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这片承载着深厚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贵州大学研究生会“黔程万里,再续长征志”社会实践队于8月4日至8月6日,在贵州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邱利军老师的指导下,深入遵义播州区和汇川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学习与乡村振兴调研之旅。
苟坝会议会址——历史转折的明灯
“马灯一盏传佳话,光远通微说到今。”8月4日,实践队首先踏访了苟坝会议会址,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毛泽东同志手提马灯,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及时制止了可能危及红军命运的冒险计划,再次挽救了红军。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激动地说:“这个回忆太有意义了,这是真实的历史,当时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反对攻打,幸好有他的坚决反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毛泽东同志英明决策的深刻致敬。
花茂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娄山关——红军精神的永恒丰碑
离开苟坝会议会址,实践队来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典范——花茂村。这里绿意盎然,古朴村落与现代田园交相辉映,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我在花茂有块田”的标语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而村民们开设的“乡愁集市”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此地,并称赞道:“怪不得人人都来这里,因为在这里找到了乡愁。”这句话不仅激发了村民们的自豪感,也推动了花茂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位辣椒商贩兴奋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可是来过我们村的,由于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我们的乡愁集市也就专门做起来了,政府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你们看马路对面,那里就是当初习近平总书记来这边讲话的地方。”由此,我们跟着村民的话语来到了花茂村党群服务中心,我们采访到一位正要去打乒乓球的七旬老爷爷,当谈论起村庄的变化是,老人激动说道:“我们村乡村振兴很出名的,而且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村内的产业越来越好,外出打工的人少了许多,我们的村子还会发展得更好!”听着村民们如此幸福的话语,我们不仅感受他们对自然馈赠的感激,更感受到了他们对乡村振兴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
8月6日,实践队抵达了娄山关。这座见证了红军长征壮举的关隘,至今仍以其雄伟的姿态屹立于群山之间。沿途村镇中,每个沿街铺面上方都悬挂着五角星和党徽,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一位自重庆来此度假的退伍军人感慨地说:“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样重要,在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实地参观比观看电影更加震撼人心。”站在娄山关前,实践队员们不禁想起毛泽东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份红军前辈留下的精神力量,将激励着青年学子不断前行。
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的交响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满这片土地,贵州大学研究生会的播州、汇川之旅也圆满结束。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动,更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红色记忆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继续征途,为新时代的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播州、汇川徒步之旅不仅是一次对红色文化的深刻学习,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贵州大学研究生会将继续秉承“黔程万里,再续长征志”的精神,不断前行在传承和探索的道路上。
图文:贵州大学研究生会
编辑:编辑部袁鑫宇
责编:刘广琴 郭书伟
审校:张筱慧
编审: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