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新华网客户端:全国人大代表宋宝安: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力 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3-03-23   动态浏览次数:1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新华网贵阳3月9日电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就贵州大学聚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聚焦主战略,服务主定位等问题,新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

新华网: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请具体谈谈学校2022年在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强贵州大学”战略上做了哪些工作?

宋宝安:以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契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强贵州大学”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双一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贵州大学顺利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植物保护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目前,学校共有6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

坚持党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贵州大学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党委、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工党支部分别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全省唯一的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单位三级党组织全覆盖。贵州大学党建思政文化中心建成使用,成为学校新的红色地标。

图为工作人员在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算力中心巡检。新华网发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科技竞争力快速提升。2022年贵州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项,立项数较上年增长28%,直接经费增长20%,创历史新高,名列西南地区高校第三。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经费6472万元。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保持省内第一,全国高校第54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最高奖1项、一等奖8项。

贯彻人才工作新理念,汇聚人才磅礴力量。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和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新增高层次人才179人和国家级人才团队1个,其中,新增国家级人才14人,新增省部级人才26人,新增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实现了人才引进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抓思想引领,4个学院入选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的“三全育人”格局。抓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抓能力提升,2022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考率63.1%,上线率35%,继续深造率达34.95%。

新华网: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贵州大学是如何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大局的?

宋宝安:学校找准结合点,发挥集合优势服务农业现代化。采取“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派出400多名教授、博士和172名科技特派员,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70余个,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活动600余次,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27个,实现人才链、知识链、创新链顺利对接产业链。成立由校领导挂帅的1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工作专班,高质量开展15个省级特色田园示范点建设和5个省级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选拔十个技术团队进驻十个样板村,组织百名专业教师服务贵州农业产业,组织千名本硕博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十百千”行动。

图为宋宝安(右二)带领师生做科研。新华网发

突出关键点,强化创新驱动服务新型工业化。组建专家团队成立十大工业产业专班,健全专班激励考核机制;以“揭榜挂帅”形式,选派76个博士副总及其团队服务中小企业;选派102名贵大专家担任贵阳贵安科技专员;与贵阳市、铜仁市、黔东南州等地方政府以及茅台集团、贵州磷化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合作项目库,根据需求和进度滚动式实施合作科研项目。2022年,实施十大工业产业服务及其合作单位240余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00余项,参与服务企业的科研人员307人,服务全省龙头企业102家;推进实施项目455项,解决技术难题251项,研发新技术/新产品190项,培训技术干部786人,培育典型新品牌26个。

聚焦切入点,突出合作成效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强省会”战略。在15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完成313户住房改造。完成贵阳市花溪区十字街新型城镇化暨“三改”示范项目,南明区市东路周边老旧小区等9个村的村庄规划设计,已全部通过规划审批。组织专家制定从江县新城区规划,实时跟进搬迁点生态修复建设。与贵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40个合作项目;聚焦电子信息制造、新型材料、绿色农业等7大重点产业,开展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规划制定、项目合作等产业合作项目9个;依托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推进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筑创荟等科创与成果转化类项目15个。

新华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新型工业化作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能否具体谈一下贵州大学在服务我省新型工业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宋宝安:搭建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拥有大数据领域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研平台,部委以上重点科研平台数量占全省70%。2022年,获批的20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四化”项目188项,服务新型工业化项目136项,也是唯一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高校。近五年,学校以第一单位/第一人在工科领域分别获得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3项(占全省高校100%),贵州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4项(占全省高校93.3%)。

图为贵州大学党建思政文化中心。新华网发

构建完备的学科建设体系。工程学、环境学与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是全省唯一拥有工科ESI全球前1%的高校。目前,学校39个二级学院中工科有14个,工科招生本科专业为41个(其中2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工科在校生总人数占全校学生40%以上。10个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占全省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100%;有理工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有全省唯一的工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

培养大量高素质拔尖人才。学校每年培养工科研究生1800余人,占全省工科研究生的80%以上。每年培养工科本科学生3700余人。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学生继续深造率从10%提高到35%,在省内就业的大学生当中,超过60%留在贵阳贵安就业创业。连续三年获互联网+大赛金奖,培养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最美大学生”等优秀学生代表。

服务我省工业化发展需求。实现了工科国家高层次人才和标志性成果的从无到有,如贵州省工科院士零的突破(马克俭)、“金钉子”首次落户贵州、极低品位磷矿伴生碘国内首次工业化回收等等。与各市州及茅台集团、盘江煤电、磷化集团等十大工业领域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产业深度合作,组建贵州大学“十大工业产业团队”以及与省工信厅共同开展选聘76名博士教研人员,到企业担任“产业技术创新副总”,形成支持地方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的贵大品牌。

新华网:请问贵州大学下一步将如何聚焦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主战略、主定位作出新的贡献?

宋宝安:“十四五”时期,是贵州省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贵州大学将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精准发力,加大理工科学科体系建设。

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大汇聚。以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为重点,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培养人才,积极引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工科国家级平台培育力度,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奖项,强化专利转化,通过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解决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的短板。

图为贵州大学校园一隅。新华网发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强工科行动。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实施“强工科行动”,积极做好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等工程类专业博士点以及冶金工程等工学学位博士点的申报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贵州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提质。抢抓2023年“挑战杯”大赛在贵大举办的机遇,以“互联网+”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为着力点,修订与大数据等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机械等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数字经济、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相关课程模块,实行“学习+基地+实践”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培育跨界复合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用真成果解决真问题。围绕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实际需求,特别是我省头部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推动学校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深入校地、校企合作单位解决真问题。聚焦酱香白酒、现代能源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等重点行业,聚焦“强省会”战略,提升贵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成效,真正实现“人才链”驱动“创新链”,助力“产业链”提升。

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强化学科体系,特别是理工科建设,以大团队引领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更大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原文链接:http://gz.news.cn/2023-03/09/c_1129409152.htm

刊发时间:2023年3月9日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