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干部工作
“五联模式” 定点帮扶 创新扶贫显成效
发布人:org  发布时间:2020-07-10   动态浏览次数:1152


贵大新闻网讯 贵州大学定点扶贫点贞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贞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五年来,贵州大学紧紧围绕定点扶贫点贞丰县实际,不断丰富扶贫工作内涵,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出“组织联通、校地联动、产技联结、校企联合、院院联建”具有贵大特色的定点扶贫 “五联模式”,有力助推了贞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组织联通 党建引领脱贫

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夯实脱贫基础。坚持选派优秀干部开展驻村帮扶,着力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量,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全省开展“省属院校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明确贵州大学对口帮扶贞丰县,为做好帮扶工作,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对口帮扶贞丰县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为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落实扶贫工作主体责任。2019年,学校帮扶贞丰县由9个村扩大至14个乡(镇),学校立即调整和充实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校38个基层党委3个一组,组建14个工作组对口帮扶贞丰县14个乡(镇),形成了“3+1+1”的帮扶格局(3个基层党委组团帮扶,1名驻村干部派驻帮扶一个乡(镇))。明确目标和举措,确保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工作。

自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始终坚持实地调研定点扶贫工作。近年来,校党政领导到定点扶贫点实地调研,协调解决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30余次,各基层党委、各部门赴贞丰县各定点扶贫乡(镇)开展扶贫共计180余批次。同时,学校将定点扶贫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绩效考核重点内容,与各基层党委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要求及时实地研究解决帮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联络员制度,定期报送扶贫工作情况,为学校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支团在贞丰县北盘江开展“践行雷锋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团日活动.png

研支团在贞丰县北盘江开展“践行雷锋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团日活动

2016年至今,学校选派近20名优秀干部教师,其中7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贞丰县开展定点驻村帮扶工作。派驻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会、群众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及惠农政策,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帮助所在村制定完善发展思路和规划,督促各村的通村公路、通组公路、产业路、机耕道的实施等,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由于驻村帮扶工作突出,王彬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杨玻、罗志贤荣获2017年度省属高校系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优秀驻村干部”;陈勇荣获2017年度省属高校系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优秀村第一书记”、2018年度“黔西南州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度贞丰县“最美第一书记”称号。

驻村干部罗俊松帮助贫困户收割水稻.png

驻村干部罗俊松帮助贫困户收割水稻

 

校地联动 教育长效扶贫

贵州大学紧紧围绕贵州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定点扶贫点贞丰县展开校地联动,通过产学对接,教育帮扶、爱心捐赠等手段全面助力贞丰县脱贫摘帽。

近年来,学校党政领导和各学院知名专家教授多次赴贞丰调研指导,为贞丰县各帮扶村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扶贫政策、法治教育等各类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贞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西城社区开展脱贫攻坚文化宣讲活动和政策宣讲活动,培训约100人次;法学院在小屯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主题讲座,为镇中小学71名教师举行教学法讲座;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在者相镇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场景”的主题讲座,帮助纳孔村申报入选贵州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帮助白层镇进行“布依鸟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实现该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等。继续教育学院发挥人才培训优势,开办“贞丰县鲁容乡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升研修班计划”,为鲁容乡中小学培训40名骨干教师。国际教育学院联系优秀教育资源,为龙场镇初级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示范课,送课下乡,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阳明学院为小屯镇的中小学教师开展主题为“经典教育、通识教育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不仅让小屯镇的中小学教师拓宽了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能力,也创新了教育扶贫模式,开创了小屯镇教育脱贫攻坚的新局面、新亮点。同时,学校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博士村长、学生志愿者到贫困村开展支教支农、扶贫调研、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志愿服务。近年来,学校寒暑假社会实践到定点扶贫点贞丰县进行帮扶55次、研支团20人,博士村长实践团200余人。

