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者:lsman发布时间:2024-08-28浏览次数:87




生命科学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自评报告


学院院长(签字):

联系电话:

提交日期:



撰写说明

1.学院按照学校选择评估类型(第二类第一种),结合学院实际撰写自评报告。

2.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包括支撑材料),是审核评估的基本要求,《自评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内容。

3.《自评报告》总字数建议控制在3万字以内(不含附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改进措施不少于自评结果部分的三分之一

4.《自评报告》可插入必要的图片、表、图等加以说明,相关数据可参考学校评估中心编制发布至各单位的学院层面、专业层面《状态数据分析报告》《高质量综合贡献度报告》《专业评估报告》等报告内容。

5.《自评报告》所述事实、所用数据、所引案例等必须真实可靠。




目  录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贵州大学生物学科可追溯到1941年建立的国立贵州农工学院的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984月,由原贵州农学院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化营养、微生物学、动物学等基础学科组建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几经调整,200410月,学校按照“211”工程大学框架,重组为生命科学学院,设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等专业;2008-2013年学科调整后,学院拥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态学3个系。

学院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生物学是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在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为C+,生物工程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生64人,硕士生423人,本科生636人。

现有教职员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包括教授22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6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级人才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7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共建)、喀斯特山区植物资源利用与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共建)、国家级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生态学,以及贵州省植物基因工程创新人才队、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退化植被生态系统修复创新人才团队,极大提升了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学院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 门,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 10部,建设虚拟仿真实验3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1项。注重教师能力的培训和提升,我院教师多次荣获贵州大学“教学名师”、“大北农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在“2022年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学院注重本科学生深造,本科生升学率3年平均53.6%2023年达到65%。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近三年,获立项SRT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6项;在“互联网+”、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生命科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49项。学院秉承这贵州大学的育人理念,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基地,全力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院党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全院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党政领导集体议事制、党务公开,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为学院建设和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保证了学院的团结、协调、稳定和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全院教职员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为国家和贵州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部分:学院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 组织机构

根据《贵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贵大发〔202330号)有关要求,结合学校评建工作整体安排,学院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推进评估相关工作。其中,党委书记徐进、院长吕立堂(过会)担任组长,副院长江龙、胡国雄担任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各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有:贯彻落实学校审核评估任务,开展实施学院、专业层面的自评工作;制订本院评建工作方案及阶段工作计划、落实措施,及时检查评估任务落实情况;完善本院相应的机制、制度文件等,负责本院教学档案及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有关电子资料准备及报告撰写工作;做好评建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向评建办和各牵头单位提供所需支撑材料等。

  1. 宣传发动

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要求,学院为做好我院自评自建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动员部署。

1、学院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为做好我院自评自建工作,结合学院实际,制定《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2、学院召开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江龙副院长传达贵州大学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动员部署大会精神,宣讲迎评工作方案,并就评估工作任务分工进行全面部署,强调工作要求。党委书记徐进做了动员发言,强调审核评估工作与每一位教职工息息相关,要做到全员重视、人人参与。

3、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召开教研室专题会议,教研室主任主持会议,全体教研室教师参加,分组研讨,领会精神,层层落实任务。

三、实施措施

1、整理完善教学文件。学院对近三年课程档案、毕业论文、考试卷等进行整理和自查自纠,结合学校评估专家的检查意见进行整改。

2、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日常教学管理文件制度完善工作实施细则,完成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3、抓好课堂教学,改善课堂风貌。根据《贵州大学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办法》(贵大发[2019]50)文件,要求教师注意仪表、仪态、教态,提升课堂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以及挑战度,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适当给学生增负,即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课前预习、课中注重教学互动、课后布置作业及批改。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督促改善。

4、抓好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实践培养过程。各教研室梳理校外实习基地,整理基地名单、合作协议、实习工作方案、学生实习人数等,重点调研基地对实习学生评价和学生实习效果等。校内实验场所要梳理补齐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运行记录(开放记录),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实验室制度,专用实验设备操作及安全规程,实验室消防设施、安全标志、清洁卫生和实验室文化建设等情况。

5、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术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二三四级教授以及国家级项目的负责人,担任本科生导师,将本科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中,让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接触科学研究,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貌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四、工作成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对于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督促提醒授课教师增强意识,做好课程讲授和过程性教学记录,强化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材料的整改,通过组织教师参与自查,让更多老师了解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汲取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规范教学过程,将迎评工作进一步宣传和落实到人。目前学院正在着手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做法与成效的阵地,充分发挥育人职能。

第三部分:学院自评结果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1党的领导

1.1.1 全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委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中的核心地位,严格落实党委会议事规则,按期召开党委会、党建工作会、意识形态工作会等。定期研究新形势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生命科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党对人才全过程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夯实党委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研科研、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把关人”作用,近三年,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不断充实学院教学科研人才队伍,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教工党支部获得贵州大学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积极组织老师参与社会服务,辣椒产业团队顺利完成2023年“揭榜挂帅”验收工作,团队荣获第二批“揭榜挂帅”优秀团队;教师张健被三都水族自治县委授予“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1.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坚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全力提升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党政管理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鼓励教师带领本科生做科研、发论文,大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院领导、党支部书记带头讲授党课和思政课,充分运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大学生宣讲团、“理论宣传二人讲”等方式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教育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支撑材料:1.1-11.1-66

1.2思政教育

1.2.1 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学院始终把抓好三全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抓手,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树立爱国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坚持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制和骨干教师组建学生科研团队的全员育人基础,大力推动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诚信教育和科学家精神培养的信念教育,实现以“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生命科学竞赛和学院植物识别大赛为手段的创新驱动,建立全员育人+信念教育+创新驱动的科研育人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智力训练的同时注重品格塑造、价值观引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学会尊重生命、关注社会、思考未来。

近三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并获得一定成绩。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与人数约40 人,获省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参赛人数200余人,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贵州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一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1项,2023年生命科学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在“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

由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植物识别大赛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踊跃参赛,成为学院科技文化一大亮点。

在科研育人效果的带动下,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升学率2021届为42.04%2022届为53.3%2023届达到65.45%

1.2.2 培育优秀教学队伍,推进“大思政”工作

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培育优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定期举办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选拔表现优秀教师参加学校教学水平竞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学院杨贵利老师荣获2023年贵州大学“教学名师”和“2022年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王志杰老师团队荣获“第十届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1.2.3 建立有效应急预案,积极面对各类危机事件

学院为了规范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顺利有序进行,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考勤及请假制度》《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学生会工作奖惩制度》和《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运营管理审核制度》。

支撑材料:1.2-11.2-20

1.3本科地位

学院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始终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学院党委始终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每年定期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讨论和决定师资引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资源配置等事宜。学院值班制度,院领导轮流值班,到系、教研室了解教师基本情况和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到课堂听课看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到学生寝室了解学习情况,亲抓亲管本科教学。出台加强教师为本科生授课管理规定,明确各类教师为本科生授课课时工作量;出台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综合绩效中注重向教学一线倾斜,设置教学专项奖励绩效。大力实施本科教学改革推进计划、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计划等,抓实一流人才培 养工程,增强高质鱼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强化科研反哺教学,支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实验项目。深化人才培养多元、特色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支撑材料:1.3-11.3-5

1.4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1.4.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精准性不足,充分不够。

1)课程思政体现不同专业课程特点不够,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

2)课程思政策略局限,存在课程思政浅、凑等现象,思政效果显现不够充分。

3)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科学性不强,引导、激励、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原因分析

1)课程思政提出时间不长,探索任务重,专业教师尚未把原则要求、理路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千如何结合所承担的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挖掘路径局限、深度局限,导致充分性不足。

2)由于专业课程教师涉及思政方而的知识、能力储备不足,技巧、经验积累不够,导致“有心无力”,在思政实践中难免出现思政元素与价值脱节、思政行为与效果脱节,脱离课程内容、硬塞时事政治,抢占专业课程教学、喧宾夺主,为了完成任务、拼凑思政元素等现象。

3)专业课程教师如何将课堂教学评价的普遍原则、基本原理结合到思政效果的评价之中,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所需要的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方案都还没有形成公认的可借鉴可复制的成果。因此,导致课程思政的效果难以客观公正科学评价。

1.4.2 下一步改进举措

1)加强学习。组织专业课程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高国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领悟精神实质,作为前进方向和根本道循。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认清重要任务,把握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精研教学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加强探索。加大资助力度和指导力度,组建思政专业队伍与专业课程队伍相结合的团队,深入探索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模式与方略,深入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深入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3)加强实践。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发挥一批课程思政优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教师在学习观库中实践,在探索成果应用中实践,在设计、实施、评价的创新中实践,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效,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学生。

2.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

2.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间的契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情况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部省合建和“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奋力书写创建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辉煌的奋进之笔,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学院围绕贵州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总培养目标和“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办学定位,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明晰人才培养总目标, 突出卓越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培养高质量人才。学院各专业所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就业的专业领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均落地于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明确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通识、学科大类和专业三大平台课程和个性课程、创新创业及实践及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保障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了4学分的大学体育课程、2 学分的公共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选修课程模块;集中性实践环节设置了2学分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2.1.2 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符合普通高等学院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基本标准)要求、体现学院定位;培养方案体现了产出导向理念

