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学科“小特色”激活乡村振兴“大产业”【贵州大学农学院】

2024-07-16    14


    贵州大学农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农业的新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建设高质量新农科服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上来,积极探索党建促工作新方法,培养新农科人才,结合学科自身优势,创新科学技术,助力全省乡村振兴。

    发挥党建引领建立“党建+专家小院”模式。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更多年轻教师、专家学者深入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在学院党委的带领下,由“首席专家+骨干教师+博(硕)士研究生+乡土人才”共同组建的“专家小院”应运而生。通过党建引领,由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领衔组建起核桃、猕猴桃、中药材、蔬菜等产业专家团队,实现专家和小院,小院和政府、企业、农户紧密联结,在助推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培养乡土人才和校内科技人才。“专家小院”从最初的核桃、猕猴桃、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小杂粮等6个已扩展辣椒、花卉、食用菌、刺梨、蜂糖李等13个。因成绩突出,2021年,学院党委先后被中共中央、贵州省委、省教育工委分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围绕粮油安全和特色农业优势建人才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教60人,副教授55人,具有博士学位1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2.1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2人,省管专家1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4人,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奖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00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309人,硕士研究生637,博士研究生59人,为建设高质量新农科,服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学院围绕粮油安全和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需求,以8个省部级创新人才团队为基础,组建了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食用菌和水稻5个产业技术团队,持续打造水稻、玉米、大豆、特色粮油、核桃、蔬菜、中药材、猕猴桃、辣椒、食用菌、刺梨、特色花卉等12个人才团队,强化团队建设和引领,凝心聚力服务贵州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强大科研力量支撑农业产业现代化。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10个,省级人才基地8个,新建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食用菌研究院、蔬菜研究院、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酒用原料产业发展研究院5特色产业科研平台。近年,学院紧紧围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的科技需求,承担科研项目737项,总经费2.2亿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3项;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258篇,其中SCI收录682篇,主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28部;培育新品种13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项。陈祥盛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地区天麻、三七等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批,立项经费7560万元;潘学军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云贵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贵阳)”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实现了贵州省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圃零的突破龙友华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贵州高原地区优势特色农业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批立项经费1072万元张万萍教授领衔的“贵州省高原特色蔬菜绿色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获批建设。高质量科研平台和科技力量支撑农业产业现代化。

    创新“产-学-研-用”帮扶模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依托各类科研项目及技术成果,聚焦贵州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创新“产”帮扶模式,用人才链、知识链和创新链去对接乡村产业链持续推进“十百千”行动,围绕榕江忠诚镇乐乡村、修文六屯镇大木村、黔西新仁乡化屋村、凤冈进化镇临江村和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等10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100余名专业教师组成“百”工程乡村振兴服务战队,千余名本硕博学生服务1000余个乡村。36位科技特派员助力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国家级科特派2,省级科特派技术团长3人,1名专家连续3年评为优秀;2青年博士到贞丰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贵州省2022年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中,学院教师聚焦粮油、蔬菜、辣椒和中药材等产业,建核心示范1万亩,辐射20万亩,解决技术问题90个,服务覆盖乡镇75 个、行政村296个,各类培训157场次64万人次,3个团队和7人在“揭榜挂帅”和“基础性榜单”考核为优秀等次承办历次贵州省“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培训,每次培训450人次。融入国家种质资源调查与土壤普查行动,分赴9个县(市)40个乡镇90村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深度参与全省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培训队伍,开展审查校核、进行调查采样,全方位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还通过“博士村长”和“暑期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全院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为贵州乡村振兴和“强省会”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获社会“点赞”。以农学院党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多个集体和个人先后荣获贵州省省政府颁发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奉献奖”“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近两年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290篇,其中二区以上182影响因子大于102本科生深造率连续4年达到55%以上,2023年达到61.74%,英语四级过级率达到59.3%,六级过级率14.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竞赛中,我院学生连续多年荣获校、省和国家级奖,参赛数和获奖数逐年攀升榜单内竞赛获省奖73项,国奖15项,其中生命科学竞赛获一等奖1;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均能荣获省级评比所有奖项。农科学子获得贵州省委书记和省长点赞,获得地方政府和农民点赞,相关事迹被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天眼新闻等媒体报道。


编辑:韦锋、陈怀育

责编:赵鹏

编审:刘颖


Copyright 2019 贵州大学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一88292285 传真:0851一88292285 Email:cdo@gzu.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