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人物档案
生在旧中国的茫茫黑夜中,却像一盏熊熊燃烧的烛火,用坚强不屈的灵魂穿透黑暗、寻求真理、向往新生,并写下“人生当如蜡烛,在给予人们的光明中——消失了自己”的人生格言,这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就是贵州大学工学院讲师——乐恭彦。
宣扬进步思想,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1936年,乐恭彦初中毕业,考入贵阳高级中学。在共产党员陶信镛的影响下,乐恭彦于1937年初参加了中共贵州省地下组织领导的秘密读书会,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同年5月,经陶信镛介绍,乐恭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投身到党的革命事业中。
“西安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进一步高涨。1937年7月,“贵州省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成立,“学联”通过各校学生中的党员、读书会会员团结广大进步同学,利用各校学生自治会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乐恭彦作为“学联”筹组人之一,他经常为“学联”的活动拟写标语、口号,参加编排墙报等活动。
1937年10月,一份号召全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的《告同学书》文告就是乐恭彦执笔草拟的,这份文告以慷慨激昂的言词,扩大了“学联”在社会上的影响。
1938年2月19日,贵阳市反动当局扼杀学生运动,逮捕了“学联”的7名骨干,制造了“二一九”镇压“学联”事件。当天晚上,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人在贵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营救办法,乐恭彦以学校“学联”负责人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2月20日的请愿活动中,他被同学们公推为学生代表,和女中、女师的代表一起,出面与贵州地方当局谈判,要求释放无辜被捕同学。不久,被捕的7名同学除王栻一人外均获释放,“二一九事件”后不久,省工委贯彻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对党组织进行整顿,成立中学党总支,乐恭彦任中学党总支宣传委员。
放弃优越生活,回黔支持民主运动
1938年4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贵阳地方队部(简称“民先”)成立,乐恭彦根据领导上的安排,参与到“民先”的筹组工作中。7月,在民主选举“民先”负责人时,他被选为组织部部长。“民先”在贵阳影响很大,它团结了一大批先进青年、学生、工人和店员,国民党贵州反动当局视“民先”为眼中钉,挖空心思要进行破坏和镇压。
1938年8月6日,国民党贵州省党部执行委员陈惕庐找“民先”负责人谈话,要“民先”立即停止活动。乐恭彦和张益珊、周兴仁、凌毓俊4人作为“民先”的代表,与陈惕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义正词严地批驳了陈的所谓“理由”。紧接着,“民先”又发表了《告社会人士书》,陈惕庐经过精心策划,于8月13日强行解散“民先”,逮捕了30多名“民先”队员。乐恭彦在这次事件中被捕,后经多方营救才获释。
1939年春,乐恭彦考人昆明西南联大电机系,1940年转入四川乐山武汉大学机械系,攻读飞机制造专业。1946年秋,乐恭彦赴美学习修造航空发动机,在出国候船期间,他特地到南京看望贵阳的战友聂奇慧,两人互相勉励。他坚信,总有一天红旗会插遍全中国。1947年冬,乐恭彦从美国学成回上海,回国后他毅然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回贵阳找党。
1948年冬天,乐恭彦回到贵阳,应聘为贵州大学工学院讲师,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贵大进步师生举办的团结晚会。乐恭彦在花溪清华中学教书的妹妹乐锦霞曾教唱讽刺国民党当局的《古怪歌》和《茶馆小调》。他还动员周围的进步同学、老师参加团结晚会,并要他们注意反动派的动向。
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实践初心
1949年4月1日,蒋介石指使军警特务在南京镇压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制造了“四一惨案”。消息传到贵阳,贵大进步学生为支援南京“四一事件”中学生的正义行动,提出“反饥饿,反迫害”的口号,并于4月15日宣布罢课。贵大讲(师)助(教)会和贵大教授会积极支持学生的这一行动,也先后宣布罢教。乐恭彦是罢教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
1949年,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是光明与黑暗搏斗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企图作最后挣扎。从5月30日起,贵大学运遭到贵州反动当局的镇压,许多进步师生相继被捕。6月23日傍晚,内政部调查局贵州调查处的特务与花溪警察局联合行动,逮捕了乐恭彦及其妹乐锦霞,把他们连夜押送贵阳,先后关押在中山公园监狱和鸭子塘监狱。
在狱中,敌人强迫乐锦霞亲眼看着哥哥遭受非人的毒刑拷打,妄图从精神上折磨、摧垮他兄妹俩。但是,任凭敌人酷刑逼供、威胁利诱,乐恭彦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到放风时,他就组织难友们唱歌、做游戏、跳舞、打太极拳,鼓舞大家坚持斗争,表现得镇定自若。
1949年11月中旬,解放军大军压境,即将解放省城贵阳,国府当局眼见大势已去,在溃退之前恼羞成怒,对乐恭彦等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举起了屠刀,将他们残酷地杀害于贵阳南门外纪念塔附近的马家坡。
在押赴刑场时,乐恭彦还不断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他的一生都在革命道路上探索与前进,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诺言。
来源:贵阳市纪委监委、花溪党建网
整理:彭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