依据总体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修订形成 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明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核心知识领域与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构建通识、学科大类和专业课程体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同时满足专业认证标准要求。遵循“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以产出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科学细化的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课程单元支撑毕业要求。根据学校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诚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广泛征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及时吸纳。

2.1.3 专业培养方案是否突出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2021版培养方案通过课外研讨、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科研活动指导。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各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3个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板块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科研写作与文献检索”类课程。

支撑材料:2.1-12.1-3

 2.2专业建设

2.2.1 学院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情况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三个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2021年成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生态学专业2021年成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定位于努力培养服务社会、支持地方产业发展的生物科学相关领域人才。本专业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培养具备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相关教育教学、应用生产、技术研发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技术专业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系统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能在农业、食品、医药、环保、保健等领域从事生物技术方面的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和管理、生物技术安全评估、生物发酵和基因工程的专门人才。生态学专业着力建设具有森林生态基础理论、恢复生态理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特色的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型现代生态学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人才能够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能够在生态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贵州省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2.2.2 专业建设的主要优势、特色与成效

生物科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完善学科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侧重实验操作和实习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与贵州省内生物、农、林、牧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达成长期合作育人协议,共建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平台,例如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专业实践等方面,建立合作友好关系,同时借助双方技术、硬件和研究基地的优势,共同提高科研、教学和管理水平。另外,共同办学方面,加强校际联动,鼓励并推动部分学生赴国内高水平高校学习、交流,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本专业长期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校际交流,每年会遴选部分学生赴浙江进行学习交流。

生态学专业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贵州省“大生态”战略重要需求,依托学科和地缘优势,立足喀斯特山地地区,紧紧围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要求,注重人才培养,着力特色方向,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建设喀斯特山地生态学为目标,以恢复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为重点突破方向,植物生态学、区域与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等方向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一直以来,生态学专业坚持以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牢抓贵州特色,注重内涵发展,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创新改革为驱动,以解决区域重要生态问题及生态环境建设需求为落脚点,注重凸显喀斯特区域特色。

生物技术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生物技术理论为指引,以技能养成为核心,提倡多学科交叉,突出应用特色。专业紧跟贵州省重点产业如农业及食品产业需求,以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核心学科为优势学科开展科学研究,以研促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还进一步提高了其专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空间;专业培养上,以“基础及专业课程—专业研讨课-实验实训项目—产业实习-大创及SRT项目-科研竞赛”相互衔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

支撑材料:2.2-12.2-3

2.3实践教学

2.3.1 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主要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

我院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在让学生掌握各专业基础学科的大部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进行摸索,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通过此项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实验操作的能力,为后续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院在实验室管理制度上不断进行了改进。自2018年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办法共计30项之后,不断根据上级部门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及时建立健全本单位实验室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于2019年更新3项,2020年更新1项,2021年更新2项,2022年更新2项,2023年更新5项。我院的本科生实验课程,每年最高能达到84072生学时,由于近年部分外院学生班级回归各自学院进行实验教学,有生时数减少情况,但2023年仍保持每年73754生学时的实验教学量。开出的本科实验课程中,涉及实验的课程有21门,共开设实验项目124项,其中验证性实验92项,占比74%;验证性实验20项,设计性实验12项,共占比26%。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偏少的问题,本院已拟定方案准备新增实验课程15门,加大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投入。此外,学院积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本院现有资产共3390项,总金额3270万元,其中2020年新增资产36套,价值63万元;2021年新增资产100套,价值112万元;2022年新增资产79套,价值417万元,投入逐年递增,2023年新增198套,价值297.77万元,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配套条件实验室内开展实验课程的时候均有完整、规范的记录,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安全进行。

2.3.2 学院与科研院所或企业、行业单位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建设,支撑本科人才培养的效果情况

学院积极推动各专业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科研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贵州省辣椒发酵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辣椒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贵州大学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贵阳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贵州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建立教学、科研及实践基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及技术项目合作;与晟泰实业集团、贵州黄红禄食品有限公司、黔东南州中村电商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分公司等公司共建实训、实践基地及工作站;与企业紧密合作,时刻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2.3.3 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求

学院各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行线上+线下全过程管理,对选题、开题、答辩等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进行督导,严格监控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内容、难度及实际完成质量情况。线上管理依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在系统内完成选题、开题、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论文提交、检测、答辩等所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线下管理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档案材料进行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一般源自教师科研,由教师指定相应主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文献检索、确定研究方案、执行研究方案以及形成规范研究报告。随着SRT、“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课外科技竞赛的参与力度增加,部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源自大学生创新课题延伸。

2.3.4 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与成效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科研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注重他们的科学思维、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具备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支撑材料:2.3-12.2-6

 2.4课堂教学

2.4.1 学院推动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促进教与学、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情况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育发展理念。注重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将学生学习成果置于核心位置,促进了教学与学习、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院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指针,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为宗旨,在专业教研室的统筹协调下,多方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施三级教学体系管理制。按照各专业学科不同层次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各教研组根据学科属性,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课程包(群),构建教研室-教研组-课程群3级教学改革体系,各专业课程群统一编制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分类攻关。

实施“老带新”双师授课制度。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采取“老带新”双授课教师措施,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精湛的老教师带领相关专业方向的青年教师,培育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着力实现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稳定教师队伍传承与帮扶;全面推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全体专业教师通过无差别、不定期、全覆盖直进课堂的方式,随机听取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相互点评,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以加强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质量监测与评价。

全力推进教学研讨与示范活动。教研室和教研组通过线上+线下、集体+小组多种形式,开展老教师教学示范、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交流等活动,从课程内容解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技能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对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及时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引入课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同时,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考试评价方法方面,学院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笔试方式,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笔试成绩外,我们还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多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引导学生注重全面发展。

通过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推动全体专业本科生全员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和科研素养训练。

2.4.2 学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以及加强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学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现有虚拟仿真实验3项,并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的研讨与建设。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和互动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布置作业和进行在线答疑。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4.3 院课堂教学的主要特色与成效

1)主要特色

互动式教学:学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学院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扎实,技能更加熟练。

个性化教育服务: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每个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关注。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有针对性。

2)成效展示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学院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在各类教学质量评价中,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均名列前茅。其次,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实力。最后,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就业质量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支撑材料:2.4-12.4-9

 K2.5卓越培养

K2.5.1 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及其取得的成效

学院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值价塑造”三位一体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坚持“地方特色、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努力构建面向全国、服务社会、扎根贵州的“产学研”一体化高地,不断加快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为地方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教育教学教书育人理念日益深入。结合学院办学理念,在立德树人,传播知识,在能力培养和科学创新上下功夫,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具体措施:在教学中开展学生党建引领工作教育,思想政治课程不断深入;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传输,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实际能力培养。推进科教协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学术型人才。

K2.5.2 学院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思路

学院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思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生物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农林牧、医药、卫生、食品、环保、园林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课程优化:采取学分制,具体细分到各类课程。课程门类包含:学科门类、专业类、核心课程、特色课程、通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个性化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等,门类齐全,覆盖范围广。注重理论,注重实践,更注重理论与实践运用的结合。学习生命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系统的生物学专业技能训练并能灵活运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及现代信息获得技术、专业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最终具有一定的独立资料归纳、整理,科研设计,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K2.5.3 学院推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学院依托国家级农业生物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生物科学和省级一流建设专业生态学,教学科研两手抓。学院紧紧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建设,采用组建教学课程和教学实践团队、组建核心课程包和课程负责人、组建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实践实习和科研基地、整合教学与科研平台、积极培育教学教改项目、教学名师、加大教学投入等教研教改建设的举措。近三年发表教改论文38篇,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 门,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10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1项。

学院加大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投入和鼓励,组建一流专业建设团队和负责人,积极鼓励和支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紧紧围绕学科布局,落实专业带头人责任,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发挥高水平人才的引领作用,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目前现有的3个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1个省级一流专业。学院不断加强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3 ,一流课程负责人中高级职称占比100%。学院根据学校制定的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双一流”建设、各教研室考核、教师业绩考核体系,纳入教学奖励范围,近三年主编出版教材7部和专著3

通过上述一系列一流专业建设和卓越人才培养措施,学院注重本科学生深造,本科生升学率近三年平均53.6%2023年达到65%,部分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各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211双一流高校研究生。。

支撑材料:2.5-12.4-8

 2.6创新创业教育

2.6.1 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要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印发《生命科学学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院发〔202226号),出台《生命科学学院第二课堂选修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将“挑战杯”、“互联网+”纳入第二课堂选修学分认定,充分调动我院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政策导向。

