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公告
关于举办贵州大学2011年第三十六期(总第七十九期)文科讲坛的通知
2011-11-16 | 浏览量:25
为落实学校文科振兴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活跃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气氛,繁荣学术交流,开阔师生视野,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由学校人文社科处主办,经济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第七十九期文科讲坛(2011年第三十六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导孟捷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1) 讲座主题: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波动: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各种解释
时 间:2011年11月21日上午10:00-12:00
地 点:经济学院会议室429
主 持:王秀峰 教授
欢迎广大教师、学生届时参加
人文社科处
经济学院
2011年11月16日
主讲人简介:
孟捷,男, 1967年3月20日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2001~2005)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3月被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8届青年教师基金;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的资助;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他的突出特点是着意创新和突破,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孟捷的努力为马克思经济学的精神之花又增加了点点明艳。
学历: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就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5年4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就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5年4月-1996年11月,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 1996年11月至今,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3年7月晋职为教授,2004年被批准为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国外访学经历:1998年10月-1999年9月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和牛津大学耶稣圣体学院进行访问研究;2001年10月-2003年2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进行博士后研究。
获 奖:2006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的资助; 2002年被授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8届青年教师基金; 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2001-2005)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
社会兼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总干事;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学方法论。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牛津大学耶稣圣体学院进行访问研究,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学院经济学研究科进行博士后研究。代表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2007年9月,孟捷出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提出要实现中心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中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经济观点:孟捷认为,法国调节学派的理论对我们大有可借鉴之处。孟捷本人将产品创新纳入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也为这个问题做了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里他曾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在一个不断扩容的分工体系中才能繁盛起来。产品创新及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在质上扩大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体系,使得‘劳动(从而剩余劳动)的质的差别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样化,本身越来越分化’,由此扩大了既有的交换价值体系,为资本创造了对等价值的新的源泉。卢森堡在强调资本积累的地域空间的重要性的时候,忽略了分工和交换价值体系的内生性扩张。资本可以通过这种内生空间的创造,周期性地克服它在运动中、在时间中遇到的界限。”
孟捷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创新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方法论,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