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桥”见初心|飞虹锁天映古道 红色光芒照花江

发布者:尹烽宇发布时间:2023-08-08浏览次数:16

“横空铁索系山腰,俨似扬州廿四桥位于关岭与贞丰交界处的花江铁索桥,架设在波涛澎湃的北盘江上,关岭古驿道,南贞丰茶马古道,酷似一道倒悬的彩虹横跨天堑,被喻为“飞虹锁天”。这座桥是黔滇的一把“锁钥”,是黔西南联系外界的交通要道,更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此地的“两大战略”行动——抢渡北盘江、兵出铁索桥,对中央红军胜利挺进云南意义重大。

720日上午,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见初心铸未来实践队“桥见黔路梦振兴实践队来到花江铁索桥,追寻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在重走长征路上悟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担使命。

一、重走红色足迹感悟百年风华










站在桥上,两岸群山环绕、斧削绝壁、高耸入云,桥下碧波荡漾、浪如白花。岸边古驿道的摩崖石刻不仅见证着朝代更迭、风云变幻,更为我们留存下诸多珍贵史料。实践队员们站在摩崖石刻前认真研读,讨论着石刻上的一笔一划,感叹着古驿道的兴衰更迭,对世世代代为建造和修缮铁索桥的人民表达着崇高的敬意。

实践队员了解到,花江铁索桥旁,有一条茶马古道,自古贸易往来频繁,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桥下在古时便在此设渡,但因水流湍急,时有舟倾人亡,明朝官府曾几次在这一带建桥,但或被洪水冲垮或毁于贼寇,终未建成。直到光绪年间,当时的贵州提督蒋宗汉为方便百姓出行,竭力筹款修建石桥,然而就在大桥即将竣工之时,又遭洪水冲垮,坍塌无存。后来便改修铁索桥,地易三址,三建两毁,历时六年才最终建成。铁索桥历经百年风雨,几经洪水冲击,抗战期间又遭日本飞机轰炸,却依然寒光闪闪,岿然不动。清人邹一桂赞曰:“岂徒骑马似乘船,铁索横桥欲上天。正是扶风摇不定,怒涛飞吼起龙眠。”

后来,因董菁电站的修建,江面水位上涨,漫过花江铁索桥老桥桥面。2012年,贵州省文物局出资230万将老桥往上游方向重建,新桥比老桥提高了20多米,保留了老桥的铁链,并将原来的木板换成了铁板,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花江铁索桥的样子。

二、讲好红色故事,不忘初心使命





北盘水吼山谷震,敌岸陡峭插入云。大军西去夺要津,出奇兵,雷击电闪占百层。边克贞丰下兴仁,风扫落叶马不停。挥戈者相守关岭,断后阵,机关算尽休得逞。”这是张爱萍将军在抢渡北盘江胜利后写下的豪迈诗句。站在铁索桥上,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初那场战役的惊心动魄。

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敌的追击和封锁,需要快速穿越贞丰县的花江河谷。为了阻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渡过北盘江,安全西进,第二营(缺一个连)及侦察排连夜奔袭铁索桥,追击溃军,在距平街约10公里,离花江铁索桥不到1公里的花江河南岸,与关岭援敌接火。红军依山伏击,英勇战斗,迫敌退回北盘江北岸。红军控制了花江铁索桥,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全部渡过北盘江安全通过贞丰县境的任务。红军成功渡过了花江,继续长征的艰难征程,而花江铁索桥成为了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标志,见证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花江铁索桥也成为了贞丰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屹立在北盘江上向每一个参观者生动讲述着的伟大长征精神。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贞丰不仅发生了生死攸关、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抢渡北盘江”“兵出铁索桥”行动,还留下了许多鲜活的红色故事,“红军钟”“布依小伙送水”“甘蔗铜元”等事迹的流传,宣传了党的主张,撒下了革命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坚定力量。今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建更加美好的明天。贞丰的红色文化翩翩生辉,相似一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贞丰人奋进的脚步。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们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绘就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三、赓续红色血脉,花江当看今朝

80多年过去,红军在花江留下的战斗足迹以及和当地村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红军长征经过时播下的红色种子,如今正在这片古老而秀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照耀着小花江村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为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队员从退休老支书梁绍宇口中了解到,小花江村曾是江西至云贵地区的必经之路,嘉庆六年(1801年),祖先们从江西迁移到此生活,经过近两百年发展现在拥有108435人口)小花江村。这里深处大山深处,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这些都是阻碍当地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当时想要与外界取得联系、商品(如茶叶)交换只能靠“马帮”进行驮运,这也就成为后来的“茶马古道”,它也成为了当地村民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茶马古道的修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外面的联系。后来村民为快速便捷到达镇上,采用竹筏渡江。但由于渡江的危险性极高,后来修建了桥,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再后来乡村公路的修建使得小花江村发展得到重大的飞跃,直到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的通车导致小花江村的发展收到制约。现在,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花江村建成了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重走长征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尤其是正在建设的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将为小花江村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北盘江水奔流不息,从花江铁索桥,到横亘于关(关岭)兴(兴义)公路上的北盘江大桥、再到六安高速上的花江峡谷大桥,它们见证着历史、改变着命运、更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奇迹。

秉承红色革命精神,花江村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在红色精神的光芒照耀下,在道路、桥梁、水运串联互通中,曾经偏居一隅的花江村变得光彩夺目。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历史,带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来自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队员们发现了所学专业蕴藏的巨大价值,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初心、责任与使命。“要想富,先修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些铿锵的话语激励着广大土木学子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用技能报国,以匠心逐梦,让青春绽彩!


图文:土木工程学院“桥”见初心“匠“铸未来实践队

“桥”见黔路“筑”梦振兴实践队

编辑:编辑部冯玉丹

责编:龙钧乔 安廷炜

审校:张筱慧

编审:綦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