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文豪苏东坡爱竹,爱其高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郑板桥爱竹,爱其坚韧。
农学家贾思勰也爱竹,他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
贵州人爱竹,是爱其对绿水青山的坚守,对金山银山的成全,对乡村振兴的推动。竹产业是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为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号召,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竹产业团队于2020 年 1 月组建,他们走过贵州许多产竹的地方,将竹类文章写在黔岭大地上,使竹类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变成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操作,从而助力乡村振兴。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便是他们与竹产业的故事。
竹产业团队成员代表接受采访
以竹为媒,专业链接地方产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竹产业实践并不是团队成员坐着头脑风暴就能得到结果,需要切实下到田间地头,实践出真知。自2021年开始,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竹产业团队在苟光前、代朝霞教授的带领下,多次前往遵义、铜仁、黔东南、六盘水等竹产业丰富的地区,以竹为媒介,通过“产-学-
研”的发展脉络,链接了学校和地方产业。当竹农遇到问题的时候,团队收集问题并进行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向竹农反馈解决问题。通过对当地的竹类资源进行调查,利用竹苗测量和指导竹苗栽培、种植技术,促进团队自身学术能力和专业训练的同时,也能解答当地竹农育苗及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专业知识链接地方产业,为贵州竹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调研途中
行家助力,小竹子催生大产业
当被问及让团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团队成员伍明理说,2021年玉屏县林业局副局长等人来到贵州大学竹类研究所,就玉屏县萧笛竹子原料产量较低的问题向博士村长团队发出邀请,邀请苟教授带领竹产业团队前往玉屏县进行实地调研。竹种植基地责人提到了他们所需萧笛生产的紫竹、桂竹及斑苦竹三种竹原材料的所需品质标准。在苟教授从专业角度对制箫竹种进行分析,对竹种生长发育、生长年份、竹材特性及品质等方面提出建议后,产业基地的负责人说道:“原来自然生长竹子种植还有这么多学问,有了你们专业的培育技术,我们的萧笛竹原材料品质和产量一定有所提升。”这次经历之后,大家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通过结合实践,使得一方小小竹林,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地方产业的蓬勃发展。学以致用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观摩竹萧成品
博士村长竹产业团队在玉屏县调研、指导
知“竹”知足,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021年9月23日,竹产业团队成员在副校长陈祥盛及苟光前教授的带领下,应邀参加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举办的“中国遵义第二届农民方竹笋丰收节”。这是竹产业团队第二次参加的竹笋节。“在活动中,看到竹农竹笋丰收的喜悦,看见他们兴奋地展示肥嫩的方竹笋时。我们很开心,因为这也是有咱们竹产业团队的一小部分功劳!”团队成员徐雪说到这时,眼里闪烁着光。
中国遵义第二届方竹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
“知‘竹’知足”这个词形容竹产业团队这一路走来的欣喜与艰辛最为贴切。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家遇到过种种困难与挫折,尽管大家都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有时候结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苟光前老师时常安慰同学们:“我们要学会知足,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圆满的。我现在就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在竹林里转转,既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还能帮助到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农民收笋后对其进行初处理
“每当竹笋丰收之时,竹农都会笑呵呵地对我们说,有这么好的丰收,他们很知足。是啊,我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为他们的丰收添一份力,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效益,将我们的知“竹”转为竹农的知足,我们乐在其中也很知足!”团队成员徐雪说到。
坚韧不拔,守初心不忘来时路
在实地调查中,竹农面临最头疼是虫害、叶黄、锈斑等问题。竹产业团队知晓后立刻联系到病虫害专业的同学,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分析,鉴定虫害的物种,得到了根除病虫害的方法。
实验分析
“我们觉得我们团队的精神品质像玉山竹(一类高山竹种)一样地坚韧不拔,他在高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热酷暑,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竹产业团队伍明理说。在实践中,风吹日晒雨淋对于竹产业团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他们依然保持初心,不忘来时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奋勇向前。
“博士村长”竹产业团队合影
结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竹产业团队将继续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为任务,以“产-学-研”集合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相关技术带进田间地头,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助农增收,继续谱写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华章!
文字:栏目部孔祥乔 罗胜宝 新闻部龙丹
图片:摄影部娄亮 竹产业团队
编辑:编辑部赵上瑜
责编:魏远双 岑丹柯
审校:张筱慧
编审: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