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公告
关于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通知
2017-12-06 | 浏览量:15
各学院: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将于2009年5月在武汉举行。我校于2008年参加了第一届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总结第一届参赛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秘书处的要求,根据《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通知》(节能竞[2009]2号)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组织我校大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下简称节能减排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本届竞赛的主要内容简介
1、主题与内容
本届竞赛的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内容为:体现“节能减排”新思维、新思想的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作品。
2、组织承办单位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3、竞赛规则
(1)参赛对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非在职研究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得超过7人,可聘请指导教师1名。
(2)参赛单位: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每个学校申报的竞赛作品不限,但申报作品时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以作评审参考。
(3)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比赛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准时上交参赛作品,未按时上交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4)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和经济性等标准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
二、组织参赛的目的
加强我校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的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参赛的组织与领导
1、学校成立“节能减排竞赛”参赛组委会(见附件一),负责参赛的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组委会下设秘书组,秘书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实践科,具体负责参赛的组织管理、报名等实施工作。
四、参赛条件与组队要求
1、参赛条件:我校各学院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非在职研究生均可组队参赛。
2、组队原则:按照“自愿组队、学院审批、择优参赛”的原则,自行组队报名。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混合组队。
3、组队要求:每支参赛队由3—5名学生组成,每个队须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学院应为其聘请一名指导教师。
五、报名与参赛方式
1、报名方式:
(1)报名程序:每支参赛队负责人到所在学院学生科填写《贵州大学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报名审批》(以下简称审批表,见附件二),经学院审批的参赛队,由教务处实践科统一办理网上报名手续。
(2)报名时间:2009年3月5日—15日为学生报名审批时间,各学院学生科将本单位的“审批表”收齐汇总后,于2009年3月18日交教务处实践科。
2、参赛方式:报名参赛队,自学院批准之日起,即可按竞赛的主题和内容要求开展调研、进行设计及制作等工作,并按以下程序参加竞赛:
(1)最终完成作品于2009年4月30日前交教务处实践科;
(2)教务处根据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并将遴选出的优秀作品,于2009年5月10日前递交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组委会(以下简称竞赛组委会),同时组织拟参加全国竞赛的参赛队填写作品申报书以及进行网上作品登记(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3)第二届“节能减排”专家委员会于2009年5月31日前完成作品初审,从中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并进行为期10天的初审作品公示;
(4)公示结束后,于2009年8月进行作品终审和决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报名名额分配、遴选数量、经费资助及奖励
1、报名名额分配:为保证参赛队水平,对报名参赛队采取学院数量控制。每个学院限报4个参赛队。
2、遴选数量:教务处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拟推荐30-40件作品参加全国竞赛。
3、经费资助:学校对经学院审批的参赛队,每支参赛队给予100元的调研费资助;经专家评审被推荐参加全国竞赛为实物的参赛作品,学校将酌情给予一定的制作材料费资助;被推荐参加决赛的参赛队,决赛期间的差旅费全部由学校支付;
4、奖励:学校鼓励广大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积极报名参赛,对参赛获奖的学生,按照《贵州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规定》的精神给予奖励。指导教师将参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具体标准及办法另行通知)。
请各学院按照“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竞赛宗旨,积极组织学生组队参赛。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德辉、阳明军;
联系电话:0851-8292071;
电子信箱:jwcsjk08@126.com。
第二届“节能减排”竞赛网址:http://jnjp.hust.edu.cn
贵州大学教务处
共青团贵州大学委员会
贵州大学学生处
二○○九年三月四日
附件表格 (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