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医学高峰论坛(第一期)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04-23

2024417日下午,贵州大学医学论坛(第一期)在贵州大学医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新探索的号召,也是医学院认真落实科教融合成果的重要举措,同时给青年学子在学术交流中带来新热情和新希望。

论坛由贵州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亚莉主持,贵州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吴涛、主持行政日常工作副院长杨巍等多位学院领导出席会议。此外,有幸邀请到五位医学科研领域的杰出嘉宾,他们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琶洲实验室”)脑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青朱心红教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教授,国家杰青陆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李勇教授;南昌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国家杰青潘秉兴教授;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军事认知与应激医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杰青、优青吴海涛教授。贵州大学医学院在校教师、医学院全体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本次论坛。

医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张亚莉教授在会议开始介绍了医学院成立背景及目前科研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朱心红、陆巍、李勇、潘秉兴、吴海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杨巍副院长指出,人才是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对医疗健康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强调了神经科学研究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期望此次论坛能够促进学科融合以及创新发展。

朱心红教授深入探讨心理韧性的生物学机制。他将心理韧性的概念从哲学延伸至生命科学,比喻我们的心理与植物一样,具有韧性和适应性。他指出感觉系统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以及感觉系统的遗传学研究对于理解心理韧性的贡献。朱教授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心理韧性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的深刻见解。

陆巍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神经发育与可塑性方面的研究,包括神经元如何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形成复杂的网络连接,以及这些连接如何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作用。他还介绍了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如何通过靶向特定神经回路来减缓疾病进程,并探讨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随后,李勇教授深入讲解了SUMO修饰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在突触可塑性、神经保护与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角色。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展示了SUMO修饰如何影响神经元的存活、突触传递效率,以及在应对神经损伤时的神经保护机制。李教授还讨论了SUMO修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异常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节SUMO修饰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然后,潘秉兴教授详细阐述了焦虑情绪的产生机制,特别是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腹侧被盖区的背侧部分(dBNST)在焦虑调控中的作用。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数据,解释了在焦虑状态下这些脑区发生的神经生物学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对于情绪调节和行为表现的影响。

接下来,吴海涛教授分享了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基础解析。他介绍了前额叶皮层(PFC)相关回路在社交行为中的作用,并通过设计小鼠社交实验来研究不同脑区和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差异。吴海涛教授还介绍了在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基础上构建的社交逃避(CES)模型,并使用立体定位(SUS)方法对下丘脑的各个区域进行扫描,以探索社交行为的神经基础。

五位教授的演讲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积极借鉴和应用这些学术成果,推动医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最后,张亚莉副院长代表医学院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医学院将会以此为契机,为青年学子的学术科研进步提供广阔的舞台。


图文:匡晶晶  文字:牛

一审:谢成吉  二审:张亚莉  三审:吴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