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符号学大会暨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大师论坛举行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王胜军教授参加

发布时间: 2024-11-12 浏览次数: 17

    2024118-1110日,“南京符号学大会暨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大师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协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人文与科技的交响:符号学演进发展新向度,旨在探索符号学在新科技背景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共有来自全国的一百三十多位学者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盛会。

    大会学术报告分别在119日上午和1110日上午举行,傅延修(江西师范大学)、赵宪章(南京大学文学院)、赵毅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曾庆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王军(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唐小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以及Steven Totosy(普渡大学比较文学系、根特大学文化研究与教育学专业)、Michael Ranta(瑞典林奈大学文化科学系)、Massimo Leone(意大利都灵大学哲学与教育学系)等国内外十六位著名学者发言。

    大会一共分为六个圆桌会议,在119日下午举行,分别就人工智能与数字时代的符号学、艺术与文学符号学、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思想与遗产研究、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符号学、信息与传播符号学、符号叙述学与符号学理论新进展进行研讨。

    贵州大学王胜军教授作为第三圆桌会议上半场的评议人,参加了该圆桌的学术分享和讨论。王胜军教授提交的论文是“耕凿歌陶唐:清代儒家学者诗歌中乡村意义的符号化建构——以孙奇逢、吕留良、郑珍为中心的考察”。

    王胜军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乡村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书写对象。特别是在清代,儒家学者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需求更多地寄托于乡村,通过各种人物符号、典故符号、景观符号等将乡村建构为一个有机的意义世界。

    此外,119日晚,由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学术新锐,以五个新锐圆桌的形式分别探讨了“媒介形象与商品符号学”“符号学与叙述学理论”“艺术与文学符号学”“新闻史与传播学”“电子媒介与赛博符号学”等问题。

    1110日中午,本届符号学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图文: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办公室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