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贺飞:做“大国重器”守护者,与中国隧道掘进机共成长

来源:校友会  作者:  编辑:贵州大学校友网  日期:2024-09-18  点击率:10  [我要打印]  [关闭]

人物简介


贺飞,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2003 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校友。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 心副主任、掘进机研究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核心成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设计研发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国家 863 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多个重大科研课题项目。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南省专利奖、中国好设计金奖等。

列车飞奔穿过座座大山,地铁匍匐奔跑在城市地下,这些隧道的建成,都要归功于“地下蛟龙”—隧道掘进机,它拥有施工速度快,安全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一次成洞,不受气候影响等优势,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贺飞和这些隧道掘进机打交道的十余年,是国产隧道掘进机实自主研发,走向国际化的十余年,也是他实自我突破,不断成长的十余年。

 从菜鸟到设计师的转变”


作为国之重器,隧道掘进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涉及地质、土木、机械、液压等多门学科技术,有上万个零部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业内习惯将用于硬岩隧道掘进的设备称为TBM,将用于软土、复合地层隧道掘进的设备称为盾构机。作为施工利器,隧道掘进机核心技术一直以来被国外垄断,常面临进口价格高、服务不及时等情况。

2002年开始,国家将盾构技术研究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8年,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中铁1号”成功下线,而这也给刚入职中装备集团几个月的贺飞极大的震撼。“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盾构机成功了!这太令人振奋了!”贺飞说。中铁装备早期创业者的奋斗历程让贺飞敬佩不已,也在贺飞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此后,贺飞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盾构机上,他全程参了中铁2号至中铁28号的设计研发,同时,还参3台国外品牌盾构机的组装,负责国外进口件的存储、查找、指导安装等工作。“没多久,我伸手就知道螺栓的长度大小,什么零部件有什么功能、在什么位置都一清二楚。”贺飞说。

2009年,贺飞参了应用于重庆项目的9台硬岩盾构机的设计研发,除负责后配套设计外,还承担了打图、叠图,指导生产、制造、组装服务等工作。“经过这一仗,感觉自己真正实了从菜鸟到设计师的转变。”贺飞笑着说道。

 “2008年第一台盾构下线至今十多年,我们完成了装备中铁,装备中国,装备世界。中铁装备出口30多个国家,公司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贺飞自豪地说。为了不停突破创新,贺飞带领团队追寻第一代盾构人那样,在恶劣的环境中,研发的设备丈量祖国大地,穿梭大江南北。


 克服困难是我工作的常态”


随着我国盾构完成从进口到自主研发创新的蝶变,盾构机成为大国重器的象征,高端制造的名片,贺飞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

盾构技术相比,硬岩掘进机技术复杂度更高,通常,盾构机施工埋深在100米左右,但硬岩掘进机则需要埋深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大埋深、长距离、岩石强度高等施工条件,对设备的可靠性、适应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之前,国内没有自主生产的硬岩掘进机(TBM),面对国家战略性和市场需求,作为硬岩掘进机(TBM)研发负责人,贺飞及团队面临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履约的问题,以及设备到场能不能用,因为我们都是必须一次成功,没有实验的机会。

由于缺少经验,贺飞及团队多次奔赴新疆、重庆、辽宁等地项目场测量、分析,搜寻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一遍遍反复设计论证改进,在上千次的设计方案中找到了最优解决途径。2015126日,在团队成员日夜奋战180天、绘制3万多张图纸后,直径8.03米的硬岩掘进机“永吉号”成功下线,这使中国在硬岩掘进机领域突破国外核心技术掣肘,标志着我国硬岩掘进机技术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

在十余年的工作中,贺飞作为TBM新领域应用的探索者,解决了整机小曲率转弯、新型联合支护等关键难题。他主持设计首台超小转弯半径硬岩隧道掘进机——“文登号”、国产首台大倾角(39°)斜井硬岩隧道掘进机——“永宁号”等硬岩隧道掘进机10余台,成为蓄能电站洞室群TBM工法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主持设计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硬岩隧道掘进机等30余台,为煤矿、金属矿山等领域提供了新工法、新装备,施工速度提高3-5倍。贺飞经常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克服困难是他工作的常态,他说,“我不是一个守成的人,过一个坎,上一个坎,丢一个坎”。在他看来,大山、童年艰苦生活带给他的韧劲。从“一无所有”到“小有成就”,没什么怕失去的,面对采访,他笑着说:“是家乡给我托了底”。


