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整版报道:教育高质量发展|贵州大学:发挥科创优势 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
发布者:luman  发布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 10

1月7日,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党委书记张林、院长左宇军、教授文志杰等一行,赴山东鲁中能源集团贵州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和科研合作交流;

2月21日,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赵津、副院长唐正强、教授张大斌与矿业学院书记张林、副教授韦善阳,到纳雍高源煤业进行调研,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3月26日,贵州大学正厅级干部何林、矿业学院党委书记张林一行到省能源局走访,就推进“富矿精开”专项工作进行交流;

4月1日,贵州大学举行“富矿精开”项目论证会,组织专家对各学院遴选推荐的第一批20个“富矿精开”项目进行论证;

……

今年以来,贵州大学聚焦“富矿精开”主动出击,紧扣“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四个关键环节,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发挥学校在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与加工、冶炼、新材料研发与精深加工领域学科、平台和人才优势,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找准行业发展关键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找矿、采矿、选冶、加工等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推动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升。

  

                     材料与冶金学院与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项目合作启动。


做好顶层设计 构建协调联动推进体系

贵州大学聚焦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最大限度发挥学科资源、科研力量和高层次人才等优势资源的协同效应,积极破解“卡脖子”难题。

“‘富矿精开’专项工作是我校当前的重点任务,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在3月25日举行的贵州大学“富矿精开”专项工作推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对“富矿精开”工作做了详细部署——

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学校、相关学院的工作专班,有序、有力推进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度的督促和成效评估;

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发布机制,整合学院、宣传部和校外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富矿精开”工作成果,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通过联合重点项目、企业和平台团队,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力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建立有效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与各领域专家和领导进行深入交流,充分尊重并吸纳意见和建议。

为切实推动“富矿精开”工作。贵州大学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杨未、校长宋宝安任组长的“富矿精开”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学校“富矿精开”整体工作;成立“富矿精开”工作专班,负责“富矿精开”行动的推进工作,根据工作进展实际情况不定期研究学校服务“富矿精开”工作的相关事宜。

同时,信息反馈机制、部门联动机制、成果转化推进机制、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建立,则强化了贵州大学各级部门抓产业、强服务、促发展的能力,实现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创新团队四级协同工作,为“富矿精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解决黔西南典型金矿区矿井水污染问题。



“作为矿产资源的大省,‘富矿精开’是推动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贵州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省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现实需要。”杨未说,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集中力量攻坚攻关,高质量助力“富矿精开”是贵州大学责无旁贷的责任。

杨未表示,贵州大学将围绕“富矿精开”工作和“461工程”瞄准产业发展的方向,一件件抓细化、一项项抓落实,争取在多方面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富矿精开”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抓关键突破 强化科技引领支撑

技术、人才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攻关的关键。如何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进“富矿精开”的“最大增量”?

“狠抓关键领域突破、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引进,在贵州省‘富矿精开’战略行动中发挥贵州大学智慧、展示贵州大学力量、作出贵州大学贡献。”宋宝安说。

为高质量推动“富矿精开”,贵州大学结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矿业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多学院、多学科长久以来在矿产资源勘探、矿物开采与加工、矿物冶炼、新材料研发与精深加工领域积累的丰富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了《贵州大学“富矿精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重点攻关典型矿山企业“深边部找矿预测关键技术”,新增一批矿产资源;中试、推广应用现有矿加、开采技术,盘活复杂难处理、难开采矿产资源;推广应用探矿、开采、矿加、冶炼环节的绿色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固废处置、环境修复技术,消纳固废新增量,形成矿山修复示范……行动方案围绕煤、磷、锰、铝、金、铅锌、重晶石及关键金属(锂、稀土)等“富矿精开”工作目标,提出在精查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发、精深加工上发力,奋力实现“精开”。

与此同时,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矿业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相关学院也积极行动,结合各自的学科优势,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电气工程学院教师赴遵义铝厂开展脱硫及智能控制系统合作。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确定了提升“探矿”科技支撑能力、矿产资源精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矿产资源精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的工作思路;

化学与化工学院明确重点任务为大力推进矿产选冶和加工环节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攻关,重点加强对煤、磷、锰、铝和新兴矿种(锂、稀土)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同时做好在其他矿种领域的科技服务工作。

材料与冶金学院将工作目标瞄准“推进现有绿色冶炼、清洁生产技术的中试及应用,盘活复杂难处理、难利用矿产资源;调控有价组元迁移规律、优化其回收工艺,提升锂、镓等元素的富集与回收;开发绿色冶炼、材料制备、大宗固废处置与消纳等新技术,形成相关产业技术示范;延链、补链,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升矿产资源经济价值”。

矿业学院集中力量突破深部煤炭资源勘查、煤系伴生矿产协调开发、复杂地质条件石门快速揭煤、巷道智能快速掘进、多源灾害预警监管平台、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煤炭地下气化与煤层气同采等领域重大技术难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在“富矿精开”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贵州大学充分利用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优势,积极谋划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基础能力,通过“大数据”和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抓队伍搭平台 释放科研服务效能