二是配强指导梯队。鼓励博士、硕士担任本科生参赛项目副导师,从项目提出、团队组成到实验开展,博士硕士给予全方位指导。同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校团委领导对作品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发掘打造重点项目。对于重点项目,进一步精心打磨,予以全方面支持,力争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做好动员及大赛宣贯。一是学院主要领导出席宣讲动员会做动员讲话,双创导师团成员、班主任深入班级广泛动员,同时建立“挑战杯”备赛群,做好赛事政策宣讲;二是鼓励学生将“挑战杯”、“互联网+”SRT、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科研项目相结合,邀请优秀获奖团队作为比赛顾问,为意向参赛选手做好答疑解惑,传授心得经验,强化参赛信心。

2.6.1 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创新创业大赛情况与成效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3个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学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学科竞赛相融合,依托学院团委,实现对“创新创业重点对象”的常态化培养,形成“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生命科学竞赛为龙头,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赛事并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近三年,我院学生共获得23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发表论文12篇,参与申请专利4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人次占比逐年提升,创新创业各类竞赛成绩稳步提升。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与人数约40 人,获省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参赛人数200余人,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贵州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一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1项,2023年生命科学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在“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与我院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植物识别大赛,从院级活动升级为校级学科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不少植物学爱好者从该比赛中脱颖而出,选择将植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乃至终生事业,如生态学2017届毕业生、贵州大学首届植物识别大赛冠军组组长魏泽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2019年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离职成立了看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图像识别应用研发,目标是实现全球常见生物的智能识别;现拥有100余件自主独立的商标和软件著作权;主持开发了博物通、看鸟、花仟伴等一系列智能识别应用。

支撑材料:2.6-12.4-7

 2.7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2.7.1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不够。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停留在个别的一流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大部分课程还未达到。

2)产教研融合不够深入。与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共建教学平台资源不足,专业共建教学平台资源偏少,没有协同育人效果显著的产教研融合案例。

3)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不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不够深入,师生国际化视野、国际前沿学术交流水平有待提升。

原因分析:

1)在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的制度设计上不够完善,围绕信息

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采取了积极措施,但是在教师态度与信念的激励上、在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上力度不够,导致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数据分析上投入不足,创新不够。

2)各专业虽然在实践育人环节与少数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但是围绕协同育人目标对共制培养方案、共优课程体系、共建专业教材、共讲专业课程的规律探索、机制创新、模式构建不够深入和有效。

3)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未及时拓展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放慢了与国际高水平科研单位及顶尖科学家的交流合作的步伐,鲜少邀请国际大师来校讲学交流或者选派优秀师生到国外高水平科研单位进行短期访问和学习。

2.7.2 整改举措

1)以点带面。在省级一流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率先实施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教学模式上形成新经验、打造好典型,组织开展观摩、研讨、交流,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扩大课程应用面和学生受益面。

2)聚焦产教研协同育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重点推进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实现产教研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全覆盖,为产教研协同育人提供优质课程与教材支持。

3)加强与国际人才及团队的沟通交流,加大引进力度,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争取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际交流。

 3.教学资源与利用

 3.1资源建设

3.1.1 学院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开放共享情况

学院围绕本科教学中心工作,坚持开放办学,广泛汇聚办学资源,统筹配置教学资源,优先保降教学经费投入,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利用率,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我院近3年共开出课程300余门,获省级一流课程(金课)3门,建设优秀实践教学平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3项,有校内实习实习实践基地1个,校外长期实习实践基长期地3个,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实习基长期地10个,所有科研实验室全部对学院本科生开放。

3.1.2 学院教材建设情况

学院成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为高质量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教材选用提供组织保障。学院鼓励学术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近三年主编出版教材7部和专著3。并将教材建设列入教育教学奖励范畴。严格按照学校的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指导和统筹全院教材工作,定期对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3.1.3 学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拓和有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情况

学院实验室实现智能化管理,支持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学习基本科研方法,训练科研思维。鼓励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强化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近三年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11篇,组织参加互联网+30余项,平均升学率保持在53.6%以上。将科研成果写进讲义或教材并融入教学,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科技发展前沿,将科研成果融入开放性实验项目,增强开放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将科研成果相关内容应用到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项目开发与团队合作;将科研成果融入创新与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创业的质量、效果和成功率。

支撑材料:3.1-13.1-8

 3.2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3.2.1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成效不足。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的案例少;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人数少; 部分专业科研实力单薄,科研资源转化成果少,与学术型为主的人才培养定位适应度偏弱。

原因分析

教师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动力不足、能力不足,导致路径、方式局限,效果、效益受限。

3.2.2 整改举措

引导和激励教师增强光荣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培训、示范和研讨,找到科技成果进课程教材、改进实验项目、教学案例、创新活动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显著成效,增强自豪感、幸福感,形成“我能转”的新生态。

4.教师队伍

 4.1师德师风

学院为贯彻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压实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院成立了中共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学院委员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常态化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学院通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师德师风相关内容的集中学习,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规章制度文件,包括《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学校内部师德师风的相关文件。通过学习师德师风的文件,加强教师对师德师风规章制度的了解。进行警示教育2次,主要通报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强化师德师风典型教育、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内容。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专项学习,强化师德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支撑材料:4.1-14.1-4.1-5

 4.2教学能力

4.2.1 学院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满足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情况

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2人。目前专任教师4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博士教师占比93.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6人,占比34.1%35岁及以下教师10人,占比21.3%

教授入选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省级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近三年,学院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3,省级教学成果奖1,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横向科研项目65项;获得省级科研奖项6项;获授权专利27项,发表SCI论文236篇。

4.2.2 学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举措及成效

学院强化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按照要求对新开课程及新开课教师组织试讲、听课,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传帮带工作;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每2周进行一次教学内容、方法等教研教改活动;在共建共享中开展协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打造高水平教师共同体。

定期举办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选拔表现优秀教师参加学校教学水平竞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教学竞赛获奖教师的带头引领、示范激励作用,采取辅导讲座、教学示范及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在提高全体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上起到帮助、指导及榜样作用。

支撑材料:4.2-14.2-7

 4.3教学投入

学院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实行教学事故和严重教学质量问题认定一票否决制,把评教结果和教学奖励作为教师评聘教授、副教授的重要指标。

近三年,学院教师主持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其中省级教改课题3项,省级一流课程3 门,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 10 部,建设虚拟仿真实验3个,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1项。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中教授和副教授的占比为100%

支撑材料:4.3-14.3-5

 4.4教师发展

4.4.1 学院制定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学院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建设及人才发展规划》,文件充分分析了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队伍、实验队伍和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学院专业教师人才队伍发展的规划目标。根据学校相关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学校要求的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工作。

4.4.2 学院重视教师教学发展、基层教学组织(或教学团队)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各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均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明确教研室(系)教学计划执行、集体备课、预讲、试讲、听课观库、交流学习、教学档案治理等要求,明确实验室(中心)建设管理要求,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实习场地、经费和人员得到有力保障。按照要求对新开课程及新开课教师组织试讲、听课,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传帮带工作,实施“老带新”双师授课制度,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采取“老带新”双授课教师措施,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精湛的老教师带领相关专业方向的青年教师,培育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着力实现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稳定教师队伍传承与帮扶;全面推行互听、互评制度。学院出台专项奖励绩效文件,对在教学建设、学科竞赛指导、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科研能力提升。

4.4.3 学院鼓励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的举措、实施情况与效果

学院鼓励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近三年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6人次,在国际会议中受邀作报告4人次。

支撑材料:4.4-14.4-5

 4.5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4.5.1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中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足。缺乏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名师,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等“金课”和国家级教学类奖项、规划教材,省级一流课程、教学成果奖也较匮乏,向更高级奖项发起冲刺的后劲不足。

2)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时间分配、精力投入不平衡。部分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教学与科研之间“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要么重科研、轻教学,要么抓教学、弃科研,参与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和热情不足。

3)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数不多,学科覆盖面不宽。

原因分析:

1)长期以来学院生物学偏重基础理论研究,部分老师申报教学项目的积极性不高、谋划不足,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2)由于存在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失衡问题,教师在承担相关教学或科研任务之外,已无力妥善处理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业务水平与站位境界之间的关系。

3)近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师赴国(境)外交流 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产生直接影响。

4.5.2 下一步改进举措

1)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教学名师奖,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 。

2)推动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教师日常指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以及开展“传帮带”等工作,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纳入年

度考核内容。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教师出国学习交流。

 5.学生发展

 5.1理想信念

5.1.1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和提高品德修养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一)组织各支部开展理论学习

我院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中央、团中央的各项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团支部、学生组织(社团)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团章等理论学习活动,并多次在校级团组织生活评比和“微团课”比赛中获奖。严格落实“青年大学习”,2023年平均学习参与率超过100%,学院获得“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先进单位。

(二)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类活动,积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三月举办“雷锋月”系列活动,五月开展“五四”主题系列活动,十二月组织纪念“一二·九”红歌会等,以新时代青年的风貌诠释了前辈们的无畏担当。

5.1.2加强学生思政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长线,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建设