 读书改变命运是真实的”


重返母校贵州大学,贺飞感叹道,“对农村人来说,读书改变命运是真实的”。1984年,贺飞出生在贵州石阡县青阳乡露溪村,从小学五年级起,他每周都要炒一罐咸菜或辣椒,背着大米,跋山涉水到山的另外一头求学。从村子到乡镇,到县城、到省城、省外、再到国外,贺飞靠着读书学习,让自己一步步走到更广阔的平台,选择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贵州大学在当时还是很难考的,而且是贵州最好的学校”,这是贺飞当时选择贵州大学的理由。选择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则是出于名字的“高大上”和对掌握一门“吃饭技术”的需求。贺飞坦言,大学时期的他对人生的规划就是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走一走。中铁隧道集团在招聘时说“施工单位,不排除两到三年换一个施工地方”,对于贺飞而言是个极大的诱惑。意想不到的是,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位于河南新乡的中铁隧道制造公司也就是在的中铁装备集团前身,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待就是十多年。虽然两到三年换一个城市生活的愿望没有实,但他深耕隧道掘进机行业,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隧道掘进机技术难关、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实了隧道掘进机技术从最开始的“直来直去”到“会拐弯、能爬坡”再到“能上能下”的突破,这让贺飞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回到大学时的校园,贺飞也会漫步校园小径,闲游花溪公园、黄金大道,回忆大学时紧凑的课程、同学一起上课的场景、老师的严厉,苦学CAD制图的时光……


  富矿精开,把资源挖出来、

把道路挖出去”

奋斗不忘桑梓地,工作在外多年的贺飞,一直将如何用自己的技术反哺家乡记挂在心头,当他谈到自己的工作如何助力家乡发展时,贺飞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光芒。

在他看来,“富矿精开”是基于贵州有资源,实矿产资源利用最大化,是为贵州量身打造的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富矿”实“精开”需要技术创新、产业提升来助力,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实创新性发展,在发展道路上获得一种新质生产力。

贵州地区的煤矿多数属“煤瓦斯突出矿井”,加之普遍存在煤层埋深大、地质构造复杂、围岩富水、溶洞多发等不利因素,致使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开采工作难度极高。可以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石巷道开拓成为削弱煤矿业投资收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使用掘进机前,传统的人工钻爆法每月只能实120米左右,在采用矿用TBM效率则可以提高三到五倍。

2020510日,贺飞及其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贵能一号”TBM正式下线投产,标志着我国煤矿巷道机械化、智能化施工迈上了新台阶;202210月,由贺飞及其团队研发的“凉都号(中铁1200号)”TBM正式下线投产,针对西南区域瓦斯治理巷道掘进距离短、转场次数多、地质复杂变化快等工程难点,创新性地搭载了液压驱动系统、智能化锚杆钻机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了TBM在瓦斯治理巷道应用的针对性及适应性。

目前,由贺飞及其团队研发的矿用TBM已有5台设备应用于六盘水、纳雍等地区矿产开采中。针对西南地区地质情况复杂,瓦斯灾害严重,瓦斯治理工程施工难度大等地质特征,贺飞及团队对TBM整机进行针对性设计,在超前地质探测、刀盘开门、分区支护、复杂地质适应性支撑、整机集成化、机动性等方面作特殊考量。“每次回到贵州,看到我们的设备正运转施工,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就感到非常自豪。”贺飞说。

而此前,贵阳地铁三号线、花果园等多个斜井通道均采用了贺飞及团队研制的产品。未来,贺飞将继续创新研发技术、设计好的产品,助力贵州省“富矿精开”,为家乡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


 认识自己,坚定自己”

在谈到给学弟学妹建议时,贺飞讲到“能力决定一个人的下限,机遇和运气决定一个人的上限”,机遇和运气可遇而不可求,而能力需要的职业知识和素养则是我们大多数人是可以通过努力把握、抓住的。他认为,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应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多去寻求锻炼的机会,事上学、心上练,要肯在一件事情上下长功夫,终身学习,善于打开视野和思路,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那条最拥挤的道路上。


文字:方永琼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道霞

责编:孙琨懿 杨迤然

审校:赵   鹏

编审:刘   颖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