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谢财进
人生格言:拥有梦想,才敢远方。
荣誉奖项:贵州大学书记校长特别嘉奖奖;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情况: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2项、横向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第二发明人导师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担任Scientific Reports(SCI,中科院三区)审稿人。
获奖证书
• 小径分岔路口——如何确定学业和工作的选择
谢财进学长认为,每个学生都会面临继续深造和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想很多,只要做好当下事情,时间到了,自然就会做出自己的决定。在学校期间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好专业知识,打下扎实基础,等到毕业季,你就可以做出选择。如果对自己专业领域还想探索,那我们自然而然会选择继续深造;如果对实践更向往,那就可以选择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开始自己的科研课题
“我开展自己科研课题主要还是源于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在读硕士期间自己也做了一部分工作,但是做得还不好,因此在读博期间还是选择了相同的研究方向进行科研工作。”谢财进学长说道。他告诉学弟学妹们,科研课题的开始源自于平日里学习生活的细心发现和深入思考,如果短期内的成果不显著,可以着眼长期,在下一阶段继续探索。
作为一名审稿人,谢财进学长对于论文的写作和投稿有特别的想法。开始一个新的课题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大家可以利用统计软件将自己阅读过的刊物分类归纳,总结作者的科研思路和创新点,为自己后续的研究和写作提供参考。论文投稿一定要满足基本的投稿要求,关注期刊格式和投稿指南。对于投稿返修的问题,一定要关注审稿人的每一条建议,找到新的修改方法和突破口。
•谋定而后动—— 如何规划研究生期间的生活
谢财进学长读博期间主要的目标就是多出成果,这应该也是每个研究生的目标。因为他所学专业的特点,除了在学校做科研,他也希望能经常去到现场开展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用谢学长导师陶铁军教授的话说,就是将实际现场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化凝练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除了科研学习,他还将多多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更多的学者交流学习,拓宽自己的眼界。
对于平常的学习和生活,谢学长也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他周一到周五的时间主要用来学习和科研,早上八点前必须到办公室,晚上十一点回宿舍休息,期间有时也运动一下。周末时间完全放松自己,回归生活,享受生活,到处走走看看,约朋友见见面聊聊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如何处理科研过程的不顺与失败
“我们作为研究生去到现场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在学校待久了有时候还是与实际有些脱节。有时候我们的想法和方案在理论上是很好的,但是现场工作人员却无法以此开展工作。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得多去现场,多看看,多学学。”谢学长向我们分享实地考察的经历。
在科研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失败,主要就是试验结果不理想,理论计算结果误差大——这也是很多研究生都会遇到的。要说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谢学长认为是“坚持”。坚持不懈地问老师、问同学,坚持不懈地查资料。科研就是一个“熬”的过程,谁耐得住性子,谁就可以解决困难,克服失败。“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我还算是一个比较能“熬”的人。希望大家面对失败不要放弃,熬过去就会看见晴天。”这是谢学长的亲身体验,也是他与同学们共勉的动员令。
•吹尽狂沙始到金——读研期间最大的收获
对于谢学长而言,从“写稿人”到“审稿人”这种身份的转换在研究生生涯中非常珍贵。只要是有从事科研工作,都有可能成为审稿人。谢学长的第一次审稿是一个EI期刊,作为学生的他得知这个“任务”时非常惊讶,惊讶一方面源于受到了期刊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能否担此重任的担忧。他当即向导师陶铁军教授请教,陶教授说这样的情况很正常,因为学生自身也发文章,文章上面也留有邮箱地址,编辑通过关键词检索看到后就有可能联系审稿。第一次审稿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特别谨慎地看别人文章,而且很慎重地写审稿意见。后面审稿多了后,这些事情就变得越来越熟练了。
另外,谢学长说:“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导师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人你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你无法走得很远;一群人你虽然走得慢,但是你可以走得远!”
寄语:
希望师弟师妹们做好自己当下的本职工作,不要害怕吃亏与失败,不要总幻想未来。当下把自己的学习搞好,让自己活得快快乐乐,所得便会是所愿!
文字:栏目部兰高娴
图片:土木工程学院谢财进
编辑:编辑部龙艺丹
责编:郑菊 杨玲
审校:张筱慧
编审:綦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