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工作都以满足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五进”长效机制。进课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进公寓,深入宿舍与学生加强交流,如落实“三长制”;进网络,建立班级QQ群,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进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外实践活动之中;进社团,以院团委、青协为组织,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开展团学活动。

(二)以学风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建设

积极发挥党员、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设立学风执勤岗,检查迟到早退;严格考勤、请销假制度;宣传典型,开展高低年级经验交流会;助推“博学计划”,召开考研动员会、考研推进会、举办考研助力系列活动,近三年我院升学率逐年上升。

(三)以安全工作为底线,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政建设

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各项特色活动推进安全稳定工作:一方面,加强安全稳定教育,通过班会和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等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会纪检部定期检查寝室卫生,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

支撑材料:5.1-15.1-28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5.2.1学生学业成绩总体水平情况

学校在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过程中,始终要求夯实理论基础,强化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效显著。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3个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学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学科竞赛相融合,依托学院团委,实现对“创新创业重点对象”的常态化培养,形成“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生命科学竞赛为龙头,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赛事并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近三年,我院学生共获得23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发表论文12篇,参与申请专利4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人次占比逐年提升,创新创业各类竞赛成绩稳步提升。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与人数约40 人,获省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参赛人数200余人,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贵州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一等奖1项,省赛二等奖1项,2023年生命科学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4项;在“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与我院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植物识别大赛,从院级活动升级为校级学科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不少植物学爱好者从该比赛中脱颖而出,选择将植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乃至终生事业,如生态学2017届毕业生、贵州大学首届植物识别大赛冠军组组长魏泽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2019年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离职成立了看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图像识别应用研发,目标是实现全球常见生物的智能识别。现拥有100余件自主独立的商标和软件著作权。主持开发了博物通、看鸟、花仟伴等一系列智能识别应用。

5.2.2推进“五育并举”改革的措施及其成效

强化德育引领,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研训练纳入综合测评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体育锻炼,学生年体测达标率稳步提高,学院获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单位”,我院生物科学22级学生刘锦康获得第19届中国大学生定向锦标赛男子组第6名。提升美育涵养、注重青年参与,2022年、2023年,我院连续两年成功申报并举办“一院一品”文化项目——植物DIY创意大赛,将“国家始终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以植物DIY这样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失为一种创新,让“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美”落地开花,“德”深入人心。强化劳育实践,如开展院士林清扫、河流保护行动,以建设多元形式新平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5.2.3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及其效果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成长、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创新创业、志愿公益、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第二课堂体系。

我院文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有具有特色的有民族体育运动会、纪念“12·9”爱国剧场、植物diy创意比赛等,其中植物diy创意比赛荣获2023贵州大学服务学生项目大赛三等奖。

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政策宣讲、医疗服务、科技帮扶等形式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近三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颇丰的要数2023年,这一年共有5支队伍获得立项,其中“挑战杯”红色专项计划3项,三支队伍分别前往安顺、六盘水、重庆、息烽等地展开实践调研,将“三下乡”成果转化为“挑战杯”红色专项作品,最终获得省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在深学实干中开拓思维、收获真知,展示生科院师生良好精神风貌。

过去三年,我院青协深刻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共组织开展50余项志愿活动,如“爱心月计划”、“简爱”狗狗之家、环保知识竞答、动植物保护、手绘风筝大赛等,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h以上。其中,“爱心月计划”活动获得贵州省第一届高校志愿服务专项大赛(贵州大学专项赛)实践项目赛道三等奖。

支撑材料:5.2-15.1-39

K5.3国际视野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立项,成功开展了“澜沧江-湄公河热带种养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在缅甸、越南和老挝澜湄流域三国建设生态水产养殖基地、鱼类繁养基地和研发中心、“畜-沼气牧草”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和牧草基地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培训。

学院鼓励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近三年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6人次,在国际会议中受邀作报告4人次。

支撑材料:K5.3-1K5.3-2

5.4支持服务

5.4.1学院开展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情况等

(一)学院开展学业指导情况

一是完善班主任制度。规定班主任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专业教师班主任不得低于班主任总数的80%。明确专任教师在申报教师系列职称之前要有担任一届班主任工作经历并且年度考核合格。

二是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从新生入校起学院为本科生配备了学业导师,2-3年级配备专业导师,4年级配备论文导师,对学生思想、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三是学院制定本科生学业预警、学业帮扶工作实施办法,组织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动态帮扶,及时开展学业指导,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情况

学院建立“院领导主抓、班级落实、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了以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为基础,以日常指导、咨询活动为延伸的全方位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学院辅导员均承担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程的教学,引导低年级学生们尽早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从专业特性和就业形势来看,全方位鼓励学生考研,并提供复习建议。我院于2023年承办了校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物科学201班刘艳红在首届贵州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结合就业市场的形势发展和就业指导活动的阶段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和组织形式灵活、内容实用的就业指导活动。如开展了西部计划项目宣讲会等,鼓励学生到基层去锻炼自己。做好就业宣传,引导我院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发展。

(三)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况

学院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和心理危机工作预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学生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会议以排查心理安全隐患;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有心理障碍等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网贷、宿舍矛盾、考试作弊等突发事件及调查事件经过,对相关学生进行对应处理、做好学生情绪疏导等工作。

学院辅导员对行为异常、情绪不稳定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引导。近年来通过努力,一名重度抑郁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得到有效治理,现已基本解除病情。学生张某某,曾经有强烈的轻生思想,在学院的引导下,该生不仅顺利完成学业,选择在新疆工作,还成功入伍参军。

(四)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情况

实施“双助计划”,通过评定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社会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确保应助必助。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机会。近三年来,我院共有700余名学生通过了学校困难认定,589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84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5名学生获得社会奖助学金。所有的评选均有在学院进行公示,没有学生提出异议。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励志讲坛、征文比赛、成长报告会等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资助育人”实效,连续三年在学校“爱国、诚信、感恩、励志”资助育人主题活动评比中获奖。

5.4.2学院开展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学习情况及其学生受益面等

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辅修专业制度、双学士学位制度。设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跨学科选修,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程模块,由专业根据实际按需开设。出台了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本科生辅修管理办法,规定了学生修读主修专业的学分要求、修够年限、休学与复学流程,毕业、结业与肄业条件,辅修其它专业课程,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辅修专业学位的流程与要求。

5.4.3学院探索学生成长评价改革,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学校在做好结果评价的同时探索建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各学年的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的“幅度”,结果用于学生学业预警、激励政策实施和能力成长引导。近年来,第三方评估结果表明,各门类专业学生信息的搜索与处押、自我认知、团队合作、环境适应、沟通交流的增值情况较好。

支撑材料:5.4-15.1-38

 5.5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5.5.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主要表现在:学院每个科室对接学校各职能部门,都有承担第二课堂的育人职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科室分别开展活动,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合力。缺乏专业化的学生社团,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合育人体系。主要是因为:学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缺乏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相关制度和政策尚不完善,对第二课堂育人规律把握不足。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不够专业,选配随机性较大,很难真正实现第二课堂过与第一课堂的高效联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体现不明显。

改进措施:

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第二课堂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研论证,进一步明确第二课堂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思路,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体系。

加强社团专业指导。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积极培育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吸纳专业教师进入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稳定性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各类高质量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指导,促进社团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实现第一课堂促进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良性循环机制。

5.5.2学生自主学习的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生普遍存在自主性学习意识不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主要是因为:受长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灌输式学习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大学阶段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能力和心理上难以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学习兴趣逐渐消失;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改进措施:

加强学风建设。深入推行立德树人工程和“朋辈导师”计划,对专业思想不稳定、自律意识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骨干的引导作用,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课业辅导、学习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尽快摆脱学习困境。

强化学业指导。进一步加强新生学业认知和学科专业认知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工程”,加强榜样示范引领,开展名师讲座、杰出校友论坛、朋辈指导等多种形式的育人活动,全面开展学业指导工作。

建立健全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评价机制。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科学设计调查内容,合理规划调查形式,及时汇总调查结果,系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指导和督促学业导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疑惑。

5.5.3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倾向于薪酬待遇较高的地区和用人单位,升学意愿不强,不急于就业、暂不就业和准备考研甚至二战的人数有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就业观念还不够端正,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仍需加强,盲目跟风考研考公考编的现象依然存在,深入基层和一线岗位锻炼的意识不强,慢就业、缓就业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改进措施:

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引导毕业生全面认识和正确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尤其针对近年政府事业单位招考岗位大幅度减少的形势,学院要通过讲座、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动员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

依托校企联盟推进“就业前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就业创业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制定“就业前移方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增设一批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和实习基地,依托校企联盟实现学院对口输送人才和企业对口接收人才。

5.5.4学院学生增值评价探索不足

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院自主开展的增值评价指标体系不够规范,评价方式方法不够有效,未能更好地发挥增值评价对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和进步的作用。第三方增值评价还未形成常态机制。主要是因为:总体上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增值评价时间不长,探索不足。

改进措施:

