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人物档案
翻阅贵大校史,冷少农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这一生是光辉的,伟大的,他鲜活的生命一页一页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值得大家永远纪念。
一、出生贫寒,却有凌云之志
冷少农1900年出生在贵州省瓮安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一岁多时,家中茅屋突然起火,姐姐将他从火中救出,受灾后家庭生活更加贫困,父母将他送往祖母处寄养。6岁时,入私塾,他勤学好问,学习成绩很好,深得同学敬佩,老师喜爱。放学后热爱劳动,帮助祖母干活,深得亲友夸奖,邻里赞扬。在私塾的三四年间,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经典读物,与先生承诺:“先生,我念好了书,将来要做一个范希文那么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1913年,考进县高等小学学习,在校养成了爱国忧民、嫉恶如仇的品质。
冷少农高小毕业后,回家务农过上耕读生活,但当他目睹贫苦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地耕种,而官员腐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时候,常常思考救国的出路。1917年,冷少农报考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入法律本科第三期。读书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关心时局,阅读进步书刊,摘抄重要新闻在题名为《可则录》的笔记本上,并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决心为工农大众的翻身解放而奋斗。23岁从法政学校毕业后,先后在贵阳《民意日报》任编辑,省筹饷局,紫云县开阳县任印花税督催员。此间,他更加体验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深为学了法律不能保护劳动人民而内疚,于是愤然弃职回乡,寻机参加革命。
二、投笔从戎、坚定参加革命
1925年,冷少农告别母亲、妻子和5个月大的儿子,只身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后被安排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在黄埔军校期间,冷少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国民革命军东路军部队北伐,转战数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冷少农因没有暴露政治身份,在国民党军中潜伏下来。
1930年10月,蒋介石准备调集10万余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摧毁中央根据地,消灭红一方面军的主力。时任国民党军政部少校秘书的冷少农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从军政部长何应钦处获得了这一秘密计划。沉着冷静的冷少农立即将这一“围剿”计划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中央苏区最高领导人的手里。
1930年11月5日,国民党军队开始推进。根据冷少农送来的情报和国民党军队的部署态势,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此后,从1931年2月到1931年7月,蒋介石先后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由于有了冷少农及时提供的情报,中央苏区红军都提前部署,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
1932年6月9日,冷少农因叛徒出卖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三、一纸家书,饱含深情嘱托
冷少农知道,身处龙潭虎穴,从事无比凶险的情报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生命,自己也许等不到孩子长大的那天。于是,他在1931年1月8日给儿子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冷少农写给儿子的信件手迹
这封信中,他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和期盼。并叮嘱到:“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求解决。”
透过烈士家书
我们依稀能看到行走匆匆的革命者的背影
和他们为国为民请命的情怀
牢记光荣校史
传承红色基因
这样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一代代贵大学子
资料来源:贵大官网、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