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贵州大学团队——智云助手,笃“行”不怠

发布时间: 2023-12-01 |  查看数:420

  他们是一群来自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逐梦青年,以奋斗为弦,理想为谱,不断艰苦拼搏,脚踏实地,在“永不放弃,攻坚克难”的信念下奏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乐章。故事落下帷幕,他们凭借着“基于一段式目标检测算法的疲劳驾驶智能识别”方案成功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擂台赛擂主,生动地体现了贵大学子“仰望星空立大志,止于至善明大德,博学笃行成大才,脚踏实地担大任”的拼搏精神。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团队,看看他们背后的故事!

团队介绍:

  指导老师:崔允贺、申国伟、王丽会

  团队成员:付玉杰 、秦君鹏 、邓帅 、王平峰 、梁燕波、吴绪辉 、周敏 、王桦楠 、王明航 、郭子润


图片


作品展示: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近年来,由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而市面上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仍然存在着终端算力不足和云端数据传输延迟等问题,得益于华为5G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提出“智云助手——基于一段式目标检测算法的疲劳驾驶智能识别方案”。“智云助手”可以通过收集检测司机驾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对模型进行增量训练,提升模型精度。当车主出现疲劳驾驶行为时,智云助手会进行语音提醒并发送短信至亲人,为车主的出行保驾护航。


图片

比赛现场

团队负责人付玉杰表示,“确立选题后,我们一直在找寻创新突破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而‘端端协作’‘端云协作’相结合是我们整个方案的两大创新点。赛题背景下,当端侧算力不足时,通过调用云侧算力实现端云协同,是可以完成大多数疲劳驾驶检测任务的。但是当端云连接不稳定、云侧算力不充足时,检测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我们团队提出了‘端端协作’,即当端云协作无法进行时,车与车之间可以达成协作,共享各自的算力资源,帮助有需要的车辆完成相应任务。第二大创新点是‘端云协作’,我们将云端拆分成中心云与边缘云,两个云端既独立处理任务又通力协作,达到效率应用的最大化。”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他们不忘初心,坚持创新,既践行了“挑战杯”的宗旨,又展现了中国有志青年的创新潜能与创新活力。


图片

团队成员在工厂学习

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工作

图片

作品展示

同舟共济,并肩前行

该项目取得佳绩,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共同协作及通力配合。团队成员均表示,崔允贺老师、申国伟老师、王丽会老师为该项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疲劳驾驶检测的模型才能不断优化,团队才能取得好成绩”。从最初的算法雏形到后来的端端协作、端云协作的系统优化,从开始的一筹莫展至最后的熟稔于心,这艰难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团队提供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悉心打磨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点,直至成熟的方案形成。

 指导老师崔允贺讲到,“本次挑战杯参赛过程中,团队齐心协力,所有同学既各司其职,又互帮互助,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尤其是付玉杰和秦君鹏同学,更是很好地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有这样一支队伍,我觉得很欣慰。”

团队成员秦君鹏谈到“我们的项目首先要训练疲劳驾驶检测的模型,其次要把模型转换格式部署到华为开发板上,这是硬件设施部分,最后还需要做PPT和视频去汇报,因此团队依照模型训练、硬件部署及汇报展演三部分进行分工协作。” 逐梦道路上,团队曾在复赛作品的系统评分上出现瓶颈,分数多次卡在80分左右难以突破,但是团队并未就此放弃,而是集合起来反复精雕细琢参数,齐心协力提高模型性能,最终取得了突破,分数提升到90分以上。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纵使面对来自顶尖高校的强劲对手,他们也能挺立潮头,锤炼己身,攻坚克难,在乡土激荡起了“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的铿锵足音!

图片


团队接受采访

青矜之志,笃行不怠


谈及本次比赛给大家带来的收获时,团队成员表示,这次“挑战杯”竞赛是他们人生中宝贵的经验财富,团队负责人付玉杰说,“比赛过程的价值远远大于获奖本身,这次比赛每一个人都获得了成长,我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都有所提升,‘超越自我’,这是竞赛的意义所在”。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挑战杯”的内核并非竞争本身,而是贵在挑战,超越自我。贵大学子应赓续拼搏精神,在笃志好学中积蓄逐梦未来的力量,在攻坚克难中保持勇往直前的勇气,在锐意进取中提升自我创新的能力,超越自我,挑战人生!



文字:卢思羽、蒙荣莎、赵青青

照片:王骁、牟佳辰

来源:贵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宋   丹

校对:任欢欢

校审:冷青轩

编委:刘 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