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公告
《法治知行》注释格式要求
2018-04-16 | 浏览量:899
1.本刊采用页末注
注释序号按自然顺序,连续排列。文内以及页末序号均为阿拉伯数字,如“1”。文内序号上标。
2.中文注释格式
(1)当引用的观点、资料等所在的论文、著作首次在注释中出现时,须将该论著之作者(译者、编者等)姓名、篇名/书名、杂志/报纸/出版社/、发表/出版年代、页码等信息,详细、准确标示。
应通过标注“著”、“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等形式,明示所征引之作者的权利与责任。
除非是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学术集刊),凡有正式刊号之期刊、报纸,一般不注明编者和出版者。
例: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0页。
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2页。
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第35-36页。
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第6版。
(2)当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篇名/书名、页码即可。如引文出自报刊文章,报刊名称、出版日期等可省略。
例: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第25-26页。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前引文,第39页。
(3)论文标题、图书书名、报刊名称,须一律用书名号标示。
篇名/书名的副标题应一并标注,如篇名/书名较长,再次引证时可用简称,但须在首次标注时注明。
篇名/书名中原有的补充说明等文字,应放在书名号内。
(4)引证期刊文献还应注意以下情况:
同一期刊有不同的版本时,应标注版本,以示区别。
期刊卷册有年期号、卷期号、总期号三种表示形式,一般只用一种。
3.古籍注释格式
注释内容及顺序应包括:责任者与责任方式、书名、卷次、部类名及篇名、版本、页码。
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
古籍之卷次,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原有的条目名称,用双引号表示。(如:《元典章》卷19《户部五•田宅•家财》,“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
引用古籍,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用阿拉伯数字)。常见古籍,一般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
4.未刊文献注释格式
学位论文应标明作者、文献标题(用书名号标注,下同)、文献性质、学术机构、日期、页码。
例:
李明:《罗隆基法律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会议论文应标明作者、文献标题、会议名称和文献性质、会议地点或举办者名称、日期、页码。
例:
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绩溪,1998年。
其他未刊文献如手稿、函电等应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
5.英文注释格式
(1)当首次引用某一论著时,须将该论著之作者姓名、篇名/书名、发表/出版者、发表/出版时间、页码等信息,顺序标注。
专著类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后面加逗号;书名用右斜体;页码后加句号表示;单页页码用p.表示,多页页码用pp.表示。
若作者如系两人,作者姓名之间用and或 & 连接;若作者系两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其后加et al.表示。著作名如有副标题,以冒号将其与标题隔开。
例:
Gordon S.Wood, 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Reoublic,1776-1789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98, pp.23-25.
Jack P.Greene, Neogotiated Authorities:Essays in Colonial Political and Constitutional History,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94,p.3.
编著类之图书,应以ed.标示;若编者系多人,须以eds.标示。
例:
Jack P.Greene, ed.,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1763-1789,Happer & Row Publishers,1968, pp.52-53.
Michael Allen and Michael Lienesch,eds.,Ratifying the Constitution,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9.
文章篇名,用双引号标示。
期刊名,用右斜体标示。
卷、期号按原刊标示,括注出版时间,一般不注编者、出版者和出版地。
例:
David Thelen,“The Nation and Beyond: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United States History”,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Vol.66 No.3(Decmber 1999),pp.970-974.
再次引用已引用过的著作时,仅注出作者姓名、页码即可。同一篇文章若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本(篇)或以上的论著,则须加注篇名/书名,以示区别。
本注与紧邻之上注所引资料出于同一著作,可以ibid.代替,意为“引书同上”或“出处同上”(如本注所引著作并非与紧邻之上注、而是与间隔之上注相同,则不可用ibid.代替)。
注释中纯系英文,句末用句点。若系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
6.网络资源注释格式
鉴于网络资源的不确定性因素,除非确无纸质文本,一般不征引网络资源。若不得已或确有必要征引网络资源,应注明网络名称、所引文献之具体网址、访问时间。
7。关于作者简介。需注明作者出生年份、性别(男性可省)、民族(汉族可省)、籍贯、现工作单位、学术职称或职务和研究领域。
例:
马蔷(1975-),女,回族,四川盐亭人,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史学。
8。如投稿系重要科研项目成果,应在作者简介之后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