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深处的歌声——山歌歌会

发布者:cylman发布时间:2022-07-24浏览次数:70


团委网站讯(记者 潘启巧 报道 摄影 )719日,农学院少数民族文化王牌实践队的队员对天柱县地区的少数民族——苗族进行了走访式调查。这一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气息下的乡村生活,让年轻一辈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传承之心。


719日上午,实践队员开始了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坌处镇的村子进行走访,其中主要是对雅地村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调查了解。实践队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走访对象都是老人,因此队员更多地了解到了当地老人日常生活中的苗族习俗和传统文化。村子里生活的村民大多都是用苗语交流,但随着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能用苗话与人交流的新一辈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首先,实践队员采访了潘爷爷,他对于解答实践队员的各种疑惑有着很高的热情。作为一个在这个典型的苗寨村庄里生活了七十余年的老人,他给实践队员讲述了苗族人的一些生活习俗。例如: 苗族向来有祭树的习俗。每逢重要苗族节日,雅地的村民都会带着祭品到村里的古树下祭拜,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安康,希望大树神灵护佑小孩健康成长。同时,潘爷爷也向实践队员分享了他十分热爱的山歌。说到山歌,大部分老人都比较喜爱的,他们平时唱最多的便是苗歌或侗歌。除此之外,潘爷爷还说在夏季会开展很多场歌会,在歌会里他们都会和好友对山歌,并一起唱三国”“唱说唐”“穆桂英挂帅等。其中说到歌会,就说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十八寨歌节。

四十八寨歌节是流传在贵州天柱县境内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民间歌会,包括13个歌场。当地的人们称参加歌会为赶歌场,每个歌场每年赶一次,从农历三月开始到九月结束。每到集会时间,山坡上、公路旁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在平时生活中虽然苗族讲苗语,侗族讲侗话,但在四十八寨,唱起歌来,却一律只能用侗话唱,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唱习惯。部分妇女去赶歌场时都会穿上他们的少数民族服饰,她们穿上喜爱的民族服饰聚集在一起,相互对唱。潘爷爷说这也称为扮侗。同时,潘爷爷将家中仅有的扮侗服饰拿出来给实践队员展示,并将曾经老伴扮侗时的照片拿给实践队员欣赏。随后,潘爷爷讲解到扮侗服饰里的勾勾鞋是全手工缝制的,一针一线地缝制十分不容易。制作好一双勾勾鞋,工序十分繁琐,从第一步做衬布开始,然后要裁剪、绣花、贴夹里,还要上边、缝合,到最后纳鞋底,才算制作完成。这双勾勾鞋的绣纹是吉祥图案,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的掌握并不广泛,他们延续着曾经老一辈的感情传达方式——唱山歌,并以这种方式在干农活后来放松身心。然而随着城市打工热潮的兴起,一些男女青年相继外出打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青年愈来愈少,断代现象已然出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举步维艰,所以新时代青年必须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