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指导老师聂陈睿主持召开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筹备工作会议,对开展社会实践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队员们组织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团队人员认真学习了全会公报,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由此,哲学学院“枫香致远-古法薪火”实践队于7月30日-8月1日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枫香致远-古法薪火”实践队正在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出发前,“枫香致远-古法薪火”实践队在哲学学院合影留念
7月30日中午,实践队来到了新堡布依族乡,深入探访了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村落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特色村落。
实践队到达王岗村村口合影
我们与王岗村
新堡,是一个地处贵阳市乌当区中心的布依乡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都是它的称号。
在7月30日中午,实践队与王岗村村民委员会开展了座谈会,深入了解了王岗村的实际情况和风土人情。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历经300余年的历史,传承了布依族木质建筑、习俗等丰富多彩的布依族文化。
“枫香致远-古法薪火”实践队与王岗村村民委员会进行座谈会
“枫香致远-古法薪火”实践队与王岗村村民委员会合影留念
我们与枫香染
枫香染,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同时被列为贵阳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而韦丽老师是住在该村的枫香染传承人。
30日下午,韦丽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枫香染工坊,为队员详细介绍了枫香染的制作。韦丽老师还表示,目前她还不断地做出创新,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甚至喜欢上这门技艺。
在“韦丽工匠坊”中的枫香染缸、枫香染原材料和部分蜡染、枫香染作品
韦丽老师正在向队员们介绍枫香染的历史
实践队队员正在对韦丽老师进行采访
从下午到晚上,实践队员们在韦丽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动手体验了一张白色方巾是如何通过复杂的工序成为一张美丽的枫香染方巾。我们不仅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是深刻理解了韦丽老师作为传承人的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韦丽老师指导实践队成员们制作融合了枫香染、扎染双重技艺的方巾
我们与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1日下午,香纸沟的第八代传承人胡宗亮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古法造纸需要经过伐竹、破竹等72道工序才能制成成品。胡老师说:“香纸沟家家户户都会造纸,所以现在古法造纸才流传得比较完整”。
在“祖刚抄纸坊”的部分古法造纸作品和工具
胡宗亮老师给实践队介绍古法造纸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实践队队员前往香纸沟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这些作品将纸浆作为原料,经历选料、淋浆等一系列工序,捏制形成雕塑,取名“纸浆雕塑”。其创作过程和来源等可以说极大程度继承和发扬了“土法造纸”,使得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
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中的部分作品和实践队合影
我们与民风民俗
1日上午,实践队组织了“你家中的非遗元素”活动,队员们在王岗村各自寻找村民家中带有非遗元素的物品。队员们找到了簸箕画、布依族服装、布依族婴儿背带、刺绣等。队员们深入了解到王岗村土生土长的民族情怀和文化底蕴。
村民家中的布依族物品:婴儿背带、挂带
实践队探寻王岗村的非遗元素过程
实践队员在王岗村里偶遇了许多来到当地旅游和避暑的游客,向他们宣传了新堡布依族乡的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断向国际友人和省外游客来到这里体验枫香染和土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宣传。
实践队向外地游客介绍王岗村的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与八一建军节
恰逢八一建军节,实践队员遇到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的研究生在王岗村进行社会实践,在她们指导老师和王岗村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8月1日下午,我们一同参与进了“八一”特别活动,请到了几位退役军人分享他们的故事,并通过游戏参与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宣传和教育,弘扬八一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实践队参与8月1日建军节活动
实践队与王岗村孩子们在游戏环节一起做游戏
“枫香致远-古法薪火”实践队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以文化之声为窗口,探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留痕,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有魅力,共同为宣传新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奉献力量。
文字:许艳云
图片:杨禧 周子涵
编辑:编辑部杨禧
责编:何欢
审校:张筱慧
编审: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