法学院开展法制宣传调研.png

法学院开展法制宣传调研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爱心帮扶,捐赠定点扶贫点各类资金及物资价值130余万元。公共管理学院用自筹资金为贞丰县林用村购买了一套价值 1.5 万元无线广播系统,用于农民讲习所办公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农学院、外国语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城市规划学院、物理学院共同捐赠15000元,用于完善坡柳村图书室建设;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民族同胞心连心 大手拉小手”帮扶活动,将专门购买的大米、食用油分发给贫困村民;体育学院帮助中心校学校改善沙坪镇幼儿园及辖区三个小学的体育教学器材;烟草学院向贞丰县平街乡顶岸小学捐赠音箱、调音台、无线话筒、复印机等价值3万元的设备及现金1.2万元;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为珉谷街道委员会异地扶贫搬迁建立图书馆和打造价值30余万元的“一云一网一平台”电商平台等。


产技联结 科研优化脱贫

贵州大学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帮扶力度,积极为贞丰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扶贫地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实现输血更造血,确保脱贫不返贫。

自2016年起,学校不定期组织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赴贞丰县开展技术指导。近年来,围绕贞丰县“花椒、食用菌、精品水果、茶叶、糯稻、中药材、蔬菜、烤烟、生态畜牧”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各基层党委、各产业团队、各部门赴贞丰县各定点扶贫乡(镇)开展扶贫共计200余批次,帮扶涉及6740户共计25132贫困人口。酿酒学院秦礼康教授学科团队针对贞丰县花椒干制技术瓶颈,整合现代节能干燥设备企业,研制出一套贞丰花椒采摘、干制及储运技术在贞丰县两家花椒企业推广,并共同申报“贵州省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省内领先的花椒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与工程化技术创新平台;茶学院吕立堂教授团队组织专家长期对长田镇茶农、茶叶加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开展田间指导,并帮助贞丰县长田镇制定《茶叶科技服务园区技术方案》,帮助建立“中国金县黔西南贞丰茶叶交易市场”,吸引浙江、山东等省内外茶商30余家收购干茶,将贞丰县长田镇周围的春茶销售一空。

“输血”更要“造血”,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也是防止返贫和实现长效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贞丰县巷诺糯食基地,我校专家指导企业着力当地特色灰棕、糯米饭、糯米小酒等特色食品产业化开发为主体的发展规划;在贞丰县岩鱼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打造‘岩鱼香’优质水稻;在东妹村建成并投放4500尾鲢鱼、鲤鱼、青鱼鱼苗的养殖场;在对门山村建成3500亩高效益黄金芽、白茶基地和1000亩的坝区蔬菜基地;建成160亩两座光伏扶贫电站和48个食用菌基地大棚;在花江村建成2500多亩李子园,80亩“校农结合”蔬菜基地和300亩竹荪种植基地;在坡柳村建成300亩粽粑叶、500亩茶叶、300亩枇杷和50亩牛蛙养殖基地,成功申报“坡柳娘娘茶”地理标志产品;在巧年村建成150亩柑橘种植基地,270亩沃柑种植基地和600亩花椒种植基地。


校企联结 产销精准扶贫

校企联结,产销聚力扶贫是引入外力、激活内力,提升产业扶贫效率的重要举措。在扶贫实践中,贵州大学积极联合企业,组织产业扶贫团队赴贞丰县相关基地、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实地调研,产销衔接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贫困农户农产品销路,努力构建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定点扶贫的大格局。将食堂采购优先与贫困地区贫困户对接,使贫困户“菜园子”直通学校食堂“菜盘子”,开设贵州省内高校首家“校农结合扶贫农产品直销点”,努力打造贵州大学“校农结合”2.0升级版。近年来,我校食堂农产品采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农户2200余户,惠及贫困人口6200余人,扶贫采购总金额5000余万元,覆盖了7个地州市21个县42个乡300多个村(包括14个极贫县和20个极贫乡镇100多个极贫村)。学校后勤服务集团与当地合作社和贫困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采取“订单种植、订单收购”的长效帮扶模式,使贞丰县贫困户“菜园子”直通贵州大学食堂“菜盘子”,着力解决贫困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问题,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茶产业团队帮助贞丰县长田镇组建产茶贫困村集体合作社4个,指导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茶叶产业;动物科学学院运用科研+企业+农户扶贫模式,联系企业出资1亿元拟在者相镇建立6000亩现代猪场。此外,学校积极联系社会各方,充分利用校友和企业对定点扶贫地区开展有针对性地帮扶,利用培训业务搭桥,连接项目管理硕士(MPM)2018级学生及部分校友开展“魁北克大学• 贵州大学项目管理硕士( MPM )贞丰县鲁容乡帮扶活动交流会”,现场捐赠42500元;联系校友贵州恒忆畅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华向该乡贫困大学生捐资5万元;争取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价值3.5万元的教辅资料捐助,让该乡700余名小学生第一次拥有除了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料。在永丰街道,外国语学院携手公共管理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与上海钱丽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建立“文创民族手工绣基地”的《合作协议》,将当地特有蜡染、刺绣转化为经济效益,该企业捐赠近7万元的大米和食用油,捐建了一个靠家庭表现积分换取物品的“荣誉超市”。

