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胜利召开在贵州大学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会议盛况,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壮丽诗篇。
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阐释。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重在深化。“深化改革”高频出现,足见改革的决心与力度,改革战鼓再次擂响,“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做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指导教育新变革、新实践,为高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集成,重在落实。贵州大学将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当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刻领悟和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紧扣目标,重在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明确,答好发展之题,写好改革文章,体现在推动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要拿出勇攀高峰的闯劲、争创一流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促进派、追随者、实干家,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在新征程上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蓝图具有重要深远意义。特别是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一名高校党员干部,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下一步,贵州大学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勇担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坚定走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烨: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一次不负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望的全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认真学习研读了全会公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对未来无限期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赖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和制度魅力。“惟进取也,故日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决定了现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围绕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奋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名勇:构建现代农地产权制度,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关键路径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障碍是土地产权制度约束。因此,以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切实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巩固农地确权成果,做好农地确权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机衔接,构建现代土地产权体系;二是做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农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的有机衔接,让农地产权制度沿着有效路径持续演化;三是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设计耕地、林地、宅基地、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系统化改革;四是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实施机制,让农地现代农地产权制度小额取款顺利实施,为有效率的农业生产组织奠定产权基础。
贵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余吉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要目标和责任,也是亿万群众的呼声和期待,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极大地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塑造新时代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各项事业高水平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来临,中国式现代化也需要深刻融入、拥抱和引领这样的变革大潮中。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助于中国更快弄潮于这场新变革,为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更多、更广、更高的能力,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也能够武装保障国家安全的力量。
贵州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伍国勇:报告提到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开展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靠科学技术创新来支撑和实现。要加强以下方面的根本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机制推动下,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享受技术红利和改革红利。第一方面,需推进资源要素定价的科学合理性,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让市场在“水、能、电、气、碳”等领域的市场化配置,以市场供需决定市场价格。第二方面,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建立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的数字化、便利性、覆盖面和智能化,全方位提升发展效率,推动“效率变革”。第三方面,以共享经济及产权改革为抓手,让人民群众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得到实惠,优质的生态环境和高尚的生态文明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篇布局、把舵定向,科学部署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稳定。此次会议向世界清晰传递了中国将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真实立体地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有利于持续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凝结着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智慧,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探寻通往现代化的新路径。作为一名政治学教师,我将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向学生传递基本理论和知识,还注重培育学生的大格局观,培养学生知中国、爱中国、担大任的责任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满德: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法宝。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抓改革、扩开放、促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并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改革发轫于农村,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用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一法宝,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我们将期待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攻坚克难、破除弊端障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强农固本、乐业安邦,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夯基础、添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全社会翘首以盼。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任利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会议,对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我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理论武装、思想武装,时刻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着眼国家需求、社会需要,立志三农、献身三农,实学实干、埋头苦干,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实践,充分发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对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支撑作用,努力成长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青年。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青:“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发展与改革是时代的问与答。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遍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多方位提升了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与获得感。新时代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老百姓关心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在农村改革领域,土地产权实行“三权分置”改革适应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村“厕所革命”改善村居卫生环境与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千万工程”多方面整体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在持续深化改革中的声音越来越嘹亮。“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在深化改革新征程上,我们需坚定初心、久久为功。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杨荔涵:“立足关键时期,用好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征程上,新的伟大变革将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推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这是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举措。外国游客亲身体验了中国的现代化、便利性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善,这与一些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该政策为中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更好的平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这也展示了中国在不断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世界方面的坚定决心和行动。
来源:贵大新闻网
编辑:柳娜
责编:李翠
编审:龙晓雪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