴相书和彭林茹都表示,非常怀念小时候在村寨里过中秋节的日子,现在的中秋节只是吃块月饼,没有任何民族特色和风俗。
“只有当一种文化为它的拥有者赢得心灵上的鼓舞和安慰时,这种文化才能得以自觉传承。”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风俗的改变,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但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的事情,只有从心底里真正的认同才会自觉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愿传统文化继承者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社团中秋,我们一起赏月言欢
中秋节临近,我校刚刚成立的三大社团——汉风府、国学社和历史文化协会,为了宣扬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学习,为这次中秋节的来临可谓做了充分的准备。2013年的中秋,来得很早,刚刚开学,三个社团就忙着中秋的事,忙着为新生,为老生,献上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看着情人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在校园内盛行,流传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却常常被同学们忽视。面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以及历史在学生身边的漠视这样的尴尬窘态,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便含着一股热情,组建了以历史和文化为主的社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文化带到学生身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文化与自己的亲密感。”历史文化协会负责人潘仁杰说道。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汉风府,国学社和历史文化协会三个社团的全体成员将齐聚北校区老操场,进行社团联谊,吃饼赏月,大家一起做游戏,互相分享大学的美好时光。此次记者采访时,汉风府的同学们正准备购置蜡烛、月饼、游戏所需物品,收集整编游戏所需微剧本,制作游戏卡片。据负责人描述,活动开始时,将点燃蜡烛,参加人员席地而坐,围成一个直径1.5米的圆。然后分发月饼,赏月,到场人员依次做自我介绍。同时做游戏,游戏的输家抽取角色扮演的微剧本并即兴表演,最后大家相互交流,分享大学,分享人生。
“我们刚刚成立,对于传统文化的宣扬,说实话并无多少经验与想法。然而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结晶体现,因此我们也一定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向我们学校的同学宣传文化的魅力。至于文化活动的形式,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初步定于立足贵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传播到学生生活中来,让灿烂的华夏文明激励学生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潘仁杰说。
他继续补充道:每逢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与之相关的活动。少数民族文化也是我们未来要打造的亮点之一,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我们将采取实地调研等形式来了解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比如国学,大家相约在读书会时共同读国学。再比如其他的文化形式,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以“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为口号的汉风府,在“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宗旨的指导下,在传统文化的宣扬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付出。“让全校师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汉文化、汉服文化,并从本社各项活动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把这种精神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体现贵大人的良好风貌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主办三社团中秋联谊的汉风府的负责人孙佳丽这样说。
怀着将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的共同理念,面对这次流传已久的中秋佳节,成员们充满自信更是鼓足了干劲儿。社团中秋,作为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对文化的宣扬,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充实,社团成员责无旁贷!
记者走访中发现,早在新生还在军训,老生刚刚入定的时期,汉风府就已经列出了详细的策划和购物清单。为这次中秋活动准备了很长时间。据汉风府负责人介绍,成立后的三大社团对第一次合作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期待甚高。
责任编辑:夏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