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龙友华教授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0-11-27   动态浏览次数:781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全国先进工作者”,贵州大学龙友华教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贵州大学农学院优秀教师龙友华教授在现场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

龙友华(第二排右13)与贵州省其他受表彰人员

龙友华教授是贵州大学农学院博士生导师,已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现任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兼中国猕猴桃产业创新技术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理事。主要从事猕猴桃育种栽培、病虫害绿色治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行业道德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2004年至今,一直奋战在贵州猕猴桃产业扶贫一线,为贵州省猕猴桃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010年,在完成科学调研基础上,他义务为贵州省修文县编制了《修文十二五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科学指导下,2019年修文猕猴桃产业从原来8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6.7万亩,年产值近20亿元,跃居全国第四位,成为修文三张名片之一。修文猕猴桃已成为贵州猕猴桃产业领头羊,带动 20000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5年,在助力修文完成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后,他从贵州省修文县转战到贵州省息烽、大方、六盘水、安顺等地帮助农民发展猕猴桃产业。在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贵阳市特别困难村),助力息烽县石硐镇政府、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政府+金融+科技+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猕猴桃产业,帮助企业解决猕猴桃产业发展中技术难题,带动企业发展猕猴桃基地48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猕猴桃种植10000亩,助力大洪村低收入户脱贫致富,助力中康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带动农户334户,其中低收入户107户,涉及村民1500余人,2019年困难户人均收入达到15000多元。

十六年来,他潜心科学研究,主持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地方标准6项,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科研成果在贵州、安徽金寨、福建明溪、浙江江山、义乌、江西奉新、安远、四川浦江、都江堰、湖北赤壁等猕猴桃产区推广,足迹遍布全国猕猴桃产区,为我国猕猴桃产业扶贫提供了技术支撑。

龙友华常年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深入到农村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参与各类技术培训80余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近千人次,培训农民达10000多人次。同时利用网络、手机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及植物病虫害防治咨询服务,每年利用网络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诊断植物病害近百次,利用电话接受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咨询上千次。

龙友华走遍了贵州所有猕猴桃产区,从病虫害防治到栽培技术的开发,从品种的选育到后期的贮藏保鲜,他带领团队解决了猕猴桃产业的全流程难题,探索并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猕猴桃科学发展体系。如今,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贵州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猕猴桃产业从零星分布到今天的 50多万亩,果农收入从几年前的几百元,到今天的上万元。2019年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67.98万亩,排名全国第三。黔东南、黔西南、毕节、铜仁等地都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

“感谢学校及学院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这份荣誉凝聚着全校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有幸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大会,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我倍感兴奋,受到极大的鼓舞。”龙友华接受采访时说道。

谈及此次表彰,龙友华表示,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责任,他将以这次表彰作为新起点,结合实际工作,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立足教育教学工作,大胆创新,努力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造就一支学农、爱农、懂农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踏 实工作,苦干实干加油干,为“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贵州乡村振兴中奉献贵州大学的智慧方案。

原文链接地址:https://site.gog.cn/650003/10623664651340455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