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继文:“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 贵州大学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
编者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年7月1日,贵州大学党委行政组织开展了看望慰问老同志老党员活动。校党委书记杨未和校长宋宝安院士,先后来到李守仁、李祥、吴汉良等老党员家中,为2024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送上祝福和政治生日卡。老党员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近期,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光荣在党”系列人物报道,通过老党员老同志的自述、问答、采访等形式,记录他们的事迹。
熊继文,男,现年85岁,1973年11月入党,光荣在党50年。1964年7月在贵州大学工作,担任教授及正处级职务(植保系主任),直到2005年2月从农学院光荣退休。在学校,他是优秀教师和学者;退休后,他是扶贫顾问,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入党初心:“走好人生三步,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年近九旬的熊继文,个子较高,身材瘦削而挺拔,步伐稳健,身穿一件玫红色外衣。这位在教育战线上不辞辛苦地为学校工作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人,谈起过往仍然神采奕奕。
熊继文认为入党是人生中的重大事情,他坦言:“我认为人生的重要三步就是进少先队、入团、入党,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他自小便立志加入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以此作为向共青团乃至党组织迈进的初步准备,并深刻理解共青团与入党所肩负的主要使命与责任。学生时代,他怀揣着纯真的理想,希望为国家与人民服务。毕业之后,他满怀着提升教学工作的热情,很快便申请入党。他回忆起,那时加入共青团已属不易,而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倍感荣幸与珍惜。1966年左右,熊继文就已经填写入党志愿书。直到1973年11月9日,他才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熊继文小女儿出生的日子,这成了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日子。之后,他坚守初心和使命,坚定前行。
教书育人:“第一堂课一身汗”
入党初期,熊继文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学校推迟开学,而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挑战重重。此外,熊继文的学习经历颇为曲折,学习半途转了专业。从高中理科到大学农业物理专业,再到因国民经济被调整转至植物保护专业,专业跨度大,学习任务艰巨。在短时间内,他奋力掌握植保全部课程,于1964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毕业留校仅1个月,他就被委以重任,教授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面对众多师兄弟及同窗,他倍感紧张与压力。“首次担任教师对我来说非常不易,第一堂课我汗流浃背。”因此,他在课前反复演练实验,用心筹备上课内容。
熊继文践行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理念,并深入农村进行教学工作。农学院的大多数课程都注重在农村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半年后,学校便安排他单独带领学生实习,前往乡下实地调研,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那年,学校试验田的水稻病虫害特别严重,导致水稻无法发芽,产量大幅度减少。他迅速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他带领了将近20个学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生分散居住在4个寨子,每个寨子相隔四五公里,但他每天仍不辞辛劳地往返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试验田的产量超过了“土改”前的水平。之后,他又负责了学校的果园病虫害治理,通过科学管理,果园产量翻了两番,在管理前果园收获4万多斤,在他管理的第一年收获9万多斤,第二年收获17万多斤。
攻坚克难:“一个鸡干部一个鸭干部”
熊继文前期深耕教学,后期担任了11年的植保系系主任,其间兼顾教学、行政和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同时面临行政和教学的双重挑战。植保系规模较小,只有三四十名教师,却需要兼顾全校性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任务重。一些老师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加之物质条件匮乏,教师薪资微薄,不少年轻教师因经济压力纷纷离职从商,教学力量不断流失。尽管改革开放后工资有所增长,但依然难以抵消物价上涨的影响,工资购买力持续下降。“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一个鸡干部一个鸭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仅够购买一只鸡。”在困难时期,有的人不得不变卖手表来换取粮食和其他资源。熊继文作为系主任,不得不自筹资金发放课时费,以激励教师授课、确保教学质量。
后来,因为非洲蝗虫灾害引发国家对昆虫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基于他曾经的数学学习背景,学院安排他教授昆虫生态学。但因为缺乏基础,新课程的一切都要从零搭建。作为党员,熊继文勇于担当,克服困难,进修后成功开设并教授该课程。
退休余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在贵州大学大半生的教学生涯中,熊继文见证了贵州大学的分合历程及背后的辉煌奋斗。他提到,他曾有幸结识了1951年11月邀请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的陈述元教授,并向学校转述了陈教授关于学校应妥善保存毛主席字迹的重要嘱托。他亲身经历了农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从无到有、学科建设日益丰富多样的过程。1999年,熊继文已届花甲之年,但由于系内资金及人力短缺,他继续贡献力量。之后他担任行政职务至2001年,但仍以教学身份留任,在任教40余年后,于2005年左右从学校光荣退休。
然而,熊继文的工作生涯并未就此结束。自2005年至2014年间,他担任了贵州省扶贫办的顾问,不遗余力地发挥老党员的余热。他踏遍贵州山川,尤其是贫困山区,深入实地考察,致力于推广贵州马铃薯产业并攻克病虫害难题。在此期间,他不仅担任顾问角色,还积极参与雷山县的扶贫工作,为当地带去了实质性的帮助。此外,他还被农业厅及农科院聘为顾问或客座教授,促进马铃薯产业及农业技术的发展。从1964年至2014年,他始终坚守岗位,践行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承诺,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殷殷嘱托:“踏实工作,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
党员光荣在党的故事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激励后辈爱国爱党、不断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熊继文回望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70多年奋斗历史,真切感受到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指出,党员队伍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壮大到如今拥有超过9000多万的庞大队伍,这主要得益于党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熊继文对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共产党员队伍深感自豪,“我无愧于党,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无论是教书育人的工作经历,还是深入农村的实践经验,都让熊继文深刻认识到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不仅在于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中的担当与奉献。“我们去农村,如果农民们知道我们是大学教授,就会向我们询问具体的事情,我们不能一问三不知,并且我们的答复需要对他们有用,因为农民需要应用于实践。”他倡导党员应踏实工作、服从组织,教师党员更要在教学和科研中追求卓越,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服务党和人民。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他强调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时代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贵大新闻网
编辑:柳娜
责编:李翠
编审:龙晓雪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