把握要领。学习理解应用科学的增值评价的模型、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加强与综合评价、特色评价的有机结合,运用学业成就测试、个别谈话、成长资料审阅、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式,提升增值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完善配套。将增值评价结果与其他方式评价结果综合起来,成为多维度评价的重要方面,配套用于学生学业预警、个性化发展提升、能力成长引导和就业精准对接。

5.5.5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欠缺

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院教师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不够深入,学生没有赴国(境)外高校交流、访学、实习等活动,师生国际化视野、国际前沿学术交流水平有待提升。始终把国际化交流合作看作是一种接待行为,对教师出国深造、交换生、

学术交流所起到的文化交流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国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受阻,尤其是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优秀师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及机构访学几乎没有。

改进措施:

更新理念,树立国际意识。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把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国际交流融合为一体,加强与国际人才及团队的沟通交流,加大引进力度,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争取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国际交流。

 6.质量保障

6.1质量管理

6.1.1 学院层面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及执行情况;学院质量保障督导队伍建设情况

(一)制度保障

学院遵循教育部、学校颁布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保障制度、规定及管理办法,如《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听课规定》《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督导的管理机制及督导员的岗位职责》《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等,并严格执行。    

  1. 督导机制

学院教学质量保障队伍由校院两级督导组成,校级督导由教务处聘任的近百名名师和骨干教师担任,学院督导组由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担任组长,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教师担任组员,对课程质量进行全覆盖式督导。听课是监控和评价教学过程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学院院级党政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6次(每次听课至少应听1学时,以下相同),其中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各教研室(系)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听课3次,此外,学院支持和鼓励教师相互听课,教师听课可以切磋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6.1.2 学院加强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情况

(一)评价机制

通过每学期学生评教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动态掌握;定期组织师生座谈、教学人员与学工互动等活动,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本科教育质量。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相关文件规定,必须完成教学计划各项要求,通过审核,方能准予毕业,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

(二)激励机制:从评奖评优、绩效分配、职称评定等各方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权重。

支撑材料:6.1-16.1-8

6.2质量改进

学院常态化组织院领导、教学督导、各专业负责人、教学和学生科室负责人等开展教学检查,有学院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教学值班制度,通过教风学风通报、教学工作例会、教学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反馈教学检杳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定期实施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相结合,周期性课程评估与日常教学督导检查及听课相结合,促进具有高价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建设,持续改进教学工作和修订课程大纲。学院针对评估中心等机构和部门开展的高质量综合贡献度评估、专业评估结果组织院领导开展专题研究、教职工大会分析评估数据和原因、单独约谈专业负责人,各专业教研室组织专题会议研讨,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和整改。

支撑材料:6.2-16.2-4

6.3质量文化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质量文化建设。全院上下一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狠抓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个环节。通过教师基本工作量制度确保一流师资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确保一流科研平台服务于本科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网站、文化墙和专题报告等向全体师生和管理人员不断宣讲新版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细则。力推核心课程带头人负责制度,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的研讨与建设,推进课程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注重教学能力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持续通过课程思政、文化宣传、评奖评优树立典型等方式引领青年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支撑材料:6.3-16.3-4

 6.4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6.4.1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

1)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尽管构建了常态化和周期性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对教学质量改进的实施缺乏有效监督,教学质量改进动力不足,部分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不高,质量管理中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不充分。

2)质量文化建设不够深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缺欠,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不足,质量提升仍然没有完全内化为学院组织成员的共同追求,质量文化建设滞后。

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教学质量监督问责力度不够。

2)学校关于质量追求、质量期待等问题的深度讨论仍然不够;管理人员、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不够,对质量文化的认识不足,质量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仍然比较淡薄。

6.4.2 整改举措

1)完善制定符合学院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细化过程节理的标准和规范,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广泛宣讲、深入研讨等方式加强师生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制度和标准的理解,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职责和义务,使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共同自觉的行为。

2)加强全体师生对质量追求的认可。促进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质量文化构建、质量保障制度设计、质量标准制定、质量评价等过程,深度讨论和理解质量文化的意义及内涵,并落实到教学行为、管理服务行为和学习行为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7.教学成效

7.1达成度

7.1.1 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校各专业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形式,得到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反馈,学院将学校的反馈意见作为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学院根据学校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组织被评专业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考核工作,2023年通过了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考核。各专业在学校级学院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重点评估各专业带头人影响力、师资结构与水平、课程建设成效、教材建设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教学科研水平与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专业总体水平得到提升。本科毕业生授位率2021年为94.3%2022年为97.4%2023年为97.6%,本科升学率2021年为42.04%2022年为53.3%2023年为65%,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近三年平均在80%以上。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1个省级一流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3 门,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 10部。

7.1.2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情况

学院会定期开展毕业生座谈会、进行谈心谈话或者通过电话联系方式对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同时每年为了增加学生就业面,学院领导带领教研室负责人和学生科老师对企业进行“访企拓岗”,对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情况良好。

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用人单位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跟踪调查情况大部分信息来源是学校委托第三方进行的问卷调研,每年学校都会编写贵州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院支撑材料选取了属于生命科学学院部分。2022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100%,包括政治素养满意度、专业水平满意度、职业能力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均为100.00%;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专业水平优势较强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专业技能”;毕业生职业能力优势较强的是“学习能力”,其次是“执行能力”。2021年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到 100.00%,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职业能力、专业水平评价较好(分别为100.00%98.36%100.00%100.00%)。2020年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98.24%,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职业能力、专业水平评价较好(分别为 98.24%100.00%98.25%)。

支撑材料:7.1-17.1-5


 7.2适应度


7.2.1 学院近三年本科生生源情况分析

近三年,生科院本科生生源质量总体较好,学生高考分数均是超过一本线40分左右。从生源地来看省外学生约占1/3,主要集中在河北、湖北、湖南、重庆等省份,本省生源为2/3。农村学生占比60%以上,接近50%的学生被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能吃苦。男女生比例接近1∶2,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好。少数民族学生占38.06%

7.2.2 学院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分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向好。毕业生就业情况、升学单位的满意度、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均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平均总就业率为95.48%,升学率持续攀升,2021年升学率从42.04%2022年升学率53.3%2023年升学率65%。升学单位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平均满意度大于96%。升学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科研潜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评价都非常好,不少学校来学院做夏令营宣讲。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敬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总体满意度达到100%

支撑材料:7.2-17.2-2

7.3保障度

7.3.1 学院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近三年生学院教学经费投入分别为72.61万元、90.11万元、101.63万元,保障了教学日常运行。本院目前现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共123间,共6530平米;其中教室3间,共182.3平米;实验室78间,共4484平米,满足教学与研究需求。

7.3.2 学院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情况及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

学院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2人。专任教师72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人,占比 90.2%,高级职称教师24人,占比33.4%35 岁及以下教师18人,占比23.8%;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12人,占比16.%教授入选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省级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院现有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8项,横向科研项目65项;省级科研奖项6项;获授权专利27项;发表SCI论文236篇。

支撑材料:7.3-17.3-3

 7.4有效度

7.4.1 学院人才培养各要素方面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情况

学院人才培养各环节运行有序。学院执行了从备课到毕业论文(设计)、考试(查)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建了涵盖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与管理、教学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了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与督导组织,学院、教师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规章制度,教学管理部门监控有力与反馈有效,学院人财物及服务保障到位,全面保证了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

7.4.2 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

生命科学学院选取2018届生态学专业毕业生陈玉兰,2019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李威,2020届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胡湘洲、周奎、魏建军,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张乾申,生态学专业毕业生饶雯戈,2021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聂蓉、彭倩,2022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朱朝玉10名同学作为我院近年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他们作为科技创新工作者、技术和管理人才在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能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专注与努力,更少不了生命科学学院的教育和引导。

在他们的培养过程中,一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科研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主抓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思政教育进课堂、进宿舍、进社团的常态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有远大志向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二是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启发式、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开拓学习视野、创新学习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规划的引导,着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支撑材料:7.4-17.4-2

 7.5满意度

7.5.1 学院在校生和毕业生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及结果

学院在校生和毕业生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及结果,主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 ) 贵州大学的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大学 2023-2024 学年本科在校生学习体验调研,通过电子问卷方式实施,调研时点为20231117-20231127日。本调研面向全校本科在校生33691(生科院465)人,共回收有效问卷27870(生科院342)份,答题率为82.72%(生科院73.55%)。针对同意度的分析, 评价结果分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分别记为 54321 分。本报告从学业投入、教育体验、教师评价、资源与服务支持、总体满意度共5个大的方面共21个小的方面进行调研。