1月23日,贵州大学聚焦精确探矿成立了“富矿精开·战略找矿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贵州大学与甘肃天水李子金矿有限公司“产学研用”基地合作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面向企事业单位需求,组建矿产资源勘查创新科研团队,形成一人一矿种,一人一单位、一人一目标的管理运行模式,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富矿精开’·战略找矿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后,校企双方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深入研究,为西部地区的“富矿精开”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


机械工程学院、矿业学院的科研人员在纳雍高源煤业调研。



科技创新平台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为挖出“富矿精开”的最大增量,贵州大学将目光瞄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贵州大学“富矿精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中提出“重点围绕‘富矿精开’,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至3个,新增人才团队1至2个,科研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今年4月,聚焦制约贵州矿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瓶颈,贵州大学矿业学院组建了14个特色科研团队,针对矿山动力灾害预警与控制、瓦斯灾害防治与煤层气开发、巷道智能掘进与围岩控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展开技术难点攻坚。

矿业学院副院长文志杰是“深地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团队的负责人,也是贵州大学2023年11月引进的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矿采场重大灾害事故防控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团队组建不到半年,就创新开发了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顶板灾害预警智能管控平台,并创新提出基于废弃矿井蓄能发电技术,该技术成功入选2024年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课题项目。

“贵州提出的‘富矿精开’战略为我们采矿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更大舞台,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将尽自己的学术所能为贵州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贡献智慧力量。”文志杰表示,未来,团队将围绕顶板灾害和废弃矿山开发利用开展联合攻关,解决贵州省顶板事故频发问题,并建立一套废弃矿山蓄能发电模式。

据介绍,矿业学院将加大团队考核力度,推进科研团队与省内头部企业开展务实合作,进行重点项目申报,围绕贵州省战略发展需求,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针对煤矿瓦斯灾害治理、顶板灾害治理、矿井水害防治、矿山智能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大力度推进科研成果转换应用。

                                         矿业学院“深地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团队开展科研。


“我们将加强有组织科研,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学科资源、科研力量和高层次人才等优势资源的协同效应,加强对矿业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宋宝安表示,特别是要将“富矿精开”的科研方向聚焦在企业发展实际需求上,真正做到研究要真有发现,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真有效果。

促进人才培养引进 激活科技创新强引擎

为培养更多服务“富矿精开”的高素质人才,贵州大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不断加大对与“富矿精开”相关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引培力度,着力培育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和学术学科带头人,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结合“科技副职”“科技专员”“产业导师”等专项行动计划,贵州大学积极鼓励领军人才领衔、优秀青年人才参与服务“富矿精开”战略,选派专家人才团队深入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激活引领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自去年11月起,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博多了个身份:省地矿局114地质队的“科技副总”。

李博是贵州大学矿山水害防治科研团队的负责人。自2014年入职贵大以来,他率领科研团队长期在一线为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在岩溶水文地质勘察、矿井涌水量预测、突水危险性评价、疏水降压工程、防治水注浆堵水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贵州省的矿山安全绿色开采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本人也获得了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和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在不断探索本学科研究前沿的同时,团队又将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博士工程师”矿山安全服务队附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以人才链之“强”,激发创新链之“活”,托举产业链之“优”。贵州大学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坚持人才为本,为“富矿精开”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校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力度,直接服务于“富矿精开”的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环境工程8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采矿工程及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据统计,贵州大学每年培养工科研究生1800余人、工科本科生3700余人,为“富矿精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化学与化工学院每年有60%以上毕业生在磷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等相关领域进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聚焦“富矿精开”发展需要,化学与化工学院启动了“人才培养固本提质行动”,紧扣贵州工业化发展进程,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立足地方、着眼行业,探索专业退出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指导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工作。


贵州大学还提出,围绕“富矿精开”重点支持直接服务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矿业学院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精准聚焦矿业工程和安全工程学科,持续发力。通过汇聚院内优秀师资、加强科研投入、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造这两个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力求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我们将着力增强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加快推进理论基础够用、区域建设能用、行业发展适用、生产一线好用的‘四用’人才培养战略,狠抓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找矿、采矿、选矿、用矿人才培养能力。”宋宝安说。

宋宝安表示,贵州大学将基于贵州丰富的煤及煤层气、磷、铝、锰、重晶石、页岩气等特色资源,开展优势特色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聚焦“富矿精开”,重点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点基础研究突破。推动学校资源、冶金、采矿、安全、材料、环境及化工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工作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博士点申报工作。紧抓人才培养,特别是国家级人才的引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推进相关省级、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与筹划,着力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

转载自贵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夏丹丹  责编:韩晓梅  编审:岳莹)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笃行楼

邮编:550025

邮箱:lu@gzu.edu.cn

电话:0851-88292601

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贵州大学工会 管理登录 您是第5307898 位访客 技术支持:数码人科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