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动态
高校应负起工业强省的神圣使命
发布人:orgman  发布时间:2015-06-23   动态浏览次数:18

来源:2012年3月29日《贵州日报》 作者:姚小泉

 今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提出贵州发展要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是从国家层面上对贵州大力发展工业、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的肯定和定调,统一了全省上下的思想认识,扫清了工业强省道路上的诸多争论和障碍。高校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在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理由。履行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和功能,担负起“工业强省”的神圣使命,是贵州高校发展的历史选择和动力源泉。
  当前,贵州高校服务工业强省战略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以及明显的学科综合优势的同时,也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能力不够高、服务层次不够深以及服务机制不够活等问题。应切实提高服务工业强省的能力和水平。

一、切实明确基本目标
  一是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成长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今后几年,是贵州实现“两加一推”的关键时期,也是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关键阶段。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要按照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做强、做精研究生教育,保证尖端人才的培养;做好、做实本科教育,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大、做优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适销对路、实践能力强、能够到产业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二是真正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聚宝盆。高校要从战略和机制上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和区域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瞄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技术关键,在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有新的更大的作为。一要成为全省知识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为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作出贡献;二要成为全省技术创新体系的大本营,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基地的合理布局,建设高校以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战略性高科技为目标的创新研发平台,以行业共性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三要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总领队,主动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
  三是真正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先导队。先进的科技教育来源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并在与世界的交往、融合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积极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今后大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地方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魅力。教育发展的比较优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为贵州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贵州高校,应该自觉地面向世界,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密切关注并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教育成果,大力加强和支持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国际往来,实现国际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使高校真正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四是真正成为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直面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战略与政策问题,提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对策建议,积极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推动地方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搞好区域合理布局,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努力创新根本方法
  更新办学理念。高校领导和管理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伟大创新实践中,要不断更新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在实现人类理想、引领社会潮流、主导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的科技工作者,也要更新观念,把研究方向与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将科学研究重点集中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上来,集中到贵州经济结构调整和未来重点产业发展上来,以此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增强责任意识。高校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资源。高校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为高等学校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主动跟踪市场变化,主动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主动投身经济建设和“工业强省”主战场;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适应为主动引导,变单一职能服务为全面职能服务,变松散型服务为紧密型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
  找准服务定位。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就服务的途径来说,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等。就服务形式而言,包括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高校要立足于自身的实力,既要主动积极,又要稳妥求实。要客观地估计和分析本校服务的实力、准确地把握可参与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研能力状况,找准定位,量力而行。
  强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不仅能够提供教育、科技服务,还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高校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从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并重、以质量提升为重点转变,从个体自发合作方式向自发与组织相结合、以有组织合作为重点转变,从项目合作为主向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相结合、以长期战略合作为重点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适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以导向性合作为重点转变,逐步形成具有贵州气派、贵州风格和贵州特色、体现学校个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着力建设高水平大学。要适应贵州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全新战略部署,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大势和企业发展需求,继续加大对大学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和政策扶持,尽快建成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为指导,重点加强对大学校园、学科、师资的建设规划,推动建设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学校;要重点扩大研究生规模,提升人才和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力度,突出办学特色,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
  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要牢固确立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工学结合、双证书制、“订单式”培养等模式的改革试点,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要不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调整课程设置,完善高校课程体系,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加快培养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和高技术类创新人才;要努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教学的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着力打造高科技团队。要结合贵州新型工业化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下大功夫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和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要以创新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以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走出汇聚学科队伍的新路子,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保证贵州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能准确把握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高新技术的前沿。
  着力构建高效率机制。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使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世界水平,使学校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要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发展规划,以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为依托,培养和汇聚高水平人才,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积极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填补战略前沿领域的学科空白,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着力实现高效益合作。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研发人才优势,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去,依托企业的灵活机制和研发经费,通过项目委托、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办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探索科技成果应用的有效方式,形成同企业“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要不断加强高校科技园、技术创新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校为创新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社会资金与师生科技知识相结合、共同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平台,着力增强合作效益。



返回顶部

主办: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维护管理:中共贵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org@gzu.edu.cn 网站设计:兴乾盛科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