(一)学业投入从四个角度展开:(1)学习主动性得分“课前运用网络课程平台、教材或资料进行自主预学,梳理知识并发现问题”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7 分,“课堂上能跟上老师的讲解,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每节课学有所获”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6 分,“课后复习笔记及总结课堂教学相关知识”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5 分,“除了阅读教材,还延伸阅读教师推荐的其他相关书目”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77 分。生科院3个专业对应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7,3.87,3.79,3.52,比全校得分低。(2)课外学习时间分配方面,生科院学生在“完成作业”上平均每周投入 7 小时,在“除作业外的自习”上平均每周投入 6 小时,在“阅读专业相关的课外书籍”上平均每周投入 4 小时,在“花费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时间”上平均每周投入 4小时。(3)同辈互动“和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或作业”的比例为 78%,“和同学一起参与老师科研团队”的比例为 39%,“和同学一起参加学科竞赛”的比例为 36%,“从同学那里学习、吸收好的学习方法”的比例为 72%。(4)师生课下互动,生科院学生评价课下与任课教师交流互动“每周至少一次”的比例为 7%,“每月至少一次”的比例为 22%

(二)教育体验:(1)思政课程满意度,生科院学生对本校思想政治课的总体满意度82.3%。(2)专业课“两性一度”高阶性方面,生科院学生“课程将知识、能力、素养进行了有机融合”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05 分,“课程教学培养了我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03 分;创新性方面,“课程内容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08 分,“课程内容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02 分,“课程教学内容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10 分;挑战度方面,“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达到课程要求”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00 分。(3)教学方式,生科院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评价如下,“课程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00 分,“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注重学生参与(提问、讨论)”的符合程度得分约为 4.10 分,“提供案例或实例讨论”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2 分,“采用小组合作的项目式教学方式”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1分。(4)考核方式,生科院学生有 86%参与过个人独立完成的课程作业,有 84%参与过卷面考试,有 81%参与过课程论文或实验报告,有 79%参与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课程作业,有 69%参与过课堂展示,有 66%参与过随堂提问或测试。(5)体美劳教育,在落实体美劳教育建设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体育教育的满意度为 80.01%,美育教育的满意度为79.99%,劳动教育的满意度为 80.06%。(6)学生发展活动,生科院受访学生在学生社团活动上的参与度为 60%,在社会实践活动上的参与度为 59%,在校园文化活动上的参与度为 58%,在国际交流活动上的参与度为 13%,在创新创业活动上的参与度为 0%。(7)实习实践,在落实实践教学建设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本校实习实践的内容的满意度为 80%,实习实践时间安排的满意度为 79.33%,实习实践指导情况的满意度为 80.33%,实习实践场地及设备的满意度为 80%。(8)学习收获,在对在校学习所取得的收获方面,生科院学生的评价如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00分,“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00分,“合作能力提升”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06 分,“书面表达和沟通能力提升”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8 分,“有能力规划未来工作生活”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1分。(9)核心素养,在自我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生科院学生对“人文底蕴”的满意度为 80%,“科学精神”的满意度为 81%,“学会学习”的满意度为 80.06%,“健康生活”的满意度为 81%,“责任担当”的满意度为 82.03%,“实践创新”的满意度为 81.03%,“自我提升”的满意度为 81.06%

(三)教师评价:(1)教学工作,在教师教学工作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教师“师德师风及精神面貌”的满意度为 84%,“教学投入”的满意度为 83.33%,“依法依规,履行教师职责”的满意度为 84.66%,“关心爱护学生”的满意度为 83.33%。(2)教学满意度,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成效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的本校总体教学满意度为 82.66%。(3)教师教学行为,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教师“重视立德树人,注重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6 分,“清楚地向学生解释了所学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6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3分,“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2 分,“课后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的符合程度得分为,4.15 分。

(四)资源与服务支持:(1)学生中心体现和安全管理,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和安全管理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本校“学生服务能够做到“一站式”的服务与解决,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的符合程度得分为4.05 分,“重视实验实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12 分,“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08 分,“校内学术讲座报告活动多”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4.06分。(2)学业指导,在落实以本为本,提升学生学业指导建设方面,生科院学生接受过“任课教师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的比例为69.33%,接受过“学校或学院提供的辅导课程或相关活动”的比例为 57.66%,接受过“辅导员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的比例为52.66%,接受过“学业指导网站相关服务”的比例为 47.66%,接受过“本科生导师帮助解决相关问题”的比例为 64.66%,另有4.33%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本校提供的学业指导服务。(3)学生工作,生科院学生评价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满意度为80.66%,“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的满意度为 78.33%,“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为83.66%,“学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为 81.33%,“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为83%。(4)资源条件,在落实条件保障方面,生科院学生评价本校“教室及教学设备”的满意度为 81.33%,“实验实训室条件”的满意度为 80%,“图书馆资源”的满意度为83.66%,“网络资源”的满意度为 82%,“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为80.66%,“住宿条件”的满意度为 80%

(五)总体满意度:在总体满意度方面,生科院学生对本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4.33%

7.5.2 学院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及结果

学院持续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能够充分感受到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根据《贵州大学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院57人参加调查,有效参与率为100%

(一)师德师风(满分5分)

1)师德师风互评。在依法依规履行教师职责、关心爱护学生、精神面貌及品德三方面我院教师的评分分别是4.71 4.71 4.71(满分5分)。

2)教师基本行为互评。在热爱工作,能以最大的热情投身教育行业,积极主动学习;关爱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学有序,有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能清楚地向学生解释;育人有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身作则,信守承诺六方面我院教师的评分分别是4.664.634.544.564.514.71

(二)教学能力(满分5分)

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运用媒介能力五方面我院教师的评分分别是4.74.594.624.544.59

  1. 教学投入

1)时间投入(单位:小时/周)。学院教师在教学任务教学准备(包括批阅学生作业和评分)、科研工作、给学生答疑和辅导、院系/部门工作和会议及其他行政工作、兼职及其他社会服务工作投入的时间分别为131224765

2) 教学任务分配,教师在各类教学任务上的占比(单位:%)。学院教师在公共通识课程、低年级本科专业必修课、高年级本科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研究生课程的占比分别为1165356538

3)课程思政,教师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单位:%)。以讲授为主融入课程内容,在学生参与讨论、展示等课堂互动环节中融入,融入课堂作业、论文中,融入实验、实训中,并未涉及题、目所述内容的占比分别为927657593

4)课程“两性一度”,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实施情况 (单位:分)。课程将知识、能力、素养进行了有机融合,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课程内容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达到课程要求的得分分别是4.624.464.684.594.624.14

5)践行“成果导向”理念,教师评价“成果导向”理念的落实情况 (单位:%)。我很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我明确任教课程对整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与责任,我会对应学生的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我会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思总结、改进我的教学,我将“学生中心”理念全面落实在自己的各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分别是7395688681

6)师生互动,学院教师课下与学生在不同方面交流的比例 (单位:%)。答疑课程内容、指导课程作业,指导学期、学年和毕业论文,指导学生从事研究项目和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讨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情况分别是857685597178

7)学生学习主动性,各学院教师评价学生学习主动性(单位:分)。在课前运用网络课程平台、教材或资料进行自主预学、梳理知识并发现问题,课堂上能跟上老师的讲解、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每节课学有所获,课后复习笔记及总结课堂教学相关知识,除了阅读教材、还延伸阅读教师推荐的其他相关书目的情况分别是4.34.574.514.32

(四)教师发展

教师对本校教师培训各方面的满意度(单位:%),在学校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相关制度完善教师发展举措得力,老教授“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对教学和对职业发展有帮助,国际交流与培训活动的情况分别是90909083

(五)资源与服务支持

1)教师对工作氛围各方面的评价 (单位:分)。我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要求,我周围的教授同事们都为本科生上课,我和同事们都很乐意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我和同事们都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我和同事们都注重提升产学研用能力,我和同事们的教学和科研投入分配合理的情况分别是4.854.684.614.714.544.59

2)教师对本校教学评价各方面工作的评价 (单位:分)。教学评价体现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指标科学具体可测,教学评价针对性地改进了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学督导员的督导对我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学校教学激励制度完善、并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4.464.514.384.384.034.35

3)教师对本校各项资源条件的满意度 (单位:%)。教室及教学设备、实验室条件、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情况分别是9081878687

总体来说,我院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9%, 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学校和学院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开展。

7.5.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及结果

学院依托于学校对用人单位调研评价,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选取了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2020年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到 98.24%,从毕业生工作态度(98.24%)、职业能力(100.00%)、专业水平(98.25%3个方面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评价,2021年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到 100.00%,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职业能力、专业水平评价较好(分别为100.00%98.36%100.00%100.00%),2022年用人单位从毕业生政治素养(100.00%)、工作态度(100.00%)、职业能力(100.00%)、专业水平(100.00%4个方面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评价,三年满意度评价都非常高接近100%

 7.6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7.6.1 结合《贵州大学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主要问题:

  1. 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实施情况相对较弱。课程内容没有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课程内容没有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

  2. 教师“成果导向”理念不强。教师不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对整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与责任,不能完全将“学生中心”理念全面落实在各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3. 师生互动不够。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不多,交流方式单一。

改进措施:

  1.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知识、能力、素养进行有机融合,跟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加课程内容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课程教学内容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加大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上力度,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

2)加强学习培训,增强观念意识。组织全院教职工集中学习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明确任教课程对整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关联与责任,加强“成果导向”理念;各教研室分组研讨根据学生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思总结、改进教学。

