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徐卫民教授主讲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 贵州大学罗启龙研究员主持

发布时间: 2024-07-06 浏览次数: 15

    202476日上午,西北大学历史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教授开启了以“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主题的孔学堂联合岳麓书院主办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中心兼任研究员罗启龙担任本次讲座学术主持人。

    讲座中,徐教授从汉文化的魅力与启示两个大的方面展开论述,从文景之治说起,介绍汉武盛世、丝绸之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介绍汉代的魅力。

    汉承秦弊之局,百废待兴。统治者改变了秦朝时期急政暴虐的政策,实行与民休息,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通过减轻赋税徭役、开源节流等方法以恢复农业生产。经过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西汉国力日盛。至武帝时期,汉武帝弃黄老无为而治之术,改用外儒内法的新儒家之术治国,开拓疆土,打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中国华美的丝绸传入西方,丝绸之路渐趋兴盛。

    在物质文明方面,汉武帝时期的物质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铁器和耕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普及,汉朝廷在关中开凿了几条较大的灌溉渠,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口繁盛。手工业发展兴盛,具有规模大、种类多、分工细的特点,纸、陶、丝绸、玉器、鎏金铜器等制作精美。长安城设立东西市,商业贸易活跃,车马喧闹,人涌如潮,一派繁荣景象。

    在文化和制度方面,汉代是我国孝文化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把孝作为治国安民的国策。西汉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创立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爵禄联系起来。西汉诏书中规定,高年赐王杖(玉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玉杖长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可见养老敬老之风之盛。公元前124年,武帝下诏批准公孙弘的建议,在长安城南兴办太学,儒学成为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武帝还改革选官制度,规定博士弟子成绩优异者可任为郎官,吏有通一艺者可选拔担任重要职务。

    关于汉文明的启示,徐教授作了五点总结:其一,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经验教训。秦王朝的快速灭亡为汉王朝敲响了警钟,因此汉王朝尽管也汉承秦制,但也改弦更张,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其二,汉文明是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尽管汉朝独尊儒术,具有大一统的特点,但由于疆域辽阔,因而各地、各族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汉文化;其三,汉文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通过丝绸之路把汉文化推向了世界,也把世界文化介绍到了中国。因此汉文化具有善于吸纳其他文化,具有兼容的气量和能力;其四,汉文明蓬勃向上,气势宏大,显现出宏大不凡的气势,其文明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先进行列;其五,对人才的重视是汉文明得以屹立于世界的重要因素。对人才的重视和多种形式的选拔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使大量的人才得以为统治阶级服务。

    最后,徐教授就听众关于汉民族的形成过程、汉都城建制对唐代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解答。

 

    主讲人:徐卫民,1960年生,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职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曾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室主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现任《秦汉研究》杂志主编,长期从事秦汉历史与考古、历史地理、文化遗产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秦汉都城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秦汉帝陵制度研究”“秦汉长城研究”“中国古代城防体系研究”“西汉前中期国家构建与社会整合研究”“秦汉封泥封检制度研究”“海昏侯墓与江南大型汉墓比较研究等七个项目。

    出版《秦建筑文化》《秦都城研究》《秦公帝王陵》《秦汉历史地理研究》《秦汉都城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史记研究集成·秦始皇本纪》《秦都邑宫苑研究》《秦封泥与宫室苑囿研究》《秦长城研究》《陕西帝王陵墓志》《中国历史地理与文化遗产》等三十多部著作,主编和参编著作三十多部,在《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人文杂志》《中原文化研究》《浙江学刊》《福建论坛》等杂志报刊发表学术秦汉史相关论文150余篇。先后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四次、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两次,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曾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现兼任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俑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主持人:罗启龙,历史学博士,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中心兼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秦汉史、生态环境史,发表CSSCI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等文章十余篇,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社科项目2项。

 

文:贵州大学 罗启龙 图:贵阳孔学堂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