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新华网贵州频道:心系乡土,不忘来路——贵州大学“横扫千菌”团队创制出20%噁唑砜类悬浮剂的杀菌剂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3-06-22   动态浏览次数:13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个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来自贵州大学的“横扫千菌”团队依托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校长宋宝安院士、宋润江教授和刘魁老师及李建专、蔡佳等9位学生共同组队。历时多年,经上百次实验,最终创制出绿色农药20%噁唑砜类悬浮剂的杀菌剂,助力绿色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实现农药减施增效。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色和质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仍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植物病原菌能够引起农作物遭受严重的病害,致使大面积粮食作物被毁,从而威胁产量,目前是仅次于真菌的第二类植物病害,具有发病快、分布广和难控制等挑战。几乎每种作物都有发生,通常会造成作物减产20%~30%。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环境气候的变化,特别是以柑橘溃疡病、水稻细条病和水稻白叶枯病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发病日趋严重,已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产量损失达50%以上。当前,与农作物真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相比,国内外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药剂相当缺乏,因此迫切需要绿色防护新技术。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团队在宋宝安院士、宋润江教授和刘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成长,指导老师们不仅关注项目团队成员们的科研进展,对于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参与科研竞赛等方面也非常上心。得遇良师,人生至幸。团队负责人李建专说:“面对科研,老师们认真且严厉,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们会竭尽全力为我们提供帮助。”

宋宝安院士给同学们上课

宋宝安院士带领同学们在田间调研

院士在指导同学们工作

团队学生负责人李建专介绍,绿色农药20%噁唑砜类悬浮剂的杀菌剂的研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在前期工作中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的没食子酸出发,通过结构衍生设计合成一系列新的衍生物,采用生长速率法,以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植物细菌性病害为测试对象,对部分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的EC50值在2.9-23.3 g/mL之间,具有很好的抑制病害活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合成研究,发现了甲磺酰菌唑和氟苄噁唑砜对水稻白叶枯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具有更好的活性,室内和田间抑菌活性都表现优异。前期实验表明甲磺酰菌唑有望获得农业部登记,成为候选新型抗菌药剂,并且氟苄噁唑砜已经获得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登记命名,两者都具有较好的产业化转化前景。“横扫千菌”团队正是依托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开发出了20%噁唑砜类悬浮剂的杀菌剂。从发现噁唑砜类悬浮剂的杀菌剂至今,不断有贵大学子投入到绿色杀菌剂的研发之中。团队负责人李建专说:“从一次次的试验到一条条的数据,再到一摞摞的资料,我们是在导师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的辛勤指导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所以我们团队成员要更加努力,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继续攻克难关,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团队成员认真观察活体实验结果

为国家作贡献,为百姓谋福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横扫千菌”项目团队的成员践行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为绿色农业落实到田间贡献着属于贵大青年的力量。

来源:贵大新闻网

编辑:吴静 李易城

责编:柳娜

编审:龙晓雪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