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张克蕊,女,1991年到1992年出任妇女工作,1996年当选村荷包村村委主任, 2005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马官镇率先成了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张克蕊多次召开村支两委会,健全了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从群众中聘请了监督员,村里的重大财务支出、项目实施、发展规划都及时向群众公开。如今,荷包村连续4年荣获全镇村级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被省、市、县授予“文明村”、“小康村”等荣誉称号,她也因此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2015年7月8日上午,,普定县司法局副局长王梅老师带领贵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李继林、苏晓梅、杨伟涛及刘盼四名队员赴普定县马官镇荷包村调研。当车辆渐渐驶入马官镇金荷村,迎面而来的是一条崭新而宽阔的马路;当车辆驶入金荷村村委会时,看到的是规范的办公室和宽阔的小广场和崭新的幼儿园,这些都归功于荷包村的女支书张克蕊。
十几年前的荷包村,地少人多,以传统农业为主,人均收入偏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荷包村主要以自主创业为主,务工人员相对减少,成为新农村示范基地。张支书一直坚定的认为:作为女性一定要自尊、自立、自强才能对得起社会和国家。作为一名女性村干部更应该自信,全心全意为村民谋福利,带领村民致富。张支书在出嫁前曾是一名能歌善舞的文艺青年,当上村干部以后,声音也嘶哑了,为了提高村民收入,每天跑项目、转落实,常常没有时间给丈夫做饭,她说“我们富裕并不算真正的富裕,我们的子孙富裕才算真正富裕,因此,我们必须给子孙后代奠定基础,荷包村要发展就必须新修一条公路,把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到县城以外去,真正带动农民的积极性”。荷包村修第一条入村公路时,有的村民因自己的土地被占用,甩手不干甚至与村干部针锋相对,阻止工程施工。为了让道路尽快修通,张克蕊舍小家为大家,把自己家将近1亩的土地调给了别人。张支书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感动荷包村的村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荷包村终于有自己的第一条入村公路。同时在县政府和乡政府的带领下,张支书带领全村修建沼气池、烟囱、分发电磁炉,荷包村通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硬化入村公路、通组路及连户路,贯通了500米机耕道,600余亩土地实现了机械耕作,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张支书常说我们要学会抓住时机。项目来了,实施得好不好是关键。“有了项目,就要抓住机会,落到实处,真正为村里发挥效用”。荷包村但是这条公路时间年久、且当时资金不足,每当下雨时节总是稀泥。张支书总为这件事苦恼时,机遇来了。2010年1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到荷包村视察工作,问张克蕊有什么要求,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是觉得寨子里的入村公路窄得很,来辆大点的车都不方便。害羞得很。”朴实的话,道出了这位女支书的心声。经过一年的努力,长2公里、宽10米的新村大道已经修通并油化,成为全县唯一一条平整宽敞的入村油化公路。现在荷包村已经开通直达县城的公共汽车,村民只需花一块钱就可以到县城,既方便有快捷。这是马官镇第一个开通公家车的村子。
现在荷包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流转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初政府为了鼓励农户住新房承诺每户贴率5万元,同时答应给荷包村村民担保,村民贷款修建新农村房屋样板房,现在政府因资金周转困难拿不出钱,村民不愿意贴利息而引发的矛盾。张支书主动挨家挨户给农户做工作,劝说农户先把利息付清,让村民相信政府会实现诺言。在张支书的努力下,部分村民同意付清银行利息。同时,张支书也很重视教育和村风民风建设。在教育上她认为基础设施是教育的重点,带领村民把原来的村委会办公室改修成为幼儿园,虽然只有100多名孩子,但是我们严把教学质量,将来一定有更多的生源。在村风、民风方面,对外来的不良风气进行整治,设立道德讲堂给村民普及道德教育,荷包村没有一个吸毒人员,属于典型的无毒村,因民风淳朴每年都获得政府给予“文明村镇”的荣誉。在普法宣传上面采取报刊、全市法律论坛、法律讲堂、广播宣传、电影下乡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荷包村主要的服刑人员主要是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两种类型,主要是发生在外务工人员身上。在未来的工作中,张支书想利用废置的房屋改建成类似养老院,给退休的老人提供住宿、医疗、护理、娱乐于一体的养老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同时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在张支书的带领下,荷包村越来越富裕,村民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张克蕊支书这种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