3)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在课堂上增加答疑、指导课程作业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从事研究项目和竞赛活动,在生活上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讨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7.6.2 结合《贵州大学在校生学习体验报告》,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主要问题

1)学生学业投入中生科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2)本院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不够。

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在学生学业投入中生科院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分比全校学生都低,“课前运用网络课程平台、教材或资料进行自主预学,梳理知识并发现问题”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7 分,“课堂上能跟上老师的讲解,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每节课学有所获”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6 分,“课后复习笔记及总结课堂教学相关知识”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95 分,“除了阅读教材,还延伸阅读教师推荐的其他相关书目”的符合程度得分为 3.77 分。生科院3个专业对应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7,3.87,3.79,3.52,比全校得分低。

  2. 在学生教育体验中,在创新创业活动上的参与度为0%

产生问题的根源:学生学业投入中生科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的主要根源,首先是引导不够,其次是大一新生在阳明学院,与专业学院脱离,对学习兴趣培养不够。创新创业参与度不够的根源,学生创新创业是贵州大学的短板,也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短板,是历史问题。

改进措施:

针对在学生学业投入中生科院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分比全校学生都低,下一步学院将加强大一新生的学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班主任队伍提跟高要求,确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各种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针对在创新创业活动上的参与度为0%,需要全院师生共同努力,除了组织各种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外,需要学业导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多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附件

1:本科教育教学自评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表(参考格式)

问题序号

对应的审核指标

问题简明表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2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精准性不足,充分性不够

2

培养过程

2.4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不够

K2.5卓越培养

产教研融合不够深入

K2.5卓越培养

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不强

3

教学资源与利用

3.2资源建设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成效不足

4

教师队伍




4.4教师发展

师资队伍中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足


4.4教师发展

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时间分配、精力投入不平衡

4.4教师发展

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数不多,学科覆盖面不宽。

5

学生发展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学生自主学习的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K5.3国际视野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欠缺

5.4支持服务

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5.4支持服务

学院学生增值评价探索不足

6

质量保障

6. 2质量改进

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6. 3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建设不够深入

7

教学成效

7.2适应度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7.2适应度

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不够

7.3保障度

课程教学时,体现“高阶性” “创新性” “挑战度”相对较弱

7.3保障度

教师“成果导向”理念不强

7.3保障度

师生互动不够











2:支撑材料目录


1章 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支撑材料目录

1.1党的领导

      1.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

      2. 生命科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

      3. 关于首批贵州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评审结果的公示

      4. 贵州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验收结果公示

      5. 近三年引进人才信息表

      6.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7. 第二批揭榜挂帅考核优秀名单

      8. 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张健

      9. 三都水族自治县致谢函信-感谢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张健等老师

      10. 生科院党委书记专题党课PPT----任登鸿4.17

      11. 生科院党委书记专题党课简报

      12.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开展政策宣讲报告简报

      13. 党员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谭艾娟

      14. 谭艾娟副院长上专题党课简报

      15. 生科院党委书记专题党课讲稿--任登鸿

      16. 生科院党委书记专题党课简报--任登鸿

      17. 党员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讲稿-令狐莹

      18.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上专题党课简报 --令狐莹

      19.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上党课讲稿21.6.03

      20.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上党课简报

      21. 生科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讲党课

      22. 生科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党课简报

      23. 生态科学系与实验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党课讲稿--四渡赤水::世界军事奇迹

      24. 生态科学系与实验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党课照片

      25. 生物科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罗睿--支部书记上党课讲稿

      26. 生物科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 支部书记上党课党课简报

      27. 生物技术系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上党课讲稿-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质--葛永怡

      28. 生物技术系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照片(遵义会议精神)

      29.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专题党课ppt--李岩

      30.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党课简报--李岩

      31. 机关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讲稿-- 品读初心  礼赞祖国 ——揭秘《绝密使命》背后的绝密往事

      32. 机关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照片-- 品读初心  礼赞祖国 ——揭秘《绝密使命》背后的绝密往事

      33. 党委书记在所在党支部上党课会议记录

      34. 党委书记上党课简报

      35. 党委书记上党课课件--重温历史  奋发向上

      36. 党委书记徐进专题党课会议记录

      37. 党委书记徐进专题党课简报

      38. 党委副书记艾欢专题党课会议记录

      39. 党委副书记艾欢专题党课简报

      40. 党委委员副院长胡国雄专题党课会议记录

      41. 党委委员副院长胡国雄专题党课简报

      42. 年生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43. 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44. 中共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委员会2022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方案

      45. 2023年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46. 2023年第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民主生活会会前理论学习会议方案

      47. 2023年第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研讨方案

      48. 2023年第3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主题教育读书班集中研讨方案

      49. 2023年第4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集中研讨方案

      50. 2023年第5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会暨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成果交流会方案

      51. 2023年第6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集中研讨方案

      52. 2023年第7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集中研讨方案

      53. 2023年第8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集中研讨方案

      54. 2023年第9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集中研讨方案

      55. 生科院   主题班会开展情况报告

      56. 生科院“强学风,守纪律”主题班会

      57. 生科院4月主题班会开展情况报告

1.1-58 生科院6月主题班会开展情况报告

1.1-59 生科院2024清明节开展安全教育情况及安全隐患排查

1.1-60 生科院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开展情况报告

1.1-61 生科院开展“清廉之风、浸润心田”主题班会情况

1.1-62 生命科学学院“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总结

1.1-63 生命科学学院“喜迎挑战杯 当好东道主” 主题班会开展情况

1.1-64 生命科学学院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情况

1.1-65 生命科学学院关于开展主题班会的总结

1.1-66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活动总结

1.2思政教育

1.2-1 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省赛获奖情况(省赛)

1.2-2 第十八届“挑战杯”报名汇总表60

1.2-3 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省赛获奖名单17

1.2-4 生命科学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1.2-5生科院2023年互联网+报名参赛名单18

1.2-6 “欣浩翔杯”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1.2-7 2023年命科学竞赛获奖

1.2-8 第五届植物识别大赛

1.2-9 第六届植物识别大赛

1.2-10 升学率2021

1.2-11 升学率2022

1.2-12 升学率2023

1.2-13 贵大发〔202347号关于2023年教师节表彰的决定--杨贵利“教学名师”

1.2-14 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证书

1.2-15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1.2-16 杨贵利--青教赛三等奖

1.2-17 杨贵利--第三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组二等奖

1.2-18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安全应急处置预案2024.4

1.2-19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考勤及请假制度 (1)

1.2-20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运营管理审核制度(2021版)

1.3本科地位

1.3-1 生科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1.3-2 学院值班情况

1.3-3 院领导听课记录表

1.3-4 2023年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奖励性绩效分配实施方案

1.3-5 本科教学相关党政联席会会议纪要


2章 培养过程支撑材料目录

2.1培养方案

2.1-1 生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发展规划(2018-2023

2.1-2 生命科学学院2021版培养方案24.3.5

2.1-3 生命科学学院2021版本科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2.2专业建设

2.2-1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情况

2.2-2 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2.2-3 贵州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申报书 生物技术专业

2.3实践教学

2.3-1 本院实验室制度建设

2.3-2 生科院本科实验开出情况表

2.3-3 本院实验项目统计表

2.3-4 本院实验室开放情况

2.3-5 生命科学学院资产明细

2.3-6 本院实验室开放情况

2.3-7 实验室开放记录

2.3-8 近三年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一览表

2.4课堂教学

2.4-1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2.4-2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记录及会议照片

2.4-3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总结报告

2.4-4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听课规定

2.4-5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缺课、补课及调课制度

2.4-6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

2.4-7 院领导听课记录表

2.4-8 教研室教师听课记录

2.4-9 虚拟仿真实验截图

K2.5卓越培养

2.5-1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情况

2.5-2 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2.5-3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2.5-4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总结报告

2.5-5 21-23年省级一流课程(金课)

2.5-6 21-23年教改项目

2.5-7 21-23年发表教改论文清单

2.5-8 21-23年出版教材和专著

2.6创新创业

2.6-1 生命科学学院第二课堂选修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21版)修改版1110

2.6-2 学科竞赛目录

2.6-3 生命科学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实施方案

2.6-4 2023年”挑战杯“获奖情况

2.6-5 黑科技展览活动新闻稿

2.6-6 院发〔202226号生命科学学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试行) - 套红

2.6-7 第十八届“挑战杯”会议议程-生命科学学院


3章 教学资源与利用支撑材料目录

3.1资源建设

3.1-1 生科院近三年开课明细

3.1-2 21-23年省级一流课程(金课)

3.1-3 贵州大学关于报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的报告

3.1-4 虚拟仿真实验截图

3.1-5 关于成立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材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3.1-6 21-23年出版教材和专著

3.1-7 21-23年学生发表文章情况

3.1-8 互联网+参赛情况


4章 教师队伍支撑材料目录

4.1师德师风

4.1-1 生命科学学院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总结

4.1-2 生命科学学院--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阶段性成效

4.1-3 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教育工作总结

4.1-4 生命科学学院--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简报

4.1-5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

4.2教学能力

4.2-1 21-23年省级一流课程(金课)