茶学院“硕博服务团”对贞丰县长田镇进行技术指导.png

茶学院“硕博服务团”对贞丰县长田镇进行技术指导


院院联建 学科聚力扶贫

近年来,贵州大学针对定点扶贫点贞丰县各帮扶乡(镇)实际,实施“一院一品”行动计划。各基层党委均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并整合资源,形成了37个贵州大学助力脱贫攻坚“一院一品”典型案例,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建服务+科技支撑+企业合作”,全面助力贞丰县产业发展;经济学院打造“党建工作+脱贫攻坚一院一品+双创+专业模式+社会实践+互联网电商平台”模式,切实落实实践育人,助力脱贫攻坚;农学院“专家小院”团队带领“博士村长”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贞丰县北盘江镇黄豆产业和贞丰县沙坪镇尼罗村花椒产业问诊把脉。

茶学院深耕产业革命八要素,助力长田镇“制”出脱贫茶,指导当地政府采取“以销促产”的方式建成2600平方米的贸易与服务为一体的“贞丰茶叶交易市场”,先后对长田镇茶农、茶叶加工人员开展技术培训636余人次,茶农干茶售价平均每斤比去年提高40元,增收1120万元;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为贞丰当地企业提出了着力于当地特色食品产业化开发为主体的发展规划,并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贮运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针对贞丰县花椒干制技术瓶颈,研制出一套贞丰花椒采摘、干制及储运技术在贞丰县两家花椒企业推广,并共同申报“贵州省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贵州省花椒新产品研发发挥引领作用;计算机学院“智慧小镇”大数据管理平台,助力扶贫地智慧化管理,为龙场镇量身定制“智慧龙场”项目,投入200万元打造“智慧小镇”大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化工学院整合力量组团帮扶,为连环乡砂仁栽培技术、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以及深加工等提供技术支持。

药学院帮助贞丰县鲁容乡许妹组申请20余万元饮水工程款,协调解决60万余元路灯项目,20万元排污沟项目,10万元垃圾处理池项目;体育学院着力从改善贞丰县沙坪镇幼儿园及辖区三个小学的体育教学器材,指导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帮扶;医学院积极整合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技力量和资源优势,定期为贞丰县举办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科普讲学、健康防治等医疗科普活动;外国语学院联系外部资源引进企业,帮助岩鱼村建设“布依族民族手工文创基地”。

医学院实践队进村入户进行义诊和健康答疑.png

医学院实践队进村入户进行义诊和健康答疑

法学院发挥法治专家专长,多次深入纳孔村进行法治宣讲,共建“民主法治示范图书室”,帮助申报“民主法治示范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以旅游扶贫助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为纳孔村入选贵州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言献策;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珉谷街道西城社区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开展文化习俗转变、适应城市生活为主题的助力脱贫攻坚文化宣讲,助力易地搬迁社区工作;美术学院为贞丰县“盘江红”“盘江绿”进行品牌策划及包装设计,绘制出近500余平方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为贞丰县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0年3月13日,贞丰县委、县政府向贵州大学发来《感谢信》,向学校多年来对贞丰县脱贫攻坚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当前正值巩固脱贫攻坚、奋战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贵州大学将继续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的原则,继续加大巩固定点扶贫成效,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贵州大学力量。

文字/图片:对外合作处供稿

责任编辑:李辉 袁小宇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