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首届“KuaiKai无人驾驶全球挑战赛”于2018年数博会现场圆满收官,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赵津老师智能车团队学生以17秒的优秀成绩从全球多支智能车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小车组亚军!获奖团队成员由我院5名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组成。在参赛过程中,指导老师赵津教授和团队同学于数博会六号展馆比赛现场接受了央视财经频道记者的采访。
央视采访视频!
颁奖现场智能车团队与省科技厅领导合影
央视采访赵津教授央视采访智能车团队
赛事介绍
本次无人驾驶国际挑战赛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阳市人民政府、贵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及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组委会于贵阳市主办。比赛分为大车组和小车组,小车组的参赛队伍共13支,不仅有来自中国上海的工程师团队、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队伍,更有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埃及、越南的外国团队。
海内外参赛团队合影
赛程为5月25日—5月26日两天,比赛分为单人赛与对抗赛两轮,通过单人赛选出三次机会用时最少的队伍晋级对抗赛,对抗赛则是此项比赛的难点,规则是两支队伍同时出发完成规定的赛道,如果有一支队伍犯规或者没有完成比赛则另一支队伍获胜。以完成单圈最快的时间为获胜评判标准。车辆不得使用GPS或其他定位系统的设备,不得在比赛中通过控制器干预车辆。
比赛场地与轨迹示意图比赛场地实拍图
比赛过程
主办方为每个参赛队伍提供一辆1/16尺寸的视觉传感车辆以及两套显示器和键盘用来链接raspberry主板。团队成员针对比赛用车的硬件与软件以及比赛规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熟悉掌握了车辆硬件的基础上,针对车辆软件系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专业知识进行场景分析判断,团队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车载“树莓派”控制器进行了编程,合理改进了“转向与速度”调控比例。
智能小车
智能车团队在贵州大学工程实训中心自行搭建了模拟赛道,在高达1000 step的训练步数下反复采集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学校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后,团队还提前三天到达2018数博会会展中心,对比赛场地进行实地数据采集以便及时对模型进行调整。由于现场灯光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对机器视觉传感器的影响,智能车团队对模型经过了数不清的调整。
正式比赛的过程中,13支队伍各展绝活,经过四轮单循环和对抗赛,最终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贵州大学团队、重庆大学团队以及来自美国的参赛队伍获得了前四名。贵州大学的团队在比赛中创造了最快完成速度,但是遗憾的是在淘汰赛中,由于受到赛场环境光线的变化的影响,导致了失误,从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虽有遗憾,但同学们还是在比赛中得到了收获。
赛后专访
本次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赵津老师智能车团队参加无人驾驶全球挑战赛,备受关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贵州频道、贵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是对我校我院学子科研与实践风采的一次完美展示。机械工程学院官微更是有幸对我院赵津老师及智能车团队同学进行了特别专访:
赵老师,谢谢您,想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您对大数据与机械工程学科的结
合有什么见解?第二个问题是您对研究生的培养有什么方法和要求吗?
赵津教授: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机械工程学科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数据技术的引入,能够在设计、制造、应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对机械装备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机械装备的各项性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这两者的结合意义重大,是未来机械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贵州省十分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这也为贵州省从事数据技术相关的产业得到了有力支持,并已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博会作为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一张名片,也日益引起了国际与国内的广泛关注。本次无人车挑战赛,也正是数据技术与车辆技术的结合,实现车辆的智能化,进而解决传统交通中所遇到的安全、拥堵、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车辆工程技术发展的前沿课题。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我想让他们通过这三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得到全面的收获:
第一是学术素养。包括了必要基础理论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和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
第二是实践能力。我们机械工程学科与工程实践是紧密联系的,我主张让自己的研究生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工程实践中的科学问题,而不是为搞学术而搞学术。
第三是综合能力。我希望他们不仅是会搞科研,更要在品格涵养、如何做人与做事等方面得到综合地提高。能够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素质的培养,通常都要在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实践等环节中逐步去影响和提高。
2.是怎样决定参加这项比赛的呢?
席阿行:我们团队的研究领域本来就是智能汽车,在我们导师赵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每隔两周进行一次组会,众多师兄弟姐妹分享最近的学习收获,然后老师给出指导。正是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更加了解与热爱智能车方向。当老师给我们分享这个赛事通知并鼓励我们参加的时候,经过团队商量,很快做出了参加的决定!
席阿行,研二
3.对于首次参赛,目的与初衷是什么呢?
周滔:其实一开始没有想着非要拿个什么奖,第一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国际性的比赛锻炼我们自己,第二也是想让我们智能车团队以往打的理论基础来一次实践验证。第三其实挺想和国内外的智能车团队进行一次交流,开阔眼界。这些对于研究生阶段学习提高都有巨大的好处。
周滔,研二
4.这是首届KuaiKai无人驾驶比赛,在比赛准备当中遇到了哪些难题?是怎么去解决的呢?
刘东杰:这次比赛准备期间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一开始是设备和实验平台的缺乏,最后是我们在老师的支持下去建材市场购买的材料所搭建;实验过程中也是经过了很多次模型的建立与调整和机器深度学习,才达到预期跑圈效果;最感到困难的是后来到了实际比赛场地,场馆内的灯光和负责的环境对小车视觉传感器的图像采集造成很大影响,我们费尽心思的修改模型和进行结构优化才让小车适应,后来却发现局域网对于小车通讯效果很容易受干扰,延迟很高,于是想出用蓝牙连接代替局域网,这一独特招数是最终获胜的一个关键!
刘东杰,研一
5.除了获奖,你觉得自己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曹卓:我在机械电子方向主要是学习算法与编程,我更看重的是这个比赛给我带来了关于自己思想实现的一个过程,看着自己编程控制的小车按设定奔驰,而不只是停留在电脑软件的仿真里,很开心很欣慰。
曹卓,研一
6.参加本次比赛收获了哪些东西最为可贵?
付浩龙:三个方面吧:一是对于专业领域知识的提升,如整个团队对智能车的构造熟悉程度、传感器的使用以及神经网络算法等理论的学习使用到熟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二是动手能力的提升,这次比赛让我们得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不管是搭建实验平台还是不停的打造优化车子,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操作锻炼。三是拓宽了整个团队的学术视野,本次比赛不仅有国内985高校的优秀团队,更有来自多个国家的队伍,彼此间的交流大大促进了我们思想的碰撞,大家都收获许多新的认识和灵感。
付浩龙,研一
竞国际赛事争先,展贵大学子风采——再次热烈祝贺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车团队荣获首届“KuaiKai无人驾驶全球挑战赛”亚军!
文 字:黄信念
图 片:机械工程学院
编 辑:吴婷婷
校 审:田森
2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