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子风采

审稿人眼中的期刊文章——对话期刊审稿人范青松

发布者:张筱慧发布时间:2023-01-31浏览次数:13


作为正走在科研道路上的研究生,我们不免要经受写文章、送审、改稿的漫长之旅,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范青松,时任AIRE(IF=9.588)、ESWA(IF=8.665)、ASOC(IF=8.263)、KBS(IF=8.139)、Access(IF=3.476 )、JIFS(IF=2.504)、SNAS(EI)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他将为我们分享在审稿人的眼中·····要如何科学地进行投稿。





审稿证书


范青松


一.科研经验
   采访伊始,大家都有些拘谨,在简单的热身后,记者顺势问道:“不如我们先来聊一聊您的科研之路是如何步入正轨的吧”,范青松语气温和谦逊,慷慨地回答到:“其实就是根据导师定的方向,看大量文献,从读懂文章到看懂作者思路,从中文文章到英文文章,在不断阅读中慢慢深入这个领域。”
   在谈及科研过程中有没有独特的方法或建议,他说:“首先通过管理软件对文献进行阅读、分类确实能够事半功倍;其次要了解作者思路以及科研创新点,并学习他们是如何写创新点的,这也便于后续拟实验方案和自己撰写文章。至于写作的话,如果是中文文章可以直接看目标期刊文献,学习怎么写,而英文文章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可以先用中文,但熟练后最好直接以英文写,避免了专业词汇机翻不准确。另外除了在网页搜索,也可以阅读自己领域公众号推送的期刊文献。” 



暑期博士工程师



学术汇报


二.关于审稿人
范青松回忆说,自己第一次被邀请成为审稿人是研二下学期,当时刚得知还是比较激动的,很感谢他们的认可,但其实成为审稿人有个最大优势是能提前了解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就这一点来说我确实收获良多。
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审稿人,范青松耐心为我们解释:“第一种方式是在注册期刊时可以选择是否成为审稿人,有一定学术贡献后期刊编辑或主编会来邀请合适的作者;还有一种就是投稿时可以推荐审稿人,不过这种方式就比较困难了。”
范青松认为,审稿与写稿的思维会稍稍有些不同,写稿的重点是突出创新点、证明创新点。而审稿就会更关注全篇,重点在如何看懂文章,了解前因后果。“不过不管写稿还是审稿,摘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定了文章的大基调。” 范青松说道。



学术会议


三.
投稿建议
谈到如何选刊,范青松分享道:“大多可以通过自己平常看的文献来选定期刊;英文文章以在出版社官网输入题目,它会显示内容匹配的期刊,我们再根据自己的文章水平确定目标期刊;另一种是通过相关学术会议,开展学术汇报后也会推荐合适期刊。”
随后,范青松强调在投稿之前一定要关注期刊的格式和投稿指南要求。另外,英文期刊对领域范围比较看重,要看好该期刊每年发表量,今年是否收录该领域的文章。最后,如果对发表时间有要求的话,在选刊前就得了解期刊审稿时长、是否会中途加审稿人,这都会影响送审时间。
针对文章返修,范青松建议:“正面、肯定的答复很重要,要态度认真地列举每一条,分点答复,不要漏点;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先表示感谢,再列举相关文献进行说明。大家可以探讨,但最好不要用反驳或强烈的语气说审稿人的意见错误。”



文字:新闻部曹梦瑶

图片: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范青松

编辑:编辑部杨锏

责编:郑菊 岑丹柯

审校:张筱慧

编审:綦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