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大人驻村贞丰 注入智慧活水 - 贵州大学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2022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第二年,贵州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宣六帮”工作职责,结合中央、贵州省各级指挥部下达的“指示要求”和“工作指令”,派出的贞丰驻村工作队在队长罗俊松的带领下,程振涛、刘玉高、庄菊花等13名博士在贞丰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助力贞丰县乡村振兴开局。
乡村要振兴 产业是基础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罗俊松入驻的永丰街道岩鱼村是典型的纯布依族村寨,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岩鱼村以种养殖业为重要产业,主要发展水稻和种桑养蚕两个产业,以加工业、纺织业、传统手艺等为辅。
罗俊松积极推进“校农结合”,促成了贞丰县与贵州大学后勤处签订《“菜园子”直通“菜篮子”——农产品供销合作协议》,促成了“贞丰县农产品优先”的“校农结合”帮扶政策,进一步为贞丰县农产品进贵大铺平了道路。同时,他主动将“贞丰四月李”、特色蔬菜等直接销往贵州大学后勤集团,送到了5万师生的餐桌上。
罗俊松还引入多家企业的力量,帮助岩鱼村建立了“岩鱼村蔬菜基地”;牵头申报并实施“东西部协作——优质水稻选育”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选出6种高质高产的水稻供村民选择性种植,实现精品水稻种植;打造最优质大米“岩鱼米”品牌,注册“岩鱼米”商标,目前进入创品牌化、扩大市场影响力、扩大知名度阶段;引入上海钱丽实业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共建“岩鱼村民族手工文创基地”,加强与上海钱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对接,扩大业务量,争取更多农户参与,增强创收能力。
“每次回贵阳,我都会用自己的私车运送800斤大米到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同时,将‘岩鱼米’做成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们的‘家庭特供米’。目前,反响非常好,正准备扩大到更多的学院,让更多的老师知晓并自愿接受。”罗俊松说。
思想有多远 就能走多远
花江村小花江组是位于北盘江畔的一个传统布依族古村落,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地地貌。这里曾是滇黔交通要道——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地理区位优越、自然风光迷人,堪称北盘江大峡谷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这颗“明珠”长期“养在深闺无人知”,变得黯然失色。
花江村第一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擅长红色文化研究的刘玉高博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他看来,小花江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做好项目谋划和整体长远规划。通过深入调研花江村的资源,基于花江村实际和坚持产业为本的原则,他确定“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明确以“小花江组的三产带动一产、以小花江组率先振兴带动花江村其他组发展‘林下+’经济实现花江村振兴乃至整个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
刘玉高联系了武汉一家规划公司核心团队驻村一周实地调研,积极参与黔西南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创建申报,对花江村资源及项目全面梳理、撰写科研报告。功夫不负苦心人,花江村规划拟定的两图一表一方案如愿通过了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评审;花江村获得了全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排名第一)。他主动联系对接东西部协作资金,邀请广东惠阳区人民政府代表到村考察,积极争取到东西协作资金265万元,将闲置的火箭军希望小学打造成了小花江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目前,不仅小花江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如火如荼,而且研学基地也基本具备了接待能力,累计已接待30余批次、600余名红色主题教育学习者。贵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先后与花江村签订了共建红色实践基地协议,贞丰县委党校更是直接将基地纳入了现场教学点,并在基地开展了主题班授课。
为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刘玉高联系贵州苏商联合会捐建花江村文明积分超市;与村支两委一道共同制定、实施村规民约。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卫生,他结合小花江组牛羊养殖较多的实际,通过发放铁铲、开群众会等各种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动员养殖户种草,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厅争取到黑麦草草籽近700斤。
为了聚焦产业发展,他积极回应群众的呼声,联系贵大地质与水文专家实地研讨李家屯落水洞问题,联系李子、红头竹荪、生姜、畜牧等方面专家给群众产业定向问诊,自费购买1000只土鸡苗分发农户开展林下养殖试验,多次用自己的私车帮群众到贵阳销售生姜(600余斤)和黑山羊。
为了村民的身体健康,他不断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并用个人私车接送村民到乡卫生所接种新冠疫苗,通过自己的热情和实干带动村民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此外,作为一名教师,刘玉高始终以振兴乡村教育为已任。
驻村以来,刘玉高已累计为平街乡中小学募捐到教育激励助学基金、体育器材、图书、文具和床上用品等在内的各类物资20余万元。
找准定位 久久为功
“驻村人员到达双峰街道冬妹村后,重点考虑的问题是村里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该怎么发展,这是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找准定位,久久为功。”双峰街道冬妹村驻村干部、动物科学学院党委委员、教授、博士程振涛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程振涛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把村里的各个产业整理出来,加以分析,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工作定位,持之以恒做成一个稳定的产业,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目前,在前期螺丝椒种植示范的基础上,冬妹村通过应用大棚育苗技术,开展早熟玉米种植(甜玉米),通过鲜食玉米种植,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农田产值。不同于普通饲料玉米,甜玉米以鲜食为主,生长周期会短于普通玉米,收获时玉米秸秆叶子依旧嫩绿,可以和村里黄牛养殖产业有机结合作为养殖业的青饲料来源,这既补充了饲草来源又提高了农田的附加值,形成种养结合、种养循环的良好局面,是一种成本低且适合百姓发展的产业模式。
程振涛说,要成功发展产业,人是核心。在产业模式确定下来以后,接着就是让村民学会如何发展。通过着重为村民提供技术帮扶,进行种养殖过程的工作指导,再对产品的后期销售给予支持,形成一个滚动的产业。
除了产业建设,程振涛还为冬妹村争取了2个项目,协调资金11万元,其中6万元用于村文化广场改建或新建桥梁,5万元用于村办公场所、村培训教室的建设。
产业有优势 发展更兴旺
茶学院讲师庄菊花博士驻村的地点是长田镇长田村,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寨,有774户3501人。得益于当地的土质和气候,长田村的茶产业发展具备了天然的优势,产出的茶叶品质非常好,加工出来的茶,易出花香、果香。
长田村的农户以种茶、制茶、销售茶为主。驻村以后,庄菊花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助力长田村坚定不移走适合当地发展特色茶产业道路。她不仅研制新茶,主动到茶园中调研茶园病虫害情况并告知农户做好防范,教农户做茶以提高其制茶技能,还主动协助镇领导,为广东惠阳区来调研的领导讲解长田茶,为村茶产业发展争取到440万元资金。
“长田村是县里面的重点村,从乡村振兴一方案两规划的申请书准备开始到现在,可以形容为像‘打仗一样’。”庄菊花说,“平时的具体工作是比较复杂、比较细的。但身在基层,就要识村情、访村民,走村串户,排忧解难,精准务实,才算不负群众。”
庄菊花表示,在驻村过程中,单位和地方各级部门持续关注长田村茶产业发展并提供了有效支持,很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得到了妥善解决。通过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建立东西部合作,建立的茶叶交易市场和茶青交易市场,茶农和茶企都得到了实惠。长田村春茶很早,吸引了各地的茶商,为开拓销售渠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当地的自然优势,长田村的茶产业依旧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步,庄菊花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加强茶产业链的相关培训,充分发挥产地优势,加工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好茶,充分将地方资源转化成再生商品,让百姓获益,让产业发展得更兴旺。
(来源:贵州大学公众号)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