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五四精神立壮志·承五九教诲谱新篇
一等奖作品 法学院 郭敬
1919年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中国。这一年的5月4日,学生走上街头,青年以其年轻的身躯,勇敢的举起了救亡图存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旗帜。
每当读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还我青岛”等等口号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那3000多年轻声音从历史长河中呐喊出的坚决与无畏。在这样一个流血比流汗容易的年代,个人的生与死似乎也无关紧要了起来。
98年后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生存的难题,从来不需考虑。但是“五四运动”留下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却仍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去学习,继承。
我出生在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家庭,五四运动七年之后出生的外公,从军之后参与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主要战争,是一位彻底的无产阶级,也是一位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
受外公的影响,小时候每见到新奇的让人兴奋的玩具时,夸赞的语言总是“高级马克思”!话毫无疑问是从外公处“舶来”的,大体是因为在他老人家的心目中,马克思主义已经是特别了不起的东西了,再在马克思前面加上高级二字,怕是天下第一等的称赞语言吧。
受外公的影响并不限于此,幼时父母工作繁忙,爷爷奶奶在乡下务农,母亲大人又怕我与其他小朋友淘气闯祸。外公便摇身一变,成了我童年的玩伴,从“岳家军”、“戚继光”到“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外公的肚子里总是有说不完的好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与沙场征战,民族气节有关。对于“五四运动”,外公的故事里也不止一次的出现,他称其为学生与无产阶级的第一次联合作战,至今犹记得故事里的学生干部大街小巷发传单,被军阀俘虏的夜里工人们拿着铁锤在夜里砸掉的镣铐。回头想想,故事或许编造的成分居多,但是机灵勇敢地学生干部和有情有义的工人大哥形象,却在我心中烙下了一层印记。
五四运动的故事,随着外公的讲述,传承了下来。
彼时,若是淘气或者顶撞了他老人家,外公便吹胡子瞪眼的拿出与敌皆亡气势,高高扬起拳头,口中骂道:“老子日本鬼子、美国人都打跑了,还收拾不了你个小兔崽子!”但握紧的拳头总是旋即又轻轻落下。
不止一次的问过外公当时为什么要去当兵?他说当时从军的决定是由太姥爷安排的。家中原是当地的大姓,祖上也是穿着朝服见过天子的,太姥爷是大家长,在家中说一不二。外公在同辈当中按年级排在第八把交椅,太姥爷安排着由大到小,家中男丁分别送往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内战胜利时,官做的最大的四姥爷,带着姨太太和金银细软乘飞机去了台湾,而后便断了联系。
而外公到了部队之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成了一名坚定地共产主义者,也有幸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故事里,马克思主义好似武功秘籍,学成之后便能打通任督二脉,驰骋沙场。后来,才从母亲处了解到,外公的打仗生涯,完全不似他说的那般轻松,身体里的碎弹片,陪伴了他生命里数十年的光阴。
而我母亲的童年,是跟随下乡当知青去的外公度过的。那时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外公带头分了祖上传下来的家产田地,带着一家老少下了乡。在上山下乡的颠沛流离中,母亲打小便多了一份女性没有的坚毅。
1998年,全国大面积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当时母亲与父亲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在父亲单位的帮助下拥有了第一套集资房,才算是居有定所。在幼时母亲与外公的谈话中,也曾听到过母亲埋怨过外公,说他散尽了祖业。所以母亲在做兼职、开饭馆,拼命赚钱。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我那入住不到半年的小窝从洪水中“生长”出来后,母亲却和刚从抗洪堤坝上回家的父亲一起,把她那辛苦攥下的血汗钱,一股脑儿的在赈灾动员会上捐了出去。当天晚上,母亲下厨炒了两个菜,外公乐呵呵的从泡过的储藏室里拿出一瓶不知是洪水泡的泛黄还是年份够久的陈年老酒,和父亲一起喝了个干净。
时光飞逝,一转眼到了大四。面临毕业,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研究生支教团计划,原本有资格保研的我,萌生了去支教的念想。回头想想,当时参加研究生支教团,何尝不是受了外公他老人家的影响。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支教这一年刚刚开始,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发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借着政策的东风,在支教地丹寨县的支持之下,在这一年当中,下乡镇,走家访,帮助福利院的“独孤儿童”……
我突然体会到了一种难言的满足感与快乐,从这时起,心中仿佛多了些什么。也在这时起,懂得了母亲的转变,外公的快乐。
时至今日,五四运动已然过去了98年之久,而与外公天人相隔亦有16年了。时间虽然能够抹平伤疤,但是精神之火只会随着时光流转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薪火相传中越发旺盛。
外公的人生,是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之后灿烂起来的,而我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今日的中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都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安全与动荡总是不停的交替,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歇,谁都无法保证战争的恶魔不再肆虐人间。为了把战争之火隔绝在国门之外,也为了家国安宁,我们青年应当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树立正确的志向,承担历史与民族交给我们的责任。
但是,我们青年研究生究竟应当如何去做?我想大家和我有着一样的困惑。
2011年5月9日,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到贵州大学考察时曾借用王阳明的话说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事。”要成才,必先立志。
要立志,就要学国学,学马克思主义,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只有这样才能选定正确的目标。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学生干部,更应该树立远大、正确、崇高的理想信念,带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承担历史使命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转眼间即将渡过在贵州大学的第七个春秋。
时光荏苒,叹其匆匆;扪心抚膺,实怀愧而彷徉。贵州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七年,我相信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但是回想自身,学习上、生活中有待提升之处实在太多:心不思学、恋眷顽劣、贪图安逸、偶有私心……夜不成寐,枕颈之间,需念“明德”、“慎独”、“博学”……以自省。
总书记在五九讲话中不止一次的谈到了王阳明的学问,而阳明心学中的“四句教”对我影响尤其大——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励志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就要有“为善去恶”的功夫。要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知行合一”。认定目标,朝之努力,一天进步一点,改掉一个坏毛病。那么我想有生之年,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当得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七个大字!
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对于当代青年依旧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五九讲话,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青年仔细研读、学习。
历史不断前进,我等青年更应“弘扬五四精神,研习五九讲话。”勇担历史的接力棒,砥砺前行,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贡献青春与力量!
编辑:边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