4.2-2 省级教学成果奖证书

4.2-3 近三年科研项目(21-24.4

4.2-4 生命科学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4.2-5 生命科学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总结简报

4.2-6 我院成功举办“生命科学学院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报

4.2-7 贵州大学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名单-杨贵利、王志杰获奖

4.3教学投入

4.3-1 生命科学学院第四轮聘岗副教授、讲师岗位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

4.3-2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定

4.3-3 21-23年教改项目

4.3-4 21-23年省级一流课程(金课)

4.3-5 21-23年出版教材和专著

4.3-6 虚拟仿真实验截图

4.4教师发展

4.4-1 生科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发展规划(2018-2023

4.4-2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4.4-3 生命科学学院教研室设置情况

4.4-5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及作报告情况统计


5章 学生发展支撑材料目录

5.1理想信念

5.1-1“读懂中国”——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附件 3:“读懂中国”活动报送作品信息表

5.1-2“读懂中国”——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附件4:“读懂中国”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5.1-3 贵大团发〔202339号关于2023年下半年团组织生活的安排意见

5.1-4“青春践行二十大”青年座谈会

5.1-5 雷锋月活动总结

5.1-6 团组织生活

5.1-7 团组织生活

5.1-8 生命科学学院“读懂中国”活动总结

5.1-9 关于评选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2023学年优秀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的通知

5.1-10 贵州大学20234月份优秀团组织生活评比获奖名单(1)(2)

5.1-11 活动推文:12.9爱国剧场

5.1-12 附件:2023年贵州大学团支部“微团课”竞赛获奖名单

5.1-13 贵州大学202211月份优秀团组织生活评比获奖名单

5.1-13 贵州大学202211月份优秀团组织生活评比获奖名单

5.1-15 青年大学习通知截图 (3)

5.1-16 青年大学习通知截图 (4)

5.1-17 生科院纪念一·二九活动海报

5.1-18 生命科学学院“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主题座谈会圆满完成 -挂网

5.1-19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考勤及请假制度(20233月)

5.1-20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活动总结

5.1-21 生命科学学院五四主题活动策划书

5.1-22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雷锋月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5.1-23 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宣讲报告会总结 ——生命科学学院

5.1-24 学院七一党日活动

5.1-25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管理制度

5.1-26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管理制度

5.1-27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管理制度

5.1-28 生命科学学院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5.2-1“陌路花开,‘研’途有你”考研系列活动策划案

5.2-2“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材料

5.2-3“同心抗疫  守护家园  楼长层长室长在行动”志愿服务总结

5.2-4“寓”你相遇,“疫”起前行文明寝室评比活动

5.2-5 贵大团发〔202337号关于2023年度贵州大学“一院一品”校园文化项目名单的公示

5.2-6 第六届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5.2-7“爱心月计划”端午节敬老活动

5.2-8 风筝大赛活动

5.2-9 旧物捐赠活动

5.2-10 全民健身·相约“校园跑”活动

5.2-11 生科院“优秀寝室”评选策划书

5.2-12 生命科学学院“爱国”“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总结报告

5.2-13 贵州大学服务学生项目大赛获奖名单

5.2-14 生科院体育节参赛人员名单

5.2-15 本科生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统计表

5.2-16 工作总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知识学习、学术交流、“挑战杯”科技竞赛等活动,承办校级有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

5.2-17 贵大团联发〔20236号关于表彰贵州大学 2022年度“十佳院学生会”的决定

5.2-18 贵州大学第五届大学生植物识别大赛总结

5.2-19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八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研究生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5.2-20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徽,院训征集大赛策划书 (1)(1)(1)

5.2-21 贵州大学首届植物DIY创意大赛——活动总结

5.2-22 欢度国庆活动通知

5.2-23 生科院第一届体育周

5.2-24 动植物保护宣传

5.2-25 活动推文:民族体育运动会

5.2-26 贵州大学第五届植物识别大赛总结

5.2-27 贵州大学首届“礼赞二十大,花漾展芳华”植物DIY创意大赛总结

5.2-28 生科院第十二届民体会总结

5.2-29 青协2022年活动清单

5.2-30 生科院欢度中秋活动策划

5.2-31 生科院十月干部例会会议记录

5.2-32 生科院素质拓展寻宝活动策划

5.2-33 生科院学风建设岗位值班表(第十四周)

5.2-34 生科院学风建设岗位值班表(第十五周)

5.2-35 生科院疫情防控突击队汇总名单

5.2-36 生命科学学院第二届体育周策划

5.2-37 生命科学学院——附件:贵州大学“一院一品”校园文化项目申报表 -

5.2-38 生命科学学院模拟政协提案活动总结

5.2-39 生命科学学院我爱我家 共筑美好 寝室文化系列活动总结

K5.3 国际视野

K5.3-1 澜沧江、湄公河热带种养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合作协议

K5.3-2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及作报告情况统计

5.4支持服务

5.4-1 贵大资字〔202319号关于开通受灾学生临时困难补助通道的通知

5.4-2 贵大资字〔202344号关于开启地震受灾学生临时专项资助的通知

5.4-3 2022-2023-1学期期末考试监考及巡考-生科院(233月)

5.4-4 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

5.4-5 2022年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科技支农

5.4-6 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参观生产车间

5.4-7 2022年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生态文明分论坛

5.4-8 2022年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系列讲座

5.4-9 2022年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学术经验分享

5.4-10 2022年生科院各项学术交流及论坛座谈会

5.4-11 2023-2024学年贵州大学“郑强奖学金”推荐学生名单(公示)

5.4-12 2023-2024学年贵州大学“郑强助学金”推荐学生名单(公示)

5.4-13 2023-2024学年国家助学金评审报告

5.4-14 班主任工作条例

5.4-15 贵州大学生科院勤工助学的通知

5.4-16 科创比赛:学生GIS大赛获奖  

5.4-17 生科院     附件:校园安全稳定值班人员安排表 - 副本

5.4-18 生科院     附件11:学院晚自习值班表

5.4-19 生科院    附件7:学院晚自习值班表

5.4-20 生科院“挑战杯”参赛动员大会议程

5.4-21 生科院贫困认定总结报告

5.4-22 生命科学学院(公示版本)——附件:贵州大学2023—2024学年度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汇总表

5.4-23 生命科学学院2022-2023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报告

5.4-24 生命科学学院2023-2024学年贫困认定公示

5.4-25 生命科学学院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5.4-26 生命科学学院第二课堂选修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21版)修改版1110

5.4-27 生命科学学院——附件32023年度筑梦奖学金建议获奖名单表

5.4-28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5.4-29 校招就通字〔202211 号关于举办贵州大学2022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通知

5.4-30 2022考研经验分享会

5.4-31 第十八届“挑战杯”推进大会

5.4-32 第十八届挑战杯宣讲动员会

5.4-33 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活动

5.4-34 国资,助梦学子路

5.4-35 线上招聘会

5.4-36 优秀学生分享会

5.4-37 院发〔202227号生命科学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套红

5.4-38 住宿费减免公示


6章 质量保障支撑材料目录

6.1质量管理

6.1-1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听课规定

6.1-2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督导的管理机制及督导员的岗位职责

6.1-3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缺课、补课及调课制度

6.1-4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

6.1-5 院领导听课记录表

6.1-6 教研室教师听课记录

6.1-7 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总结-生命科学学院

6.1-8 学评教评分及评语

6.2质量改进

6.2-1 学院值班情况

6.2-2 生命科学学院听课情况及问题总结

6.2-3 “书记院长面对面”师生座谈会

6.2-4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评测表(学生用)

6.3质量文化

6.3-1 生科院课程带头人负责制课程汇总

6.3-2 生科院生物科学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推荐表

6.3-3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总结报告

6.3-4 院党政联纪〔202329号 评优评奖、国家励志奖、推免文件、研究生荣誉称号


7章 教学成效支撑材料目录

7.1达成度

7.1-1 生命科学学院_2023-09-30_2023年贵州大学审核评估院级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7.1-2 生命科学学院_2023-09-30_生态学_2023年贵州大学审核评估专业级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7.1-3 生命科学学院_2023-09-30_生物技术_2023年贵州大学审核评估专业级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7.1-4 生命科学学院_2023-09-30_生物科学_2023年贵州大学审核评估专业级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7.1-5 生命科学学院对毕业生质量进行定期跟踪评价

7.2适应度

7.2-1 学院院近三年本科生生源情况分析

7.2-2 学院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分析

7.3保障度

7.3-1 教学经费投入明细

7.3-2 生科院教职工基本信息

7.3-3 生科院用房(教师和实验室)信息汇总表

7.4有效度

7.4-1 生科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

7.4-2 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

7.5满意度

7.5-1 学院在校生和毕业生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调查情况及结果

7.5-2 贵州大学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__20231204

7.5-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及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