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研室教工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中心工作,积极谋划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高质量发展举措,以“一聚两融”提升支部“三力”,同时,将思政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显现。目前,该支部共有15名党员,有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人才2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2020年,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项目。
聚焦组织生活主阵地,提升支部政治引领力
完善政治学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支部对标《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标准》《贵州省高校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点》和《贵州大学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持续夯实工作基础。学期开始,结合教研室全年工作安排,支委会研究提出全年工作方案和政治学习计划,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确定,初步形成支部、教研室工作“目标一致,方案融合,落实同步”的工作思路,形成有效持续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勤学习”“强宣传”“抓落实”为特征的思想建设思路,不断巩固思想政治基础,显著提升党支部组织领导力。
丰富理论学习形式。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基本要求,结合当前政治形势和高校工作实际,灵活采取集体学习、专题培训、座谈研讨、现场教学、结对共学等形式,综合运用书记领学、支委研学、党员自学等形式激发支部党员学习主动性。通过理论学习强化支部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来,切实促进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使支部党员、教研室每一位老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升级党建宣传手段。宣传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喉舌、利剑。支部不断丰富党建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办好“一室”“一栏”“一网”宣传园地。打造样板支部党员活动室,达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让工作室走廊的“空白墙”变成“党建墙”,推进党史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支部专门网站及时宣传支部党建工作动态与双一流建设、育人成绩。逐渐打造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支部动态的前沿阵地,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头脑。
融入立德树人第一线,提升支部组织向心力
创新教师思政工作。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牢教师队伍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支部在教研室职称评定、人才引进、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政治“首关”作用。支部践行党建引领下教师育人育德能力的提升,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支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组织举行“学长、学姐和你聊聊大学四年这些事”考研与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研室特岗教师,友情资助设立了教研室“溪山之星”奖励计划,创新本科生学习激励机制;组织本科生制作本科生毕业纪念视频制作,培育学生母校情怀与感恩之心。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进一步凝练学科及研究、人才培养方向,以“绿色高分子新材料制备与加工”作为教研室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特色,最终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力。全面落实专业核心、必修课程“1881”教育教学改革,即每“1”门课都要求进行思政与科技前沿结合,结合知识点至少凝练“8”个思政融合点,结合知识点至少凝练“8”个科技前沿融合点,要求发表至少“1”篇教改论文,强化思政、课程融合。组织本科生开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世界地球日”专业宣讲与科普活动。通过这些具体举措,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融合科学研究最前沿,提升支部业务攻坚力
提高科学研究质量。瞄准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充分发挥支部主体作用,创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36位知名学者、企业家来学校传经送宝;与企业联合成立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人才联合培养与实践中心;遴选企业高管及高级工程师为“产业导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协办、承办、主办国际国内会议,促进学术交流,开阔学生专业知识视野;实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落实研究生1人1会策略。以支部为主体搭建“产学研结合”桥梁,助推教研室在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能力显著增强,业务攻坚力显著提升。教研室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 余篇,有力推动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ESI 排名年进入全球前1%。
扩大人才集聚存量。人才缺乏是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痛点。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练学科前沿方向,力求打造在绿色高分子新材料创制与加工领域,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以事业吸引人才;通过购置高水平科研仪器设备、打造先进表征与创新研究平台,筑巢引凤,以平台集聚人才;打造公平、公正、务实,学术的良好工作生态,将支部和教研室建设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以环境育才。近2年,支部引进年轻博士6人,其中4人入选学校特聘“A”岗、1人入选特聘“C”岗;其中1人为中科院A类百人计划入选者。2022年,1名学校特聘“A岗”教授、年轻博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来源:众望新闻)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