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杨焄教授主讲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学术讲座 贵州大学张娅研究员主持

发布时间: 2024-09-08 浏览次数: 14

    202498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学术讲座第1059场在孔学堂明伦堂顺利进行。本次讲座邀请复旦大学杨焄教授讲了一堂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课,主题为“‘睡美人来到中国以后有何变化?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张娅担任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

    杨老师从五个部分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童话故事《睡美人》传入中国的过程和年代,以及语法和人文观念等一系列的转变。

    首先,杨老师从格林版《睡美人》故事的汉译讲起。格林版的《睡美人》早在1909年就传入中国,并且出现了不同译本。当时,为了消除民众对《睡美人》这个外来童话故事的陌生感和隔阂,不同的翻译者或多或少将中国传统文化糅合进去,以便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其次,杨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法国佩罗版《睡美人》故事的汉译历程。此版《睡美人》的故事情节与格林版基本一致,但此版睡美人故事多了一些曲折离奇的后续:王子唤醒公主并与其诞下子嗣,但不幸的是王后因心生嫉妒要吃掉王子与公主的孩子。在佩罗版《睡美人》的故事中充斥着一些教条和乱伦的观念,但是译者对此版故事情节做了修改,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再次,杨老师讲述了睡美人故事的探源、归类和比较。杨老师分别从民俗学、语言学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睡美人》的故事情节来源,并且把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与《睡美人》相比较,极大地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接着,杨老师介绍了睡美人衍生作品的翻译和创作。《睡美人》作为一部传承悠久的童话故事,在古今中外吸引了一大批学者、作家对其衍生作品的翻译和创作。其中有根据《睡美人》故事情节改编的儿童剧本,有根据《睡美人》创作的长短篇诗歌作品。杨老师生动形象地向我们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作家一真女士根据《睡美人》改编创作了童话故事《公主与鹦鹉》,此外还有科学家陆蠡借用《睡美人》的故事介绍当时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最后,杨老师从睡美人与国家形象的反省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中国最早的国家形象是由梁启超的《动物谈》提出,起初在梁启超的语境下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一只无生气的机械狮子。随着历史的演变,不少学者以沉睡的东方雄狮代替了梁启超无生气的铁狮子,使之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但后来的学者如胡适、朱执信、鲍石溪等学者认为,代表暴力形象的雄狮不适宜作为国家形象,反而睡美人这样温文尔雅的西方女性形象,更符合中国典雅的东方古国形象。

    杨老师的童话故事课堂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听众。大家纷纷提问交流,如:如何进行文学研究?文学研究与政治的关系?为什么选择《睡美人》作为此次的研究主题?杨老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主持人张娅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短总结。讲座结束后,在场观众仍意犹未尽,并就相关问题继续和杨老师进行交流和对话。

    主讲人:杨焄,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东亚唐诗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韩国中国文学理论学会海外理事。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及文学批评,兼及明清文学、域外汉文学、近现代学术史等领域。著有《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域外汉籍传播与中韩词学交流》《却顾所来径》《寻幽殊未歇:从古代诗文到现代学人》等,整理编校《曹植集》《钟嵘诗品讲义四种》《文论讲疏》《清诗话三编》《清诗话全编:顺治、康熙、雍正朝》《毕沅诗集》《王运熙中古文学课堂》等。

    主持人:张娅,复旦大学哲学博士,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出版译作《理性的命运》,发表在《伦理学研究》等刊物上的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童蒙视域下的中国儿童哲学研究。论文曾获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贵州省2024年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文:记者 宋其恩 贵州大学 张娅 图:贵阳孔学堂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