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记林学一流学科特聘教授(A类)岗位戴全厚教授​

来源:校友会  作者:  编辑:贵州大学校友网  日期:2019-10-27  点击率:10  [我要打印]  [关闭]

人物简介

戴全厚,1969年生于陕西省,教授、博士、硕导、博导,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方面的科研与教学。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19957-20039月在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院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39-20067月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院客座高级工程师;2006-2008年任贵州大学副教授、校聘教授;兼任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院客座研究员;200812月破格为教授(四级),20141月晋升三级教授。现在贵州大学林学院工作,于2019年被聘为贵州大学林学一流学科特聘教授(A类)岗位。 有着这般成就的学者,本以为至少是会有些严肃的,谁知敲开门,映入眼中的却是一张十分和善的笑脸。“欢迎欢迎”,戴教授微笑着与我们一一招手示意,哪里有半分架子可言。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谈及当初是如何与这个专业结缘时,戴教授回答到:“在专业选择上,我完全是被动的。”他笑着说:“甚至到如今,我也并没有特别热爱我的专业。”这不免让人感到奇怪,若不是兴趣和热情,那又是什么支持着他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了数十载?

戴教授谈到,其实自己最心仪的专业方向是数学,而对于自己所研究的水土保持方向,他笑谈道:“自己本来就是农民出身,读书就是想走出大山,不曾想又回去了,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可惜当年不比今日,作为被调剂到水土保持专业的一名学生,在转专业政策尚不完善的彼时,他便只有安心地在这一专业学下来。可尽管是这样,戴教授也从未放松过在学业上的一丝一毫。

在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院工作数年后,戴教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有趣的是,当初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他一度想重新选择一个专业,当时的意向是去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听着挺高大上吧?”我们都笑着点头。“我当时也这么觉得。可我大学老师说这专业太高太大,而且说我在水土保持方面已经干了这么多年,又何必放弃呢。”戴教授口中的这一番来自当初大学老师的教导,似乎揭开了他在水土保持专业一待就是三十余年的原因的一角。

诚然,以缘分一词来谈及戴教授和水土保持专业的关系恐有些勉强,称之为无心插柳或许更为合适。在为何选择来到贵大这一点上便更是如此——除去在贵大有博士点这一原因外,戴教授提到家庭因素也是他来到贵大并且再未离去的一大原因。

可谁也不曾想过,戴教授当年一番无心插柳,到如今,贵州大学的水土保持专业已经称得上是绿柳成荫。作为贵大水土保持专业的第一位博士,戴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专业领头人,在他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水土保持专业正变得越来越好。就在今年,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专业已经开始招收博士生。

相信当初恐怕不会有人料想到,当年中国科学院土壤学专业中一名普普通通,甚至对自身专业并无太大兴趣的学生,如今却将一所国内211大学的水土保持专业建设的如此枝繁叶茂。

少壮功夫老始成

在谈到专业建树的时候,戴教授谈到的最多的两个字是“机理”,“我们现在仍然是在做机理研究,实际应用还很少。”戴教授如是说。但即便如此,他和他的团队已然取得了很多成果。近年来,他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具有二元三维空间结构的喀斯特环境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方面取得突破,为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理论体系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发展完善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理论。“做研究,做实验总是不断重复的嘛。说是困难也算不上,不过就是一直做下去而已,总会有所收获的。”戴教授半似回忆,半似教诲般的说到。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实在过于复杂,实地研究的难度很大,戴教授与团队成员几经思索,终于想到运用了野外调查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例如在土壤地下孔(裂)隙流失方面,他们用叠加的钻孔钢板来模拟贵州喀斯特地貌的野外环境,这种装置和研究方法是他们首次提出的,目前该装置已获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对这种研究法也正在不断完善中。

提及贵州省在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重建方面的情况,戴教授谈到,贵州在进行常规举措如退耕还草还林,封山育林,栽种经济林的同时还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当地人在这方面的理念问题。很多人不明白这些举措对于生态恢复重建方面的重大作用,只是单纯觉得几年下来看不见经济成效便失去信心,认为还是耕田更为稳妥,所以很多经济林在栽种几年后便被重新砍去再度成为耕田;二是重栽植,轻管护的现象十分严重。言语至此,戴教授也是十分无奈,他给我们介绍到:“要对经济林进行管护,需要许多的程序,如修枝、梳花、梳果、套袋、分选等等。很多人在这方面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而且觉得做这些工作太浪费劳动力,于是便造成了重栽植,轻管护的现象,使得经济林也发展不起来。”

与戴教授初到贵州之际,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工作极为薄弱的情况相比,这些年在国家的重视以及在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有了一定效果,但整体还是偏弱、,特别是重视不够。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戴教授说这话时显得有些语重心长,但他的眼里仍旧充满着希望。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把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这一句诗用在潜心研习几十年的戴教授身上再合适不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名优秀的学者、教师,除去自己能够在专业建设上有所成绩外,更重要的,他能够做莘莘学子的引路明灯。谈到对本科生的建议,戴教授竖起一根食指,说到:“一定要先做到这个”,接而又竖起大拇指,说:“再努力向这个奋斗。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认真的学习态度。做好自己,尽力而为。我不敢说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坚持到最后总会有所收获的吧。同时,学习氛围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学习的场所就只是学习,这样肯定最好不过了”。

戴老师的学生说:“戴老师上课风趣幽默,时常用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在课上除了为我们介绍专业知识外也经常提醒我们要保持认真生活与学习的状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戴教授大抵便是如此。

大概是学生不在,戴教授的实验室显得空空的,但同时也是异常的整洁。学校对于研究生的结业要求是两篇论文,戴教授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却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他摆了摆四根手指,笑着说:“但是他们都完成了”,眼神中带着掩不住的自豪。受老师的影响,他的研究生在实验室里便只是读书、实验、或者交流讨论知识——这样的氛围使得戴教授十分满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二字,说则简单,做则难,戴教授以身作则,凭借自己对科研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戴教授的办公室对着门的是一扇很大的窗户,加上楼层颇高,抬眼便能望见小半栋教学楼和几处被楼角分开的湛蓝天空,景色也算不错。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室内成列却是简单至极——一张摆放着些必要物品的办公桌,几把椅子,一架书柜,一张供临时休息的小沙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对了,还有戴老师手边的一杯清茶——采访近两个小时,他甚至未曾瞥它一眼。而此刻回头细细一看,有一尾茶叶在杯中浮浮沉沉,而那茶水映着阳光却显得更加清澈了,于是恍然:这份清澈,岂不就是戴老师所言的坚持和态度么。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