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三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2-03-01 | 浏览量:82
各学院(部)团委(团总支):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BD-CASTIC)是中国青少年卫星导航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本活动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共同主办,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共同承办(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办公室)。此次大赛旨在大力宣传北斗系统的科普知识,开拓培养与交流的渠道,搭建全国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打造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知名品牌,为北斗系统工程建设与应用创新增添活力。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活动之一。本届大赛颁奖典礼将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SNC2012)上举行。本届年会将特别邀请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高层管理人士及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年会将通过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和展 览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卫星导航领域最新成果。 现将第三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围绕弘扬科学精神的主旋律,开展北斗科普宣传、教育,吸引全国大中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学家与教育家共同对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促进青年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探索并实践培养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模式;向青少年展示中国空间科学与信息技术(特别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创新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培育自主技术与产品的忠实用户群;促进大、中学生北斗科技爱好者的交流、协调与合作,为其搭建进一步成长并施展才华的科技创新支持平台,持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卫星导航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青少年人才。
二、参赛对象 在校大学生(限本科生、专科生、)。
三、时间、地点 作品征集时间:截至2012年3月16日
四、参赛选题 参赛选手可在卫星导航科技与应用领域自由选题,重点鼓励针对北斗系统在应急救灾方面(如发生地震、水灾、旱灾、海啸、核泄漏、台风、沙尘暴、泥石流、雷电、冰雹、强降雨、地面沉降等灾害)的应用,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在应急救灾方面的奇思妙想,围绕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为核心,研制相应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或搭建相应的演示平台或论述自己的创新思维等。
五、作品形式 1. 科技制作(科技设计方案、实物类作品或基于Android、iPhone等平台的智能应用软件等); 2. 科技创意(如flash、绘画、DV、摄影、音乐等); 3. 科技论文; 4. 科幻文章。
六、参赛要求 1、安全保密。作品摘要及正文内容切勿涉及保密内容。 2、真实原创。作品须为原创,且拥有合法版权,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主题明确、科学先进、创新合理。作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表现性,研究课题较为前沿,具有一定的科研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创意健康向上,热情活泼、风格明确、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主题明确、结构清晰、逻辑合理、推理正确。 4、内容充实、论述无误、结论正确。要求作者对所涉及的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个人观点,有创新。作者在论文中引述的原理须准确无误,且公式推导正确,并注明出处。文章最终形成的结论没有原则性错误。 5、格式规范、资料齐全。格式要求参照 “北斗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作品格式规范书写。每个参赛作品的作者不应超过4名(含4名),每个作品应明确第一作者(以盖章的报名表为准)。作品必须反映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内容,并附上近5年的参考文献。 6、参赛者可以提交题材、内容(指原理、创意、方法等)完全不同的参赛作品,但总数不得超过两件;同一题材的作品禁止以不同形式重复提交,两人以上组合参赛的严禁提交内容雷同的作品;严禁同一作品多投和重复参赛。 七、奖励办法 大赛分为分区初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赛程,各分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初赛的优胜作品将被选送参加全国总决赛。 大赛分设大学组和中学组,分别进行评奖。每组各设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6个、优秀奖32个,竞赛奖90个,两组共计300个奖项。另设优秀组织奖10个(大、中学各5个)和优秀科技指导教师奖20个(大、中学各10个)。 荣获大赛一等奖的作者代表、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代表、优秀科技指导教师奖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 奖项设置: 一等奖:价值3000元礼品、金牌、荣誉证书; 二等奖:价值2000元礼品、银牌、荣誉证书; 三等奖:价值1000元礼品、铜牌、荣誉证书; 秀奖:礼品、荣誉证书; 竞赛奖:荣誉证书; 优秀组织奖:5000元奖金、北斗杯; 优秀科技指导教师奖:价值1500元礼品、荣誉证书。 八、作品提交 参赛作者须认真填写报名表及所需附件、作品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电子档(包含报名表及所需附件和作品电子版)。纸质材料和电子档交到校团委科技实践部。 九、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左柏州、杨乐 联系电话:13985463029 13985050454 电子邮件:136218289@qq.com 附件: 1、12121212.doc
2、13131313.doc
共青团贵州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